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仅此而已 | 别让外部动机干扰你的初心

文:京师心理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iligy)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会?

当你在书店拿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发现了一个隐秘的宝藏,有一股想要静下心来好好品味的冲动,期望在一个悠然的午后,轻呷一口香茗,在流淌的乐符中安静的看书。但是如果有人要求你这本书你需要细看,因为考试内容就在里面;或者说是看完之后你要进行答辩,答辩和奖学金挂钩。这时,往往你就没有了刚刚那种看书的兴致了。

反正都是看书,而且是看自己喜欢的书,为什么情感体验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呢?

其实是因为从喜欢看书的内在动机,转移成追求看书之后换取奖励的外在动机,心情也不同了。家长让你去做家务时也是同理,本来是出于自愿,一旦接受了外部的指使,反而就不想做了。

当我们对于某件事情不感兴趣的时候,从外界给以奖励等刺激可以让我们增加对这件事的兴趣程度;但是假如我们本身就对一件事情非常有兴趣的时候,这个时候再给一个外界的奖励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当我们有本身的兴趣和自发的愿望的时候,外界的奖励就容易让我们的需求和目标发生变化——从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本身的意义转移到对外界的需求上面。

也就是说,原来你做A事的时候目标是内在的动机a,然而有了一个外界刺激B,这时候你虽然做的依旧是A,但是你的动机可能就转成了b。

有考试这一刺激时,动机从寻求精神满足变成了求通过考试

“不忘初心”,鸡汤文里面的核心思想之一,其实也是因为这个心理的作用。我们在追求一件事情上面的初衷一旦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变化,就可能不再有过去那样的激情和动力了,所以不忘初心,找到自己的“源动力”,让自己不再彷徨犹豫,方得始终。

除了不忘初心,我们还能怎样激励自己坚持一件事呢?实验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们的积极性是随着期望奖励的逐步增加而上升,相反如果奖励逐步减少,则会降低人们的积极性。就如奖学金的设置一样,三二一等奖的奖励是逐步递增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同学们为取得更好名次而努力学习。还有公司中的薪酬激励体制,越是高的工作产出薪酬就越多,能力和绩效评价的提高还能带来职位的晋升,员工知道只要自己能干和优秀就能得到更多回报,怎会不全心全意呢?

在生活中,内外部动机的影响十分广泛,如教育培训、薪酬管理和日常行为中都有他们的影子。如果没有妥善应用,就会打击积极性,降低效率。以某大学推出的学生体育锻炼计划为例:学校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需要完成30次晨跑锻炼,每一次晨跑需考勤,考勤结果和学习发展有关影响学年评奖评优,坏的自然不说,好的会择优评奖。

显而易见,体育锻炼计划的实施,对外界于学校的评价和内部学生体质的提升,都是积极的。但出人意料的是,此项规定出台后引来许多非议,学生的态度令人品味。部分同学认为大学体育锻炼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跑步挂钩,这很容易让一些本来想自己锻炼身体的同学感到“我锻炼是因为学校要求的”、“我不锻炼会影响我的考勤和学习评价”。于是体育锻炼变成了一种考核评价机制,学生就不再是纯粹为了“锻炼而锻炼”了。而奖惩机制的作用又会让一些同学只跑完强制规定的部分,就很难再去自发地锻炼了——因为知道自身情况达不到评奖的门槛,没有奖励,跑再多也是白费。

总之,和外在的回报相比,内在的兴趣才是让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持久的动力。把一件事情当做自己的乐趣去做,即使收获不到奖励,仍能够乐此不疲,长期坚持下去。

作者简介:京师心理,本文来自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排版:小鲸鱼 沉默的杜飞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