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羞耻,羞耻的是有这些想法的人” | 自尊的力量

# 壹心人6大作业1 #
作者正在参加壹心人活动,欢迎参加投稿,赢丰厚鲸币!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476812

某知名男星涉嫌性侵不足 20 岁的女生,有网友说:炒作!这些女的为了“红”,真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某女员工酒醉后被多名男性猥亵,有网友第一反应却是:这女的就不该说出来,现在人尽皆知了,她老公以后上街怎么办?

类似这样的评论,唯一的作用,是让受害人觉得“我很羞耻”。


“羞耻感”是可怕的慢性毒药,当它足够强大,便能吞没“人性”。


张爱玲写的《半生缘》,把女性和“羞耻感”的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曼璐被羞耻感击溃,顾母被羞耻感蒙蔽,而曼桢是唯一能抵抗它的人

遭遇了强暴,还被迫生了孩子曼桢依然不屈服。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尊的强大力量。

 

01

悲剧的连锁反应


曼桢的遭遇,确实是一场资本交易。

姐姐曼璐,试图用曼桢做筹码,把祝鸿才留在婚姻里。

曼璐和祝鸿才的婚姻,原本就是将就过日子的。年龄差不多了,身边没几个更好的选择,那就跟 ta 结婚吧。

祝鸿才,婚后不久,天天出去外面喝花酒,回家把怨气撒在曼璐身上。曼璐越来越发觉自己驾驭不了祝鸿才,她原以为,自己久经风月场的手段可以管住他。

那只能出杀手锏了——用孩子留住他。

“实用主义”。

美色总会逝去或厌倦。带回家的花瓶,刚开始疼惜得不行,日子长了便忘了它的存在,任由它铺尘长灰。除非它有新的价值,比如养起几朵花,让男人多来看几眼。

曼璐生不了孩子。她想到了曼桢,一朵美艳的花,还能结出果子。

一个荒诞而无奈的想法,诞生了。

得知情况后,顾母很挣扎。她知道曼桢身上有傲气,不会轻易就此屈服。何况,曼桢还有个男朋友沈世钧呢。但很快,她便说服了自己:

  • 这事可不能传出去,会被别人笑话和谩骂

  • 祝鸿才是个有钱的男人,曼桢嫁给他也是不错的选择。

  • 沈世钧未必靠谱,跟曼桢谈了一段时间了,都没有上门提亲,像是玩弄感情的。

  • 曼桢给祝鸿才生了孩子,两姐妹就能一起绑住这个男人了。

  • 更何况,女人生了一个孩子,心就定了。

顾母完成了一场女性的自我 PUA,以“不要被外人嘲讽”为起点,给曼桢的人生下了判决。为了支持自己的立场,她编造了很多理由,但只有一条真实的原因没有挑明:

她再也配不上更好的人了,现在还有个祝鸿才能嫁,闹大了谁还敢要她?谁还敢跟我们全家交往?


顾母没有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女性羞耻的逻辑圈套,贬损曼桢的价值,看不见她的美丽、智慧、独立和坚强。


明面上,曼璐设下圈套,软禁了曼桢。

实际上,根植于旧时代文化的“女性羞耻感”,把母女三人困在一条道上,越走越黑。

 

02

羞耻感的内外攻击


羞耻感比内疚感更容易摧毁一个人。


内疚,是因为做错了,感到亏欠,那只要弥补就好了。

内疚只是让你否定行为,羞耻却让你否定自己的全部,摧毁自尊。否定自己做过的所有事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彻底地认为“我不值得,是我不配”。


曼璐羞耻感牵进了命运深渊。

舞女这条路,在当时的环境里,想回头已经太难。

顾母劝曼璐早点结婚,她非常愤怒:

“用不着我了,就嫌我丢脸了是不是?所以又想我嫁人!这时候叫我嫁人,叫我嫁给谁呢?”

发完脾气之后,曼璐立刻要跟祝鸿才结婚。没有人反对。

舞女配得上什么选择,有人娶就感恩戴德了。顾母是这样想,曼璐更是。

羞耻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它摧毁自尊后,就会转化为一种愤怒的行为,让人做出盲目的发泄举动。


曼璐随便挑了个人,嫁了。

后来设下圈套,软禁曼桢,让祝鸿才强暴她,也是因为羞耻。

要知道,曼璐曾经是非常善良的女子。顾父离世后,身为长女,她靠一己之力养活一家七口。她没有赚快钱的路子,除了做舞女。于是,她主动放弃爱情,跟男友取消婚约,独自撑起全家。她认命了,却坚持要曼桢把书念好,决不能耽误妹妹的前程。

可嫁给祝鸿才之后,羞耻感就如一头猛虎,接二连三地袭击她。

最致命的一击,便是她做舞女之前的未婚夫,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否定他曾经有过的爱情。

不仅祝鸿才,连曾经的爱人,都对曼桢有意思。就因为我是舞女,而曼桢很纯洁吗?


曼璐的羞耻再次转化为愤怒,做出毁灭性的抉择。


曼璐和曼桢接二连三掉坑里,顾母也有责任。她劝曼璐嫁人,她默许祝鸿才的行为,她反对曼桢求助。

可以被人欺辱,可以断送幸福,就是不能声张,否则多羞耻啊。为此,顾母宁愿隐瞒施暴者的罪行,都不愿让全家颜面尽失。

如果曼桢也因此感到羞耻呢?

 

03

抵抗外界的羞辱

在网上看到一个问答,为什么世钧不娶曼桢?

网友说,曼桢都已经跟别人发生关系,生孩子了,世钧不会要她的。

这个回答恰恰反映“羞耻感”的杀伤力——让施暴者无所忌惮,让受暴者的一切不公平待遇,都变得“合情合理”。


原著里表达的客观原因是:再相遇时,世钧已经和别人结婚了,他这才知道曼桢的遭遇。而在此之前,因为怯懦、幼稚和草率,世钧错过了挽救曼桢的时机。

庆幸的是,曼桢有非常强大的自尊力量,她没有因为遭遇欺辱、背叛、抛弃而羞耻。

曼桢的态度,在书中早有伏笔。

男友父亲知道曼桢的姐姐是舞女,不同意他俩在一起。他觉得,在这种家庭出来的女人,没几个干净的:

“就算她(曼桢)现在是个女职员吧,从前也还不知干过什么——这种人家出身的人,除非长得真丑,长大了总是吃这碗饭的。”

听到这种毫无逻辑的羞辱,曼桢很硬气地回击:“我觉得我姐姐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没有错,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得她这样的。要说不道德的,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谁更不道德。”


羞耻的反面不是自豪,而是自尊。


很多人把“做人要自尊自爱”挂在口中,却搞不懂“自尊自爱”意味着什么。如果被人欺负,那也要忍气吞声,“只要别人没有在背后指指点点,我就是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这怕是“他尊他爱”吧?

这种想法恰好给施暴者提供重复犯错的机会。因为大多数人都有欺软怕硬的性情,不敢对施暴者指指点点,转而去骂受害者不知检点。如此,施暴者不必拥有内疚感,但受害者必须承担羞耻感

顾曼桢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她硬气,不是因为自己在社会舆论环境里,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而是因为她有强大的内心。

若无法改变自己在外部环境的弱势地位,那么,自己的想法将决定自尊的强弱。


她敢于揭穿那些批评者的真面目,洞察ta们的真实目的。男友父亲的羞辱,其实是想击退曼桢一家人,免得自己曾经跟曼璐有一腿的事情,暴露了他浪荡的形象。曼璐的圈套,她也很明了。


清晰地看待那些不合理的批评。清楚地知道,如果接受了外界的羞辱,从此付出的代价是后半生的幸福,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

她依然相信自己的价值,坚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实力,找到新的工作,调整状态,重新开始。

这就是良好的自尊。正如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安德烈所说,自尊其实是智慧的表现。它包括两个层面:认识和理解问题本质的能力,遇到困难时适应新环境、发现新情况的能力。

做到了自尊,也就做到了自爱——爱自己、接纳自己。

-The End-

文:西希  (公众号:西希越读 。故事见真知,观察复杂的人性。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感恩每一次遇见~)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