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追寻的“自我”,到底是什么?

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法国作家)辛涅科尔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指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几乎都是在不断追寻自我的旅途。我们能看到一些人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但更多人其实总是在迷茫中度过。


我们总会或多或少有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时刻,在刚刚毕业初入社会的时候;拥有家庭后发现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的时候;在某个深夜回想起我们曾经经历的失败,我们受到的挫折,我们被最爱的恋人肆意抛弃,诸如此类。


那么,我们一直在追寻的“自我”,究竟是什么呢?



01

特立独行的色彩


我们走在大街上,有时候会看到路边的涂鸦,歪歪扭扭不成规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在刻意追逐的潮流。


非主流正流行的那几年,大家都喜欢用一句伤感的话,配上一幅伤感头像来表达自己的特立独行。杀马特流行的时候,男生们都习惯洗剪吹的发型,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我的独一无二。


人们本能地不希望自己泯于众人之间,于是我们开始刻意追求特立独行。

人是这样一种生物,在处于别人目光焦点和聚光灯之下的时候会感到“啊原来我这么受欢迎,原来我这么好”,这样的高度优越感。如果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因为一件非常独特的事情而受到了全场注目,我们会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我们的意义。

但,其实不是。

“刻意追求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在潜意识里是这样的:希望别人对我有不一样的看法。不希望别人觉得我平庸且乏味。

这里的关键点并不在于自我和本身,而在于“别人的看法”。

也就是说,我们在潜意识里还是将过多的重心抵押在别人身上。我们不想让别人觉得我们平庸的缘由在于:我们受不了他们那种讥诮或者嫌弃的目光。

但,任何刻意追逐的事物,归根到底都不是我们自己。

02

自我限定的框架


见过不少优秀的人对自己要求很高,但他们时不时来找我抱怨:

感觉生活没有动力怎么办?我都已经这么好了,但我还想更好。但我又提不起劲。

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我觉得我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人啊,我觉得我只有努力才能活出自我。

怎么办,现在我觉得好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能够体现我们自身价值的人,一个能够达到我们目标的人。


我们给自己限定了一个框架,就好像我们达成了框架里的事情,我们才算是活出了“自我”。


但,其实不是。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啊宅你怎么什么都否认啊!你是不是传说中的活体ETC,杠精一个!”


我说一句话你可能就明白了,真正的自我是本身就存在的,是不需要你做任何事,就能够自然呈现的。


你,正如你所思。——(美国作家)爱默生


优秀或不优秀,努力或不努力,那都只是你给自己定下的一个要实现的目标。那并不代表你真正的自我。


相反,真正的自我是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维护的,只要你放下心里已有的纠结和焦虑去认认真真,客观地体察它,它就会清晰地显示出来。


昙花天生花期短暂,荷花天生在夏天开花。这都是它们本身的特质,不需要它们去做任何改变就有的特质。


只是,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人为地贬低我们的价值,忽视我们的自我,而错把我们对自己的要求、社会蓝本对我们的要求、外界对我们的看法,错当成了“自我”。



03

别人的看法猛如虎


有一些生性比较敏感的人,有时候会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好像得罪这个人了,怎么办?


同事不理我了,怎么办?


我觉得好像跟大家融入不到一起,怎么办?


我们更多时候会因为过于在意别人的目光和看法,而将自我投射在别人的身上,认为只有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判断我是个怎样的人。


但其实我们忘记了,别人看你的时候,其实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


我们在工作里时常会听到一句话:“我是对事不对人。”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对人不对事”,因为我们透过别人看到的,更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经历。


举个例子:有个人被前任伤害的很厉害,也许现任做了一些让他感到不安全的事,就会被他认为:你和前任一模一样。


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产生了防备。


同样的道理。在别人评价我们的时候,也是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上进行阐述的。“我觉得你是个内向的人”,也许是因为他所在的圈子都比较话唠;“我觉得你是个开朗的人”,也许是因为他所在的圈子是技术活,人们成天闷头做事,不喜欢说话。


所以,别人的眼光并不能代表什么,起码它不代表我们真实的自己。



04

我生应为水


《道德经》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但水除了这个特质,还有一个特质是:可以随处可变,随处可见。

它可以随容器变化而变成任何形态,可以随地势高低而随意流淌。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我们知道它存在。

舍却自己是寻到自己的最好办法。——(印度哲学家)室利阿罗频多

其实,这就是自我的意义。

不需要一个特定的固定的模板,不需要太多人去认同,不需要人为限定的目标。我们本身的自我,看不见摸不到,但我们知道,那是唯一可以一直陪伴我们的东西。

我们觉得最舒服的、最天然、可以持续下去很久的那个状态,就是我们自我的状态。

即使它普通,它平庸,它胆小,那又怎样呢?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啊。

不要被外界太多形形色色的功利心和别人的目光所制约,更别因为别人对自己的毁谤而从此自暴自弃。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人先自爱,而后爱人。

先接受我们本身的存在,接受这个不足的自己,悦纳自己,保护自己,满足自己。

在这个基础上,再把爱给别人,给我们喜欢的人。

我们在亲密关系屡次受挫的原因在于:我们把对自己的不足和愤懑,寄托在别人对我们的包容上。我们觉得:“啊,这个人对我真好,我好喜欢他。”

其实,是因为你对自己不好,你把自己对于爱的缺失性寄托在别人身上,所以当别人离开的时候我们痛苦,根源在于我们不能给我们自己爱。

何必对自己那么苛责?人生苦短不过数十年,眨眼就白驹过隙,真的没必要对自己那么不好。

我们就这样普通地存在着,普通地努力,普通地吃吃喝喝,就挺好。

我们的自我,其实就是这么朴实无华。枯燥,且无味。

但承认它的存在,我们才算是找到了自我。

文:一只啊宅  (公众号:一只啊宅,早熟元气少女给你熬一碗奇怪的鸡汤~)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