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

文: 京师心理(Grimalkin)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伊曼努尔·康德说:“恐惧是对危险的自然厌恶,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和无法放弃的组成部分。”

伊曼努尔·康德
图片来源:http://baike.chinaso.com/wiki/doc-view-3576.html

我们总有自己恐惧的东西,可能是无人的电梯,也可能是诡异的音乐,亦或是神秘的死亡,乃至某些小动物(比如蜘蛛)。我们会害怕自己的恐惧暴露,被别人嘲笑为“胆小鬼”,而这其实也是恐惧的一种。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说“恐惧是人类的三大基本情绪之一”[1],而我们总有意无意地把它从日常生活中去省去。当看到恐怖片的海报宣传或者路过游乐场鬼屋的门口,除非有此爱好的人,一般都会选择视而不见。在军训无聊的夜晚里,有人可能讲起了鬼故事,而有人会堵住耳朵甚至尖叫抗议。

你瞧,对待恐惧本身,我们习惯于压抑它,逃避它,扭曲它甚至于痛恨它,而难以面对它。如果不面对它,可能也难以和它好好相处,更不用说离开它的束缚。

想要面对恐惧,首先得认识它。

就比如标题中的那个疑问:我们为什么会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某些”指向人类恐惧的内容;二是“为什么”指向人类产生恐惧的原因。心理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来了解“恐惧”,研究成果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大量涌现。

|“某些”是什么?来看看我们恐惧的内容

1.孩子们怕什么

国内的研究者发现6-18岁的孩子们通常对5种事物产生恐惧:死亡和危险、惩罚、小动物和轻度伤害、未知、受评价。我想,成人其实也难免。这些研究者也谨慎地指出:恐惧的内容会受到文化背景、性别、年龄、家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2]

如此看来,我们的恐惧似乎也不尽相同。

2.我们恐惧的对象并不是随机分配的

可能你已经注意到,虽然我们恐惧的对象会有所差别,但是它们也并没有那么不同。比如说绝大多数人都会被突然而巨大的噪音吓一跳,而很少有人会怕栀子花。这意味着,人类恐惧的对象并不是随机分配的,即同等条件下,人们常常对某些事物更容易产生恐惧。

心理学家们在灵长类动物身上也验证了这一点。研究者让一组恒河猴观看同类对玩具蛇表现出恐惧,而对花朵不表现出恐惧的录像;另一组猴子观看同类对花朵表现出恐惧,而对玩具蛇不表现出恐惧的录像。结果发现,第一组习得了对蛇的恐惧,而第二组没有对花朵产生恐惧。[3][4]

除了这种通过观察方式习得的恐惧,另一批研究者又研究了通过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而习得的恐惧,以轻微的电击作为无条件刺激,比较恐惧敏感刺激图片(如蛇、蜘蛛)和非恐惧敏感刺激图片(如篮子、叉子)两种条件刺激引起的人类皮肤电反应变化。最后发现前者更容易产生条件反射,且这种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退。[5]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图片来源::http://mooc.chaoxing.com/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knowledgeId=2622935

这些说明了在习得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时,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是具有选择性的。

那么这些被人类恐惧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人类又为什么唯独恐惧它们呢?

|“为什么”?来看看我们产生恐惧的原因

针对关于恐惧的有意思的现象,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1.行为主义者这么说

行为主义者认为,恐惧是可以习得的。[6]利用经典条件作用,将能产生恐惧情绪的刺激与中性刺激联系起来,便可以使人对这一中性刺激也产生恐惧情绪,甚至可以让恐惧泛化到其他事物上。也正是通过这个,华生让原本挺喜欢白耗子的小阿尔伯特产生了对这种生物,以及与这种生物具有类似特征的白色兔子、白色大衣和圣诞老爷爷面具的恐惧。

委屈的小阿尔伯特
图片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733634985824948&wfr=spider&for=pc

2.认知行为者这么说

随着社会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习得某种东西并不单纯地局限于经典的条件反射,还可以来自观察学习,这其中包含着认知过程。那么,恐惧作为一种可以习得的情绪,是否也是如此?

当然是的!

上文中关于灵长类动物的实验,也证明了某些事物的确可以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成为我们恐惧的对象。(顺便,因为伦理问题心理学家们对人类进行恐惧实验的时候需要慎之又慎。华生可以“蹂躏”小阿尔伯特的时代已经过去啦。)

3.进化心理学家的反对


无论是纯粹的还是认知的行为主义者们都无法解释恐惧对象的非随机分配性。所以进化心理学家们提出:有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是进化的产物。人类对于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重复出现过的威胁性刺激的恐惧,是不需要学习或者其他条件作用的。[7]

有研究者从这个视角提出了恐惧的进化模块学说。面对遗传压力,人类需要把基因传承下去,所以对进化过程中重复出现的威胁性刺激(比如蛇和蜘蛛),会异常敏感。这并不是说个体在第一次见到这些刺激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而是更容易对这些刺激形成产生恐惧的条件反射,并且条件反射一旦形成,更难消退。[8]

4.神经心理学观点

又有研究者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协助下,研究了恐惧产生的生理机制。最终发现我们的脑有一个部位负责各种基本情绪的加工——双侧前额叶,当然也包括了恐惧。又有两个部位主要参与且仅参与恐惧情绪的加工——扣带回与杏仁核。另一个结构——海马则主要参与恐惧的情景记忆,可能并不参与情绪加工。[9]

看了上述的这么多观点,我们来总结一下。

一方面,如果是漫长进化史中对人类有威胁性的事物,我们的恐惧已经刻在了基因里,并且在生活中很容易将其激活。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以及观察学习来建立恐惧反应。而恐惧情绪之所以产生,也有大脑中相应的部位支持着。这些就是人类主要的为什么产生恐惧的原因了。

| 那,有没有办法不再那么害怕呢?

答案当然是:有的!

有的时候在朋友的安慰下,我们慢慢会放下恐惧;小时候看过的《午夜凶铃》,长大后再想起也好像不那么害怕了。这些常见的生活场景都暗中蕴藏着我们减弱恐惧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者发现人类可以通过两种调节方式来削弱应急事件中的恐惧情绪。[10]

一种是在组织者的引导下,个体付出一定的注意资源和意志努力,通过采用一些科学的策略来减弱恐惧;另一种则是无需外界指导的,个体就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习惯性地消化恐惧的方式。 

就像柏拉图说过的那样:“理性可以给恐惧以解释来消除恐惧”,恐惧也可以不可怕。愿你与自己的恐惧和解。

——学堂君——

热血的文学作品会说:“唯有战胜恐惧之人,才能成为最顶尖的强者”,文艺的影视作品会演:战胜一些小恐惧,生活又是全新的活力グッ!(๑•̀ㅂ•́)و✧。在虚拟世界中战胜恐惧的情节仿佛是一件大事,而在现实世界恐惧又占有多大的比重呢?学堂君想:在漫长的人生中,恐惧是一种低频又突出的存在,它的出现可能会使人敬畏生命、自然又或者是当下的生活。作为生物才会有情绪呀,大家慢慢品尝恐惧这种基本情绪吧~

-END-

参考文献
[1]Watson, J. B. (1919). Psycholog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behaviorist. JB Lippincott company.
[2]曾琦, 刘凤瑜, & 芦咏莉. (1994). FSSC-R 量表对中国儿童的适用性. 心理发展与教育, 10(3), 25-29.
[3]Cook, M., & Mineka, S. (1989). Observational conditioning of fear to fear-relevant versus fear-irrelevant stimuli in rhesus monkey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98(4), 448.
[4]Cook, M., & Mineka, S. (1990). Selective associ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al conditioning of fear in rhesus monkey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imal Behavior Processes, 16(4), 372.
[5]Mazurski, E., Bond, N., Siddle, D., & Lovibond, P. (1993). Classical conditioning of autonomic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fear-relevant and fear-irrelevant stimuli. 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5(2), 69-73.
[6]Watson, J. B., & Rayner, R. (1920). Conditioned emotional re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1), 1.
[7]Poulton, R., & Menzies, R. G. (2002). Fears born and bred: toward a more inclusive theory of fear acquisition.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0(2), 197-208.
[8]Öhman, A., & Mineka, S. (2001). Fears, phobias, and preparedness: toward an evolved module of fear and fear learn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108(3), 483.
[9]汪凯, 李湄珍, 顾建华, 董毅, 夏海涛, 凤兆海, … & 尹世杰. (2005). 恐惧情绪加工的特异性神经机制研究. 中华神经科杂志, 38(12), 769-772.
[10]安献丽, 陈四光, 宋怡, & 杨平. (2017). 对条件化恐惧反应的抑制效应: 指导性与习惯性情绪调节的作用. 心理科学, 40(1), 2-8.

公众号简介: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排版:小鲸鱼 soon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