接纳最软弱最无助的自己,你才可能变得完整

1

 

记得两年多前,我写过一篇稿子《你终将遇见那个被接纳的自己》,文章谈的依然是有关接纳的事。

 

那时刚开始写稿,写作技巧也不熟练,但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竟然尝试去专业投稿。

 

投稿的结果自然是被拒绝,拒绝的理由是,文章的结尾有点低沉,并不符合大家对正能量或者对完美结局的期待。

 

我理解编辑对稿子的要求,但心里不免也有一种挫败感。

 

我知道文章并不理想也并不完美,但内心深处又不愿意为了满足编辑的要求而改变我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于是,我放弃投稿,在自己的小领域里让稿子出世,去接受阳光雨露严寒风霜吧。

 

我接纳自己的这篇文章写得不尽如人意,但我仍然愿意把它当做是我思想世界里的一个珍贵宝贝,因为它让我在接纳的路上走得更远。

 

让人意外的是,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甚至有一个女孩告诉我说,她看完文章后哭了很久很久,哭完之后,开始思考,接纳自己这回事。

 

她说,她已经抑郁很长一段时间,害怕出门害怕工作,总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担心自己说错话,在人际关系里胆战心惊,总觉得自己特别差劲,没有人会喜欢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能够真的做好一件事。

 

事实是,这个姑娘有着高学历,在学业上有着突出的表现和成就,周围人对她的评价也很高,只是她不愿意相信。

 

她说他们只是没有看见过她抑郁、颓废、无助和绝望的样子,他们看见了,一定不会那样评价她。

 

而她呢,就一直陷在对自己的负性评价中,各种情绪纷纷袭来,让她极端的痛苦。

 

她无意中开启了这篇文章,也开启了寻找自我,接纳自我之路。

 

接受专业咨询半年之后,终于有一天,她就像是开悟一般说了一句话,她说,痛苦了那么久之后发现好像有问题的并不是我,而是我的母亲。我用我母亲的标准要求自己,苛责自己,怎样都达不到她的目标,我觉得我尽力了,我只是想活成自己。

 

在那之后,她结束了专业咨询。

 

而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对自己脆弱、无力和无助的接纳,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把自己当做一个独立于母亲独立于他人的真正的人来尊重。她开始把破碎的那一块块自我完整的拼凑起来。

 

2

 

心理学家约翰·布雷萧说,愿意接受最软弱最无助的自我,你才可能变得完整,也才可能变得真正地具有力量。你在排斥你的某一部分时,必然会耗费另一部分的精力。

 

接受自己的软弱看起来似乎矛盾,但是,你的力量只有在你能接受自己的软弱时才会发生。

 

事实是,我们太容易接纳自己的阳光、乐观、积极向上、兴奋、快乐、喜悦等一系列让人感觉舒坦的体验。

 

一旦软弱、沮丧、无力、绝望等痛苦的感受涌来,我们太容易拒绝。

 

不要焦虑,焦虑时常环绕身边。

 

不要抑郁,抑郁又常常挥之不去。

 

不要软弱,总在一味的逞强,遍体鳞伤。

 

不要伤心,假意的脸上,挂满各种不自在。

 

所以,总有人问我,你告诉我怎么去接纳?我到底需要怎么去做?

 

如果好为人师,很可能会一五一十的告诉他具体的操作步骤。然后,他会接着回答,我做了啊,没有效果,或者是,我做不到啊。

 

其实,提出如何去接纳这件事的个体本身,就是在拒绝接纳。

 

怎样去接纳,就意味着你觉得它不好、它是坏的、它在影响你的感受,你在试图用一种称为“接纳”的工具去消除这些感受而已。

 

而真实的接纳,常伴随着苦痛。伴随着眼泪。伴随着无助。伴随着你看见那个伤痕累累的自己,但是却毫无办法的。

 

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接纳就是多在那里站一会。

 

就像当我的稿子被拒绝的时候,我并没有做什么,只是站在那里,体会一会挫败的感受,观察一下自己暂时有点脆弱的样子,感受一下被拒绝的痛楚,仅此而已。

 

接纳这篇文章是不完美的,接纳此时此刻我的能力是有限的,接纳我已经为此尽了全力。

 

没有纠结没有冲突没有内在的忐忑不安,接纳之后,内心变得无比的平静和安宁。

 

那些挣扎,那些软弱,那些无助,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你不会再用多余的能量去和它们做斗争,它们可以时不时跑出来逗你玩一会,但已经丝毫不会影响你正常的生活。

 

看起来你变得更有力量,只是因为你把和它们内耗的力量,用在了更想做更喜欢做的事上。

 

我可以时而欢欣喜悦,时而抑郁忧伤。我可以在某方面能力出众,我也可以在某方面技不如人。我的生命里可以有遗憾,我的体验里也可以有奇迹。我可以接纳最软弱最无助的自己,我也可以擦干眼泪往前走。

 

我连我最脆弱的样子都已然了解,已然拥抱过,已然爱着,还有什么不能接纳的呢。

 

3

 

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博士说,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就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中。

 

是的,这种爱是一种源于接纳的力量,源于完整的力量。

 

而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有着情感和思想的人,会在关系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状态,有时不如人意,有时挫败连连,有时无力无助,有时绝望哀伤。

 

最个人的,就是最普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如是说。

 

所有生命的情绪情感都是共通的。

 

就像一句老话,谁没有在夜深人静时痛哭流泪过呢。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情绪偶尔来的时候,他也一个人躲在没人知道的角落大哭一场。

 

只有在那一刻,他感觉是自在的,舒坦的,毫无顾忌的。

 

他说,人有时,活得太累,就是太爱和自己较劲,在这个过程中,徒增了好多压力和烦恼。大哭一场比你说再多高大上的话都受用。

 

没有人想要听我们去讲如何接纳的大道理,也没有人需要别人告诉他怎样去做。

 

你的脆弱,我也有。

 

你的无助,我也有。

 

你的痛苦,我也有。

 

我们都走在成长的路上。

 

如此,当那些时刻真的来到的时候,你可以感觉身边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和你手拉着手,一起走向那些时刻。

 

也许什么也不做,就只是站一会。

 

借着这些力量,去拥抱那些时刻的自己。

 

告诉他:没事的,你可以呈现出你真实的状态,这时候的你也是你的一部分。

 

告诉他:没事的,你的出现让我感觉更加真实,更加完整,我愿意此时此刻陪着你。

 

告诉他:没事的,你哭泣的时候,你无助的时候,你绝望的时候,我也一样爱着你。

 

那么,你会发现,你所呈现出来的原本你不想要的一种状态,也只是再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的看见,呼唤你的拥抱和你的爱。

 

你想要的还是爱而已。

 

爱内心深处那个渴望被爱的孩子啊。爱那个未曾在童年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孩子啊。爱那个有点软弱的孩子啊。爱那个还沉溺在伤痛中暂时无法解脱的孩子啊。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呢?

 

接纳就是深深的爱啊。

 

我没有我期望中那么好,我也没别人说的那么差。

 

我就是一个完整真实的自己。

 

我接纳这样的自己,让我陪自己站一会,也许什么也不做。

 

文:李增芬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Fenny情感馆(lizengfen-11)。)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