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自杀成全民公敌,国家出手全面防治,社会力量突显

作者:喜猫
来源: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
原文标题:抑郁自杀成全民公敌,国家出手全面防治,社会力量突显价值

01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今天不仅是教师节,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所以,我想先跟你谈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自杀


最近一两年来,疫情反反复复,不仅威胁着大家的生命安全,而且也造成了心理问题的频发。


因心理问题自杀的人也显著上升。


调查显示,在2020年十月间,日本自杀人数为2153人,女性自杀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83%。

2020年上半年,韩国女性自杀率较去年同期有7.1%的增长,在疫情最严重的3-4月,增长率甚至分别达到了17.3%及17.9%。

据美国媒体报道称,新冠疫情在美国暴发后,美国军人的自杀率上涨了20%,其中现役部队士兵的自杀率更高,已经上涨30%。


其中,抑郁已经成为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在疫情爆发前,抑郁症导致的自杀就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020年第二大的疾病负担。


世卫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报告中估计,2019年每100例死亡中就有1例是自杀。其中因心理问题自杀的占绝大多数。


而截止2020年1月,全球抑郁症患者为2.64亿,近十年患者增速约为18%。


事实上,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疫情到来,更加重了人们身心健康的创伤,迫使人们不得不直面心理问题所带来的的诸多影响。

我国疫情,虽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得到控制,但心理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也不能被忽略。

根据卫生部数据,我国14亿人口中,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达1600多万。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数据则显示,在调查中大学生有抑郁倾向的占18.5%,8.4%有焦虑倾向。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中提及:

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6.8%;

12个月患病率(12个月内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3.6%。

照此推算,中国至少会有9500万人在一生中得过抑郁症。

14亿人口中,有9500人患上,不论从比例上,还是从绝对数量上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中国,几乎每 20 秒,就有一人因抑郁症想自杀

02

事实上,国家方面一直都在重点关注防治心理健康问题,出台了多项政策。

其中,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便是专门针对抑郁症的。

《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组织辖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将防治抑郁症作为试点特色项目,按照方案要求做好组织实施。

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防治知识宣教。

要求试点地区加强部门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防治知识科普宣传。

二是开展筛查评估。

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症筛查。

三是提高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

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师的培训,提高抑郁症识别和诊疗能力。

四是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

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

五是强化心理热线服务。

要求将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为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疏导、危机干预、转介的便捷平台。

六是及时开展心理干预。

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同时,《方案》也确定了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对知识普及,以及实际就诊、治疗率及年复发率等关键指标作出要求,包括:

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

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年复发率降低30%;

非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规范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20%。

而在更早之前,2016年10月,国家便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心理健康是未来大健康的重要板块,也是未来提升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方向。

同时,国家也将脑科学列入“十四五”八大前沿科学技术领域。


鼓励脑科学和脑机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其为心理健康领域的病理研究、治疗技术和手段的颠覆性革新带来新的可能性。

03

除了政府层面的重视之外,也能看到整个社会开始重视起了心理问题。

首先,是国民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度明显提升。

尤其是2020年疫情爆发后,无论是人们的健康意识,还是国家对国民身心健康的重视度,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在今年年初,公众号新榜,便公布了春节期间,各大知识付费平台,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产品、心理测试相关产品的销量数据,相比上一年,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甚至达到翻倍。


民众对心理行业的接受程度,尤其是针对线上互联网产品的消费意愿,在逐渐加强

其次,社会组织、研究机构也开始加大在心理健康领域的投入。


近些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多个专业的自杀干预小组,如学者黄智兴发起的【树洞救援团】:

2018年7月25日,学者黄智生开发出一款“树洞机器人”,可以通过“知识图谱”的算法从树洞(即已自杀者生前微博的评论区)中自动筛选出有具有高危自杀风险的评论,并每隔4至6小时发送一份监控通报给救援团,由团内的200多位(现已不止)救援团志愿者对发现的试图轻生者进行自杀干预。

从 2018 年 7 月底到 2021 年 6 月底,【树洞救援团】已经对有高自杀风险的 14617 人次提供了帮助,阻止了 4765 次自杀


今年7月26日,上海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签约,TCCI将捐赠5000万元给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建设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实验室。

重点关注如何用人工智能在精神卫生(心理健康)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转化应用,针对个体行为和症状建立的大数据,开展精神疾病评估和干预,以助提升民众心理健康水平。


就在近日,国内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最大的一笔融资也诞生了:

专注于CNS(中枢神经)及精神心理健康领域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正式宣布完成2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星健康、德诚资本、兴富资本等知名机构,老股东通和毓承、KIP中国超额认购。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领头投资的机构为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

而此前,在618 促销期间,京东健康也史无前例地召集了 30+ 位全国顶级的 CBT 专家,开展心理咨询师督导优惠活动。

可以看得出来,随着政策的关注,和民众需求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厂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市场的巨大价值,正在布局进入心理行业。


今年内,不到三个季度的时间里,心理行业里面就已经有超过10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投融资。


资本的涌入,无疑会对整个心理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探索心理健康的道路上,大众心理意识正在觉醒,国家政策也在加强重视,社会资本也在悄悄布局。


心理工作者,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简介:喜猫,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榜(ID:psytop),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