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问诊 | 情感饥饿的孩子,没有力气学习和交朋友

孩子问题这么多,哪里出了错?关键词:情感联结

 

家长问

 

案例:7岁,男孩,木木

 

8个月之前在父母身边,白天妈妈上班,都是奶奶带。8个月后奶奶就把孩子带回老家,一直是奶奶带到5岁,奶奶家住的比较偏,孩子没有跟太多的人接触,玩的方面也很单调。在老家上过两年的学前班。

 

5岁后由父母接回自己身边,妈妈对孩子比较严厉,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会有体罚,但是现在比较少,偶尔会有,罚站比较多。

 

存在的问题:

 

1、不爱叫人,都需要父母提醒,或者先提前说好才行,不会主动跟人打招呼,就这个问题,我也有批评,也罚过,但一直没有改善。

 

2、做事情有点拖拉,每次需要叫几遍,才会去做。例如,要他去冲凉、刷牙都要说几遍才开始慢吞吞的去做。

 

3、学习方面,注意力不太集中,往往在读书,但是你去问他他又不知道,如果对他严厉一点,或再凶一点会好一些,好像心思没在学习上,还是比较贪玩。

 

4、跟其他小朋友的关系,能合群,但玩游戏如果赢了可以,输了就没有兴趣了,也就是我们大人所说的输不起,也会常常买东西给小朋友去讨好人家。

 

5、做事情没有太大的耐心,例如玩积木,乐高拼图,自己一直吵着要,但买回来,就没有拼完整的,拼到一半就不来了,只玩自己喜欢的图案。

 

专家诊

 

第一,木木从小由奶奶带大,尤其8个月到5岁之间,和父母长期分离。这就意味着,在孩子能够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父母在他的生活中是缺席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并不是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而是需要在日日夜夜的照顾和情感交流中培养。婴幼儿时期和父母的长期分离,很可能会导致木木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十分的薄弱。更加让人心疼的是,在木木5岁后回到父母身边时,妈妈对木木“比较严厉,会体罚孩子“。这种偏重于惩罚的教养方式,会让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情感联结破裂。

 

第二,长期的分离,和5岁后父母严厉的教养方式,会让木木感觉不到父母的温暖,也无法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是被忙碌的父母推开不要的,也可能会觉得自己很糟糕,根本不值得别人关爱。

 

可能孩子无法说出自己的这些感觉,但是我们可以从他讨好小朋友(常常买东西给小朋友去讨好人家),和人际交往的退缩(不爱叫人,不会主动跟人打招呼)中看到。

 

第三,木木5岁前跟奶奶住在偏僻的乡下(“孩子没有跟太多的人接触,玩的方面也很单调”),而且缺乏父母的关爱。可以看到,木木是在一个生活环境和情感都比较贫乏的环境下成长的

 

这种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在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上都有明显的迟缓

 

也就是说,孩子的大脑和情感“没有吃饱”,没吃饱当然没力气做事,所以他表现出来的,就是问题中所提到的:“做事情有点拖拉,每次需要叫几遍才会慢吞吞的去做” ;“学习方面,注意力不太集中,往往在读书,但是你去问他他又不知道,好像心思没在学习上”;“做事情没有太大的耐心”。

 

建议:父母要调整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给予更多的情感交流、关爱,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修复和孩子的之间的情感联结,让孩子的大脑和情感“吃饱”,吃饱了才有力气去学习,去和别人交往。

 

培养亲情,需要朝朝,也需要暮暮。

 

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一样需要父母朝朝暮暮的“喂养”。

 
*本案例中人物名字为化名。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
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