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回避依恋女生的核心是什么?

文:锦鲤儿
来源:知乎专栏

part 1 

回避依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需要一个不给她添麻烦的强者

回避依恋要的,是真正的强者,一个心理力量,个人能力,聪明才智都比她强的强者。

因为强者,才有能力给回避更快乐的情感体验。强者,才能给回避更舒适的情感空间。强者,才不会麻烦回避,给回避压力,回避依恋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来自他人的压力。


同时作为伴侣,你还要真正的看到回避依恋的内在需求,看到他原生家庭的缺失,理解她的需求。看到她真正的需要。与她建立一个“更为巩固”的情感联结。

回避的原生家庭,通常的特点就是压抑,他们从小要通过足够的自我包裹,才能得到认可,得到肯定,所以一直以来的,【不被看见】【不被关注】 成了他们的人生主旋律。甚至说最后回避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不需要被关注和理解的,不需要情感关系的。于是顺应这种外界环境,回避建立了强大的心理防御机制。

但是他们真的不渴望被看见么?并非如此,其实他们希望“被看见”。

回避希望自己的情感,被看见,被理解,被认可,被满足。但他们又不知道如何去表达需要,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种渴望被理解接纳的情绪。也或许是他们害怕自己的表达换来的是打击和否定。

所以回避往往会被强者吸引,他们希望强者的力量可以带着他们迎接温暖和光亮。他们无法承担弱者的与压力。

这也是回避的最大缺点吧,他们不是不愿意去承担一些生命之重,而是他们没有耐心和力量,去承接一个人的负面和缺失。他们有负责的能力,但是没有负责的心态。

毕竟他们的内在是虚弱的,是脆弱的,是不堪重负的。他们需要跟已经把人生课题解决完的人,完成联结。甚至说他们希望那些已经拥有无限成长力量的人,可以疗愈和救赎他们。所以他们爱慕强者,逃避弱者,所以他们害怕压力,躲避麻烦。

可是爱情里,谁又能对彼此真的做到全权负责呢?没有人可以吧另一个人的人生完全的托举起来的。更多的是,大家在一个由0—1的成长过程中,完成互相的陪伴与磨合,成长与寄托。

但是讽刺的就是在于,回避依恋因为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的原因,越是缺少这种迸发的向上的生命力,缺少无所畏惧的情感力量,就越是渴望伴侣可以满足自己潜意识的期待。

这个“期待”,就会成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因为,这个过程里,他们会不断的发现伴侣的人生也有如此的缺失,也有那么多的缺点需要弥补,他们必然会是失望的。

part 2 

不是所有的回避行为都是回避依恋

——不要过度解读

回避型的恋人有一些显著的共同点:他们不爱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他们的触觉十分的敏锐,能够感受到身边人的喜怒哀乐,但是他们很少会据此给出回应。亲近的人常常会因此觉得苦不堪言,因为他们的心思太难猜,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在乎,或者真的不在乎,我们只知道他喜欢回避冲突。

她的心思,猜来猜去猜不明白,自己在这段感情中,好像也变得忧郁了。

跟回避型的人在一起,心情就像坐着过山车,一会觉得他一定是爱我的,感到开心,一会觉得她根本就不在乎我,感到不开心。甚至连分手都分不明白,对方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拉黑失联算完,一句不合适不想谈了,就把你打发了,没交代也没愧疚,让人很难甘心就这样被甩。

这里值得讨论的是,对方到底是真回避还是假回避。

很多人被回避型人格这个概念给吸引,在不同渠道上看了很多关于回避型依恋的描述,然后立马觉得我对象简直是回避型人格本人,或者我自己简直是回避型人格本人。

一旦在相处过程中吵架了,冷暴力了,对方不想沟通了,马上就觉得对方是回避型人格。

其实这种判断并不准确。

有时候回避只是另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而已。

比如男人在吃鸡吃的正开心的时候,女友来电了,这时候游戏到了关键时刻不能离身,不接电话也是为了玩的开心,吃完鸡以后再老老实实的回电话,就会被质问:你干什么去了,干嘛不接我电话?如果之前两人吵过架很容易就被认为是回避,躲着不接。

这种判断太片面。还有一种分手后被对方拒绝,被对方躲着走,也说对方是回避型,这种就更不准确了,都吵到分手了,对方再不回避你难道还倒回头来舔你吗?你必须要明白,不理你,并不等于回避型依恋。

part 3 

回避依恋的女生的内心独白

其实回避型人的在心中盖了一座房子,房门常年大门紧闭,其中摆满了她的珍藏。她不会轻易展示给别人看这些珍藏,直到她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一番挣扎之后她决定打开房门让对方进来,刚开始相处充满新鲜感,两个人琴瑟和鸣,一段时间以后,她没有那么多话跟对方说了,两个人的靠近,让她想念自己的空间。

她一边害怕对方发现她满身都是痛点,一触碰就有负面情绪,另一边又希望男生能更深入的理解她。这种矛盾的心理对方是看不出来的。

用真实的自己去爱一个人,对回避型人格的人来讲,是有风险的。当她卸下伪装,不再是恋爱初期那个热情开朗的形象,她自己也是忐忑的。


当你说她变了的时候,她心里其实也觉得很委屈:

“我哪里变了呢,我本来就是这样子,是不是真实的我你果然不喜欢。”

真实的自我就是这样胆怯,卑微,不为人所知的隐秘角落好像带着羞耻感,让她对自己的也想逃避。


这所房子,就是回避型人的内心世界,他有着一个非常独立而稳固的保护罩,房子的大门打开,就代表他允许你进入她的保护罩,看见她的脆弱,看见她真实的自己。

她的所有珍藏,都是她的软肋,别人看不见 但是你能看得见。一旦她允许你靠近,就代表他给予了你极大的信任。

你靠近了对方的软肋,一般只有两种后果,一种是你能抚慰和修复他的创伤,另一种是你伤害她,很可惜,大部分人都是第二种。

也许你会觉得她们很难相处,自己不知道怎么了就伤害他了,而且他自己也不会说原因。

没错,回避型的人的确难相处。

有很多人说回避型很渣,有问题不解决,不停地逃避,分手,换对象。

其实不是,她痛苦的时候你没有看见,可这不代表他没有痛苦。两个人都不懂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所以才会不断因为同样的问题闹矛盾。

part 4 

挽回回避依恋的核心

回避型人格,大多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

如果小孩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从小就不被重视,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便会主动去回避对亲密关系的需求。

父母总是要求你考出好成绩,要求你听话懂事,如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否定你,甚至辱骂你,他们忽视你对家人强烈的依赖感,拒绝看见你脆弱的本能的一面。

这一切都让你害怕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再次压在亲密的人身上,因为怕被伤害。

其实回避型的人内心是想要得到爱的,可是他们又是悲观的,认为自己不会再被爱的,因此他们会告诉自己:我不需要别人的爱,我一个人很好很强大。这是对童年时期伤害的投射性认同。


当他们真的邀请一个人走进他们的世界,这个人绝对是他认定的唯一,可是对方往往意识不到这件事。

对于回避型人来说,你对他的所有付出,都能在后期收到回报,你主动去了解他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你自己都没发现你自己已经走了99步,就差那关键的最后一步,你却放弃了。


还有另一个恼人的问题,就是有的人不是不肯做,而是做太多,这就显得咄咄逼人了。

回避型人是边界感很重的一种人,不管你觉得你们之间关系已经多么近了,即便是结婚多年,他们依然把个人空间看的相当重要,因为他们的想法是这样的:

  1. 我是我,你是你,我们恋爱了不代表你就要管我的一切

  2. 你根本不懂我,总给我压力

有的人说回避型人难道是瓷娃娃吗,说不得碰不得,只能放在家里供着?当然不是,我们面对回避型的恋人,也可以通过慢慢引导,让她从回避型转为安全型。

而如果你想挽回一个回避型人格的恋爱,送你两个万能的字——理解。

理解他。

分手初期,理解她受到伤害之后逃避的态度,不要强硬的跑到他眼前去反驳她,回避型人格的人对情绪的触觉很敏锐,一旦你跑去纠缠和逼问她,她躲你还来不及。


你可以这样对他说

“你没有必要躲我,我只是想跟你做朋友”。

以此来降低对方对你的戒备心。对方一般都是一种不理你的状态,你给予理解的方式是什么呢?

肯定对方的决定,“我知道咱俩已经分手了,可是我只是想着,难得缘分一场,情人做不了,朋友还是可以的,所以你不用有那么大压力,我不会烦你”

跟对方交流一定要沉住气,她不理你,你就主动发消息,她回你你就提供自己积极地情绪价值,最初的一个周以内,保持线上联系,不要急赤白脸的去见面或者连环夺命call。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如果你一直昂扬向上,那么你的情绪只要够强大不被他传染,你就能够传染她,这是不变的真理。

要注意的是这个分手初期心态上务必得挺住,不要让自己给对方带去任何的负能量,否则他必跑无疑。

大约在一个月左右的节骨眼上,重点来了,用行动去理解对方的软肋,理解曾经对对方的伤害比道歉有用的多。


比如有的人会在前任出差的时候飞去陪对方,趁机找复合的机会,“我以前确实会比较忽视你的感受,我来找你你希望你现在也能被别人在意,这个人是我也罢”,这个时间段就挑的很好,陪伴对回避型人来说很重要,有时候你只呆在对方身边,什么都不做,就能让他感受到你的温暖。

那么在这个阶段,除了行动,你在表达上也可以涉及到过去的情感矛盾,“我知道以前你觉得我特别不可理喻,我也是分手以后才发现自己有那么情绪化的,这算是我的成长吧”把这次分手的理由合理化,“如果回到过去,我那天只想跟你一起吃我们都喜欢吃的那家炸鸡店”顺便扎个心锚,令对方心生动摇。


感情升温其实是很快的,如果回避型人不再拒绝你,其实离你们复合就只差关键的一步。

理解一个人就是懂他,认同他的想法,支持对方的决定。如果你的需求非常难以达到,你也要尽量用委婉的,撒娇的语气表达,中和对方的负面感受。


没办法,谁让你爱他呢。爱一个人就要努力去理解他,靠近他,倾听他的内心,保护他的软肋,如果非要挽回一个人的话,无论他是什么型,我相信你都能把他变成安全型恋人。

并且不对她的爱给予过高的期待,更不要期待他来满足你的安全感,真的做到了这点,我们才可以说,我们是真的爱。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锦鲤儿,心理动力学派———心理与情感咨询师。经历较多,有点唠叨。能感同身受,也有很多“避坑指南” 。希望能写点对你有用的。本文转载自知乎专栏,知乎个人主页:https://www.zhihu.com/people/jian-lu-44-4。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