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人生,从学会“课题分离”开始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在被父母控制吗?

你总是在意别人的想法、看法吗?

你想要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吗?

从小到大,我们努力满足父母的期待、满足老师的期待、满足朋友的期待……, 却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慢慢的觉得很累,慢慢失去自己,心中羁绊、无法解脱。

其实这些是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无法做到“课题分离”,所以我想聊一聊什么是“课题分离”?如何做到“课题分离”,掌控自己的人生?

01

你的生活

时常被干涉吗

为什么我们允许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

1.寻求他人的认可

很多时候,不知不觉我们在寻求别人的认可,似乎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能感觉到自己有“价值”。而得不到认可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孤独、自卑的感觉当中。

所以我们活在了别人的期待里,活在了外界的目光里,也给了别人对我们品头论足、指手画脚的机会。

但,我们真的需要别人的认可吗?

2.逃避自己的人生责任

看似在满足别人的期待的时候,也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人生课题”的时候。允许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是对自己人生无法负责的表现。

即便自己很清楚自己还不具备“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能力,也不要去期待别人替你完成人生,那样只会阻断你学习、成长的机会。

你是不是也在逃避呢?

02

你了解

“人生课题”与“课题分离”吗

关于“人生课题”,阿德勒认为人生有三大课题:工作、交友和爱。他认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进行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而进行“课题分离”,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改变。

何谓“课题分离”,就是能够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我们大家守住本分,守好边界,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我负责管好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你也只要去对自己负责就好。

03

如何做到“课题分离”,

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

1.判断“这是谁的课题”

关于区分是谁的人生课题,就是去看“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很难。

比如,你如何做一件事情是你的课题,不论对错,能够自己去承担后果就够了;别人的想法、看法都是对方的课题,你无须按着TA说的去做,更不用过度在意TA的看法,有做事的勇气、自己对自己负责比什么都重要。

你读哪所大学、做什么工作是你的课题,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一条往前走走看,其实没什么不好;如何供你读书,如何支持你解决遇到的问题是父母的课题,如果他们非要你去选择一条“捷径”,可以问问他们如果“捷径”并非通途,我们的人生他们是不是真的能承担。

你的伴侣对你指责、乱发脾气是TA的课题,如果因此讨好并委屈求全就是你的课题了,当你委屈、无力时,我会对你说,很多时候,打破模式才能带来改变。

2.守住本分,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干涉别人的课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

比如,盲目鸡娃的家长很多时候是因为攀比,为了面子,去强迫、命令孩子必须怎样。其实他们把孩子的课题看成的自己的课题,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满足的是自己的人生需要。

当七大姑八大姨“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时候,我内心总会飘过这样一句有点大逆不道的话:“只有管不好自己人生的人,觉得自己过得失败的人,才会特别喜欢去插手别人的人生。”

当你觉得你可以去承担别人的人生课题时,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的人生谎言。你不能去承担别人的人生课题,所以你没有肆意为别人指导人生的权利。

3.守住边界,不要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这就要回到“你为什么允许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这个问题上来了。是因为寻求认可、逃避责任,亦或是其它的什么原因?

因为孝顺、善良、软弱……总之,很多时候,我们即便知道应该对别人的干涉进行辩驳、拒绝,但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忍了、认了。

好像很多事情忍一忍没关系,听别人的也没什么,如此安慰了自己。看似维护了一时的平静,却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打击了自己的自信。

久而久之,真的会觉得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的自己,别人给的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路,而无法找到真正的自己,被牵绊、被束缚。

04

写在最后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是我们理想的人际相处方式。这样也许很难,但我们终究有自己的人生,最终是要为自己而活的。

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做好“课题分离”,对自己负责,努力让自己心灵充盈,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加入鲸选会员,和我一起发现自己、成长自己吧。

什么是”鲸选”?

壹心理app出品的学习产品

全新生活帮手、心理学学习工具

2w分钟音频,2k+文稿,组合在200+主题计划中,随意更换学习

点击下方链接,加入鲸选会员,即可解锁超多学习计划

http://book.ikudp15.top/platform/522/A64C1364414E6C1CCDF900879A38E908/pyq

作者:昀依依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