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焦虑啊!该找咨询师吗?

1.


当我撰写这篇文章时,肺炎的消息弥漫在互联网各处,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或许是疫情的关系,今年的春节,上海显得特别冷清。走在路上,戴着口罩的我和其他戴着口罩的行人,我们的眼神交会,似乎在确认彼此对疫情的认知。

疫情的消息引起许多人的焦虑,今天,我想谈谈焦虑。

2.


从存在心理治疗的角度,焦虑有两种。

一种是「存在的焦虑」,一种是「神经性的焦虑」

存在的焦虑又可称为「正常的焦虑」,或者「一般性焦虑」。

存在的焦虑,是我们身为人的天性之一。

当我们遇到外在威胁,比如看到新闻里关于肺炎的统计数字,我们想到自己可能得肺炎,我们就会对此做出心理反应,甚至连带的产生生理反应。

另外当我们面对疾病、死亡、被抛弃等人生课题,我们也会产生焦虑。

可以说,一个不具备存在焦虑的人,等于是个没有人性的行尸走肉。

换句话说,存在的焦虑不能当成一种疾病,而是应该视为人性的特质来看待。

存在的焦虑具有几种特征:

第一、与客观威胁的现象成比例的反应


比如平常你咳嗽,你不以为意,自己找点药吃,该干啥干啥。可是如果今天刚从武汉返乡,看到肺炎的新闻,这时你咳嗽了,你可能会很惊慌。

这种心理状态很正常,因为你的焦虑程度和焦虑的信息之间,是成比例的。

第二、不涉及压抑或其他内在心灵冲击的机制


比如你看到肺炎的新闻而焦虑,但当你放下手机,跟朋友吃饭聊天,你依旧可以保持正常的交流。

但有个人,比如老张小时候得过结核,而家人当时指责他「不好好照顾自己,给家里添乱」、「给你看病,花了我们好多钱,XXX!」

老张看到肺炎新闻,不只引起对肺炎的担忧,还引起他小时候看病吃药,被家人当赔钱货的心理创伤。那么老张的焦虑,就超出存在焦虑的范畴。

第三、不需要启动神经性防卫机制来管理焦虑


这里就牵涉到「神经性焦虑」,也就是真正需要医师、咨询师介入的焦虑。

神经性焦虑与客观威胁的现象,有不成比例的反应。就像一个人在疫区外,走在路上看到马路对面有人咳嗽,他就不由自主的认定自己染上肺炎,然后过几天就死了。他为此吓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并且神经性焦虑,往往伴随压抑、分裂(dissociation)或其他心灵冲突的形式,比如精神分裂、极端思维等等。

神经性焦虑,有时刚开始只是存在的焦虑,但随着这份焦虑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渐渐演变成令人痛苦的心病。

常见的情况,就是逐渐因为焦虑,失去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一间假酒公司的副总经理,你知道公司在做投机倒把的买卖,坑杀无辜股东,祸害民众。

有天卫生检查单位派人去工厂查看,你焦虑的几乎当场昏过去。检查当天,很顺利的蒙混过关。

之后几个季度,检查单位来查看,都被蒙混过关,但每次他们来之前,你都会焦虑的要命,又是失眠、又是头痛,而且经常有要昏过去的感觉。

害怕丑事被发现,进而被处罚,坐牢失去自由,甚至失去家庭、名誉等等,这都是存在的焦虑,因为和我们害怕被伤害的天性有关。

一天天,这种焦虑变成一种心病,即使此后再也没有人到你的工厂检查,你也会每每看到和检查有关的人员,都会让你有想要昏死的感觉。到后来,甚至路上看到交警,你都会手心冒汗。

 

3.


某个层面来说,一个人如果还会因为丧失名誉、和家人分离等,与道德、情感的因素焦虑。我们会说,这个人还是个有人性的人,而人性还包括一样东西,就是良知。

当一个人触犯道德、侵害他人、给家人蒙羞之类的事情,他干了也不在乎,毫不焦虑。那么这种人是否还有人性,还有良知,或许可以打一个大问号。

但我们不能简单说,这种人就是天生没良心。因为长期的严重焦虑,会导致一个人陷入「人格的贫乏」。所谓人格的贫乏,就是一种「对自己冷漠」的极端状态。

比如一个长期受虐的儿童,我们不能怪他「为什么不反抗!」,因为他早已在反抗无能的困境中,通过断绝自己的感受,好避免自己继续承受痛苦。

在受到父亲性侵的少女案例中,就有许多类似的报告。有些少女在被父亲性侵时,她们会有「灵魂出窍」一样的感觉,好像自己可以坐在一旁,看着自己的身体遭受摧残,与自己的感受隔离。

 

4.


所以焦虑到什么程度,可以考虑找咨询师呢?

我以为不论什么程度,你都可以找咨询师谈一下。

在谈之前,建议可以按照前文的描述,先简单辨别一下自己的焦虑倾向,属于存在的焦虑,还是神经性焦虑?

如果你无法肯定,可以找咨询师帮你厘清。

如果你已经有明显的觉察,那么你可以按照焦虑的不同倾向,寻求不同的咨询师帮助。比如神经性焦虑,可能CBT、短期焦点方向的咨询师比较有帮助。

如果跟存在的焦虑相关,那么寻求存在心理治疗等方向的咨询师,更符合你的问题。

最后,近期最让人焦虑的莫过于肺炎。

咨询能医心,但身体健康还是需要通过真确的医学知识,并彻底实践相关的防疫措施。

疫情散播情间,你会感到焦虑,这很正常。这属于存在的焦虑,由疾病和死亡引发。我们通过焦虑,唤起保护自己的意识。

然而,如果你感觉你的焦虑已经超出存在焦虑的范围,那么我建议你寻求咨询协助。

即使疫情过去,但你仍然有著对疾病的过度焦虑,那么除了心理咨询,可能还得求助精神科或身心科,寻求临床方面的协助。

最后,针对眼前的防疫。太虚的方法就不说了,那种服药后七到十天可能见效的心理处法,缓不济急。

眼前我只想提醒各位:出门记得戴口罩,不要心存侥幸。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有多馀的压岁钱,找个靠谱管道,捐到急需医疗物资的武汉当地。

祝愿我们平安健康,直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文:高浩容  (著有《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等书;现居上海,专职咨询与写作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