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心法: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01


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很多人一生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而奋斗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曾发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呐喊。


 

北宋理学大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把这四句话,称为“横渠四句”。意思是,人的大志向分为四种。

 

第一种,为天地立心。你应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第二种,为生民立命。自从开天辟地以来,天地一直存在,未来还会存在。但是当下活着的人,中国土地上的人民应该过上什么样的日子?为生民立命就是帮助活着的人过上好日子。


第三种,为往圣继绝学。过去有些先贤先哲开创了学问,但可能因为战争、动乱,学问已经断绝了。你能不能继承过往圣人的好东西,并进一步延展?用某种方式,继承先贤先哲的绝学。


第四种,为万世开太平。能够为将来的一世、两世、百世、千世、万世,迎来太平的日子。


 

02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则是作家、投资人冯唐给自己立的原则。

 

在《冯唐成事心法》一书中,冯唐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认为一个人能够成事的第一步,是志向

 

做人做事最终极的理想是不朽,所以立大志向包括立德、立言、立功就是规划整个人生。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最早是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冯唐认为立言就是留下人们记住的作品,立功则是留下造福人们的事业

 

那立德到底是什么?冯唐认为立德是智慧、慈悲、美感具体包含三方面:

 

智慧是三观、方法论、进退的分寸,包括对灵、肉,以及情绪的管理。


慈悲是善良、底线、同情心、有所不为和有所必为。


美感是对于眼、耳、鼻、舌、身、意,综合愉悦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关于立德,大学里面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这一层一层是有逻辑关系的,想立功,立言,立德于天下,要以治理国家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先把自己的家管好;想把自己的家管好, 先把自己管好;如果想把自己管好,先把自己的心管好;想把心管好,先要把态度摆正。

 

摆正态度,就要学习、多问,进行格物、致知,这是立德的具体方法。

 

如果说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文化系统那么老子在《德道经》确立的是包含道、德、仁、义、礼、智、信七大子系统道德根文化系统,其中,信是立德的基石。没有信心、信念、信仰、信用,即使耗尽一生,也难以成事。


03


历经二十年职业管理生涯冯唐自己吃过的苦、踩过的雷、翻过的山、见识过的人,总结成事学写进了冯唐成事心法

 

冯唐根据《大学》得出结论个人的成功虽然不可复制,但是通过修其身却可以摆正心态,再经过立德,立功,立言,最终达到成事

 

以职场为例,修其身一共有三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麦肯锡方法论为主的职场管理


麦肯锡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早的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它自身有很多很好的方法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 最常见的工作背景是在麦肯锡工作过。

 

其实,任何一个身在职场的人,很多为人处世,高效协作的能力,可以通过阅读经营管理、时间管理、人际沟通、经济原理和心理调节这些书,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学习提炼。

 

第二个途径东方管理学


东方管理学就是从孔子开始,甚至在孔子之前,先哲或先人总结出来的思想。


在东方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环境里,关于如何把事情做成,如何管理自己、事情乃至天下,清朝以后,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曾国藩。

 

在成事一项上,曾国藩为师、为将、为相写过几千万字每次翻开他的书,功过且不论,满纸背后能读出成事的指导。

 

改变认知,以立德为标准,以修其身贯穿始终,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一列书籍阅读,并且在自身职场上进行实际。

 

第三个途径信息来源一个人结合自身职场经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再以东西方管理学的精华优点进行综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成事心法

 

04


修其身有四个方面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

 

知己——逆境来了不消沉看清自己的目标,复盘过去,展望未来。分清自己的欲望和志向,如何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

 


比如我自己写作有一段时间阅读量始终低迷,换做以前早放弃了,好在我读过老子《德道经》,里面有句话说:“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写作处于低谷,恰恰是提醒我需要反思,需要提升。如果放弃,就失去了提升的机会了。利用好,就是高速发展的快速大道。

 

后来我对标同领域阅读量几十万的大号,发现我的文章问题是逻辑混乱,虽然有干货撑门面,但是读者读不下去,越读越糊涂,哪有心思记住干货呢。

 

于是,文章不厌百回改,重点改逻辑,有一篇5000多字文章,硬生生被我改成1800字,凡是逻辑不通的通通删掉。最后读起来一气呵成,顺畅多了,阅读量也上来了。

 

这就是结合东方传统文化和自己写作实践,进行自我完善。

 

知人——知道自己,推己及人,也容易知道别人。

 

怎样知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同理心。

 

罗曼·克兹纳里奇在《同理心》一书中写到:同理心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赋予我们生活的意义,扩充我们的心灵视野,使我们用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与自己的生活

 


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认为:“心灵健康的其中一项表征,在于一个人有能力想象与精确地进入他人的思想、情感、希望与恐惧;同样地,我们也必须能够让别人进入我们的心灵世界”。

 

如果说知己是站在自己视角看自己,那么知人则是站在自己视角看别人。

 

面对棘手问题,站在对方视角看对方,想一想“假如我的ta,会怎么想么说,会怎么做然后继续推演对方本人的怎样说话内容和行动方式。如果能力更强,继续用同理心,再站在对方视角看我们自己,设想对方会怎样看待我们自己的言行。

 

这样多角度训练,同理心很快会提高上来。


 

知世——懂得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学会面对逆境绝地反击即使身处人生浊浪滔天中不迷失方向。

 

山川寂静,此生寥落如逝水,东流不反。


知时达物,洞悉风云;胸有成竹,智慧圆通。


把自身价值服务于外界,换取自身生存保障,然后提升自己,提供更多价值,就升华到智慧的高度。

 

知智慧——到了智慧的层面,就是明白很多表相背后的底层逻辑。为什么成事那么难,为什么做人是第一位的,为什么要多谈问题、少谈道理,什么是真的为你好,怎么看待运气这些都会明白。

 

支撑智慧的基础,是前边的知己、知人、知识的历练。

 

05


除了以上四个,还要有信。人无信不立。信心,信念,信用是决定一个人最终智慧高度的根本支撑。

 

信,在人的品格修养中,表现为信仰、信念以及诚信的品质。

 

信,在人际交流中,表现为信息、信用等。自己得到的信息,已经加工整合后的信息,要尽量符合事务发展规律,符合人生社会的规律。

 

非信勿言,非信勿听,非信勿视,非信勿行这是贯穿成事整个过程的要素。

我们读书学习,处理事情,有了正确的信息以后再加上敏锐的判断力,做事更容易成功,树立良好的信用,别人更信任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互动。

 

得信多助,失信寡助

 

讲信用守信用,才能赢得别人的合作共赢,人生道路才能走得长远,也更容易成功成事。

 

06


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德”立起来,立言、立功的成功概率就会高很多。

 

对于想成事的人,不朽是极致的追求。在这条的道路上,修其身,才能和品德互相配位,可能快人一步早日成功。

 

文:昆仑云曦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