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 | 如果可以留住时间

作者:高予清
首发:高予清(ID:gaoyuqingxl)

拖延,是想拖住时间。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


很多人自称有拖延症,有没有症不确定,但拖延令人苦恼这事挺确定。


拖延背后可能存在很多意义,我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拖延,是想拖住时间。


时间是一个相对的存在,每一种生物对时间的感知力可能都有所不同,在地球上,人类是最聪明的,给时间定了义,定了标准。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在这种标准下,使时间看上去有一种绝对的姿态。


但,也只是看上去。


即使人人都戴着手表,计算着时间做事,在人类的感知上,时间的快慢也是相对存在的。比如,我们感觉童年和学生时代的时间是渐渐流逝的,而一步入中年,时间就像有了加速度,一年又一年,一晃而过。


时间因生命不同,而不同;更因“感觉”不同,而不同。



这个“感觉”,又会给我们一种感觉,也许,我们是可以通过意念来控制时间,我们想让时间快,它就快,想让它慢,它就慢,想让它停一停,它就停一停。


有人读到这里可能会“呵呵”,开玩笑,神婆才会想靠意念控制时间!


哈哈,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潜意识全部意识化,那你比神婆可厉害多了。


著名的冰山理论显示,人类的心理活动包含意识和潜意识,可以被我们辨识的意识内容只占5%左右,而那些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潜意识内容占95%左右。


想想吧,我们只知道5%就牛上天了,要是另外95%也被我们认知清楚,我们可不就是自己的神。


意识才5%的能力,不好意思把自己当神,只能用合理化解释自我洗脑。


潜意识可霸气多了,钻进一个情结,不修通,那是绝不出来。


情结系的太死太复杂,解开的方法丰富却混乱,常常努力半辈子,非但没解开,还把那个结疙瘩弄得更紧更大了。最后仰天洒泪,为什么命运要让我遍体鳞伤?


如果你能把藏于海底的95%潜意识都认知到,会很开心的,因为你会发现:你,就是那个命运!


言归正传,如果时间可以停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我分享两个咨询室的故事,再讲个集体故事。 


01 拖延,是怕不好的结果


柯先生自称有拖延症,学生时代面对考试,要到最后一刻才突击复习,论文拖到最后一周才完成,工作后,越是面对重要工作任务,他就越拖。


这让他有一种强烈的挤压感,他无数次想改变这个恶习。


为了改变,他花了不少钱去上时间管理课,效率技能课等等,但那些课程只会给他带来短暂的改变,时间一长,他又恢复如初。


他一直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直到有一天,他在咨询室就此话题滔滔不绝后,我问他:“你感受一下,看看自己拖延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


柯先生停了下来,沉默着感受自己,大概一分钟后,他说:“我感觉……我怕不好的结果到来,比如我怕工作完成后,结果会不好,所以能拖就拖。”


他停顿片刻,接着说:“嗯,就是这种感觉,比如怕考试成绩不好,怕论文不能通过审核,怕项目失败。晕,这么多年,我才第一次意识到会有这样的害怕。”


咨询有一个极大的好处,一旦咨访关系建立好,一旦工作联盟稳固,来访者在咨询期间会比以往,比在咨询室以外的空间有更敏锐的感受力,会更容易与自己的潜意识建立链接。


我又问他:“这种怕,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吗?或者说,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过相似的感受?”


柯先生停顿一下,微微张开嘴,脸上现出疑惑又悲伤的神情,他说:“我想到自己六、七岁的时候,妈妈出差的那几天,我不小心看到爸爸身边躺着别的女人。然后好多天,我都不知道要不要告诉妈妈。不告诉她,我觉得对不起妈妈,告诉她,我又怕爸爸生我的气。这件事我拖了很久,在我心里憋了很难受,总算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我就告诉了妈妈。”


说到这里,柯先生沉默了,他眼中的泪光慢慢散在脸颊,我看着他,也沉默着,不想打扰他那一刻的感受,他难得愿意回到六、七岁的时光重新面对自己的情结。


大概两三分钟后,他哽咽着说:“然后他们大吵起来,不久后,他们居然……离婚了。爸爸说,如果不是我乱讲话,他们不会离婚……我如果可以永远拖下去,不去告诉妈妈,他们那时候不会离婚……我无数次懊恼,无数次希望时间可以回到过去,那样我就不会讲出秘密了……”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要在心里藏那么大一个秘密,要面对是对妈妈忠诚,还是对爸爸忠诚的两难选择,是非常艰难的。


在柯先生的感受里,他因没能把“作出选择”坚持拖延下去,才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他认为自己要为爸爸妈妈的离婚负责任,他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这种灾难性结果的体验,让柯先生不断想去回避结果,如果可以一直拖住时间,在感受上,可以让结果来得慢一点,最好永远不要来。


他后来又用了很多时间不断谈及这个话题,才慢慢理解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是无法承担那么大的秘密的,是无法背负“对妈妈背叛”的内疚的,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无论他如何选择,对一个孩子来说,都太难了。


爸爸妈妈的离婚,是爸爸妈妈本身的问题,跟他并没有关系,他是没有错的。


这个卡住的情结疏通后,柯先生拖延的习惯改善了很多。


02 拖延,是恐惧变化


晓兰也是自称有拖延症,常年保持着心中惦记着几件“久久完不成的事件”的记录,一边在心里催促快点完成吧,一边拖延着。她每次出游前,都决定这次一定要早些收拾行李,但每次都会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完成,常常第二天一早要赶飞机,半夜才开始整理行李。


咨询中,她聊起自己的拖延,感觉自己不可救药。


我问她:“在你的感觉里,为什么会想拖延呢?”


她很快回答:“感觉很阻抗,其实很多事情做起来并不难的,但感觉好像很抗拒,心里着急,但就是动不起来,像是想停在那里。”


“想停在那里,为什么想停在那里呢?”


她神情专注而伤感:“怕变化。


“变化意味着什么呢?”


“变化意味着不确定性,很怕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


“很恐怖,我感觉特别恐惧不确定性。”说到这里,晓兰身体竟抖了一下。


我问她:“你好像想到了什么?”


她定定神,说:“我突然想到了奶奶。小时候奶奶去了外地,就再也没回来,她在另一个城市遭遇了车祸。” 


我问她:“那时候你多大?”


“六岁……爸爸妈妈工作忙,小时候是奶奶带我长大,奶奶特别疼我,六岁前的记忆都是跟奶奶有关……她居然,也不通知我一声,就走了……突然,突然就走了……”晓兰本身就是个感受力很强的女孩,说到这个话题,她顿时泪流满面,身体颤抖,几度哽咽。


情绪平复些,她接着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我早就忘记了奶奶,很少提起她,没想到现在聊起她……还会哭成这样。奶奶去世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童年也就结束了……”


说完这句话,晓兰陷入奶奶的回忆中,良久,她说了一句很感人的话:“原来奶奶对我这么重要,如果时间可以停留,我一定会选择留在奶奶出事前。”


如果时间可以停留,我们就有机会留住逝去的亲人了,我想这不只是晓兰一个人的愿望。


在后面的咨询里,晓兰大部分时间都在谈奶奶,每次她都会落泪,她聊到了对奶奶的爱,也聊到了对奶奶的愤怒。


她说,特别爱奶奶和蔼的笑容;

她也说,特别恨奶奶的不告而别;

她又说,奶奶的命运实在太悲惨了;

她还说,她总是感觉自己被奶奶抛弃了。


直到有一天,她总算接受了一个事实,奶奶是真的,已经,彻底离开了。


她最后说,这是奶奶的命运,她尊重奶奶的命运。


她在奶奶离开二十多年后,才完成了对奶奶的哀悼。这之后,晓兰的拖延习惯也改善了很多。


接纳了最可怕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便没那么可怕了。 

03 拖延,是想远离死亡


拖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死亡焦虑影响。


死亡焦虑,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开的课题。


这个焦虑看似遥远,却如影随形干扰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平日,我们总也摆脱不了细枝末节的焦虑,很大程度上都跟这个影子有关。


在我们目前的认知里,死亡意味着毁灭,意味着虚无,意味着无意义。


要与毁灭,虚无和无意义对抗,就要鲜活,要充实,要充满意义。于是,我们潇潇洒洒!忙忙碌碌!有崇高的追求!


我们做了那么多事,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可以缓解死亡焦虑的,但是死亡焦虑实在太庞大了,我们的努力已经这么这么大了,但能缓解的,于它来说,都只是其中一部分。


死亡成为心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等各种家的Discovery(探索频道),学家们深入研究围绕着死亡的各种议题,以为研究透了,就可以解开其中的困惑,最后可能会发现,困惑解开了,依然会怕死。


如果可以拖住时间,我们就可以晚些死了,如果时间可以停留,我们就不用死了。


死亡焦虑很庞大,但我们95%的潜意识也很顽强,对抗起来,潜意识可是很坚韧的!


我们得承认,死亡就是个事实,我们也得承认,潜意识是要与事实对抗到底的,只有这样,它才觉得安全。所以,我们还得承认,拖延这个习惯,恐怕要像死亡焦虑一样如影随形,很难真正消除。我们能消除一部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承认了这一点,拖延还是拖延,但它可能不会引发更多的焦虑了。有时候不得不说,对抗少了,焦虑也少了。


没有焦虑的拖延,也可以叫慢慢来。


(话说回来,人类已经够快了,够日新月异了,如果拖延再被彻底解决掉的话,真不知道地球母亲还能承受得住吗?)



柯先生将父母离婚带来的恐惧,转移到对未知“结果”的恐惧;

晓兰将失去奶奶的恐惧,转移到对未知“变化”的恐惧;

人类将死亡的恐惧,转移到日常琐碎的焦虑。


当恐惧凝结成情结,会阻塞一个人前进的步伐。疏通了情结,拖延的张力便会松懈很多。 


拖延后面还有很多故事,每个人都可以探索一下自己独特的故事,我们足够了解自己,便可以更好地主宰我们的命运。


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时间可以停留,你愿意留在什么时候?


也可以问个更生猛的:如果明天将会死去,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注:文中柯先生与晓兰为化名,案例资料已被360度改装。

作者简介:高予清,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管理硕士,心理硕士在读,心理专栏签约作者,壹心理认证作者。微信公众号:高予清(ID:gaoyuqingxl)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