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时说一句“卧槽”,能有效镇痛 | 3个止疼妙招

文:0时差科学团 | 李易瓷
来源:心理0时差(ID:PsyTime)
原文标题:打疫苗时说一句 “卧槽”,能有效镇痛 | 3个止疼妙招,痛经都不怕了

最近,身边的小伙伴纷纷收到了接种疫苗的通知。童年打针的噩梦是不是又回来了?一个同事挣扎了好几周,才鼓起勇气去打针,到了现场还在缩。

 

成年的我们,可以淡定面对很多困难,但一遇到打针,心里还不是个宝宝……(就几秒钟的事,整得比痛经还可怕)

(还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痛觉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方式可以缓解打针的 “怕怕”,本文会从心理学视角,为你提供几个小建议。

-01-

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痛?

痛觉往往会带来不少负面情绪,但从进化角度而言,它是一种保护机制,能够提醒我们所面临的危险,进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国际疼痛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悦的感觉、情感的体验”。[1]

 

这个定义包含两个层面的信息:

 

“痛感觉”——我们对痛觉信息的直接感受,如:有多痛、哪里痛、怎么痛


“痛情绪”——由疼痛引发的情绪反应,包括产生忧虑、恐惧、烦躁等情

2020年5月,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Neuroscience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发现在小鼠大脑的杏仁核中,发现了一个能减轻疼痛感的神经中枢:杏仁核[2]

 

全身麻醉药可以激活 CeAga 神经元(该神经元属于杏仁核中枢抑制神经元),从而实现止疼的效果。

 

研究者表示,人类和小鼠可能有着相同的疼痛控制系统。未来若能发现其他激活 CeAga 神经元的途径,便可以真的达到精准止痛了。


-02-

数钱就能有效镇痛?


当然了,打针的 “亿” 点疼痛,还不足以让医生给我们打麻醉。

 

那么有什么小妙招可以偷摸摸进行呢?

 

2009年,中国学者周欣悦和她的两位合作者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文章,用 6 个心理学实验,探索了金钱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作用[4]

 

具体说来,就是:

  • 人们在感受到社会排斥或生理疼痛时,是否会增加对金钱的追求?

  • 人们在数钱或触摸钱时,是否会减轻因社会排斥或生理伤害带来的疼痛?

  • 花钱或亏钱的想法,是否会加剧这两种疼痛?

实验得出的答案,全部 YES。

 

注:之前的研究已发现,社会排斥和生理疼痛在大脑中的反应都是“疼痛”。也就是说,骂你一句或打你一下,在大脑中的反应一样,都来自大脑的同一个区域。[5]

 

生理疼痛方面的实验是这样的:

 

把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数纸,一组数钱,然后让他们都将手指放入温水,再放入热水,之后报告在热水中的疼痛感(热水的温度可引发疼痛但不会造成伤害)。结果发现,与数纸的一组相比,数钱的一组疼痛级别更低。

 

总的来说,金钱可以减缓疼痛,拥有或接触金钱可以增强对痛苦的抵御。

社会排斥的实验是这样做的:

 

心理学家开发了一个名叫 “Cyberball” 的游戏,专门用来引发社会排斥。具体玩法就是:被试和另外两人(内鬼)一起玩抛球游戏。刚开始,三人互相抛球。一段时间后,这两人就不抛给被试者,他们自己却抛来抛去,导致被试感觉到自己被排斥了。

 

游戏开始签,一些被试被要求写下最近的花钱情况(开支),另一些人则记录天气情况。

 

结果发现,在玩球被排斥后,记录了花钱的人表示更为痛苦。

 

也就是说,花钱会加剧社会排斥导致的疼痛(雪上加霜)。

钱真是一味良药啊,难怪老祖宗在《钱本草》中就写道: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

 

大致意思:“钱” 这东西人见人爱,有钱人容易自我膨胀,所以药性 “大热”。

 

“钱” 还可以美容养颜,排忧解难……总之包治百病。


下次打针的时候,别忘了打开自己钱包来数数钱(记得带现金)。

-03-

“做鬼脸” 让你真开心

你问我没现金怎么办?别慌,心理学家还有妙招。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 Pressman 教授实验室发表在《Emotion》上的研究表明,打针时微笑或者做鬼脸,痛感竟然可以减轻近半,真诚的微笑还能减少参与者因压力而产生的生理反应,比如心率的加快。[3]

 

想一想,我们在打针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 “呲牙咧嘴” 的。这些面部肌肉组织的变化,可能与另一种表情的机制也有关——微笑。


研究者招募了231人作为参与者,他们被随机分成4个表情组:

A组:无表情中性组

B组:非杜乡微笑(假笑)

C组:杜乡微笑(Duchenne Smile):一种真诚的微笑,嘴角上扬,眼睛周围出现皱纹

D组:一个鬼脸/“狰狞”的表情

 

他们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保持这个表情,并全程由仪器记录下心跳、心电图和皮肤电(为了避免参与者猜到实验的真正意图,他们被告知这是一个 “多任务加工对针头注射的影响” )。

 

当参与者保持面部表情时,医生会给他们注射生理盐水。当医生敷上绷带后,参与者从口中取出筷子,并完成一份关于他们所经历的疼痛程度的问卷。

 

休息6分钟后,再次问他们的疼痛和压力程度。

 

结果发现,杜乡微笑组和做鬼脸组都可以改善针刺的疼痛体验(相比于中性组)。在客观指标上,杜乡微笑组的心率明显低于中性组。

 

总的来说,在打针时,真诚地微笑一下,或者 “呲牙咧嘴” 做个鬼脸,我们主观上感受到的疼痛感都会低于面无表情的人。

-04-

一句“卧槽”,竟有奇效


跟小孩打针时会哭喊一样,咒骂也是为了警示和求助。感到疼痛的时候,骂一句“卧槽!!!”有神奇的止疼效果。

 

2010年的搞笑诺贝尔奖,有一项发表在NeuroReport上的研究获奖了:咒骂可以缓解疼痛。[6]

 

研究者让参与者把手放进冰水里,想看看说脏话是否会影响对冷的疼痛耐受性、疼痛感知和心率。结果发现,与不说脏话的人相比,说脏话增加了疼痛耐受力,增加了心率,并减少了疼痛感知。


这可能与体内的战或逃反应有关。讲脏话会激活身体里一系列神经或腺体反应,比如肾上腺素的分泌激增,引发应激状态,使身体做好准备。

 

研究还发现,对于那些不常讲脏话的人来说,止疼效果更为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讲脏话对于他们具有更高的情绪价值。为了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大家还是要珍惜自己的骂人额度,注意文明用语,把讲脏话的机会存起来留给未来。

 

另一个替代方法是,发明一个只有自己懂的文明脏话,比如“ fouch”。


研究发现,即使用一种稳定的速度和音量说出来,也会有助于我们耐受疼痛。潜在机制,可能是增加了情绪唤起。[7]

 

《生活大爆炸》里 Shledon 为了保持自己的 “礼貌”,会说:“你算哪块小饼干”……

(如果你打算用这招,少女建议默默在心里骂就好了,小心辛苦了一天的医生听到后感到不爽,再给你来一针 >.

 

最后的最后,若在打疫苗后出现了不应出现的副作用,还是建议及时联系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快把这些小妙招分享给即将 “上战场” 的小伙伴吧!(女孩子痛经的时候也可以试试)


大家疫苗接种开心!

-END-


References / 资料来源:
[1] 刘昕鹤, 王宁, 王锦琰, 罗非. 疼痛背景下时距知觉的变化 . 心理科学进展[J], 2020, 28(5): 766-777.[2] Hua, T., Chen, B., Lu, D., Sakurai, K., Zhao, S., & Han, B. et al. (2020). General anesthetics activate a potent central pain-suppression circuit in the amygdala. Nature Neuroscience, 23(7), 854-868.[3] Pressman, S. D., Acevedo, A. M., Hammond, K. V., & Kraft-Feil, T. L. (2020). Smile (or grimace) through the pain? Th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ly manipulated facial expressions on needle-injection responses.Emotion.[4] Zhou, X., Vohs, K., & Baumeister, R. (2009). The Symbolic Power of Mone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6), 700-706.[5] Eisenberger, N. I. (2012). The neural bases of social pain: evidence for shared representations with physical pai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74(2), 126-135.[6] Stephens, R., Atkins, J., & Kingston, A. (2009). Swearing as a response to pain. Neuroreport, 20(12), 1056-1060.[7] Stephens, R., & Robertson, O. (2020). Swearing as a Response to Pain: Assessing Hypoalgesic Effects of Novel “Swear” Word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理0时差(ID:PsyTime),有趣的心理科普、前沿的心理动向、专业的心理研究,网罗全球,没有时差。

排版:小鲸鱼 soon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