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当我不在时别人干了什么| 你所不知道的FOMO思维

文:Kaforniay
来源:杨凤池心理工作室(ID:gh_1b32bb27fe09)
原标题:我就想知道,当我不在的时候别人干了什么!| 你所不知道的FOMO思维

中国面对疫情的防控可谓空前绝后,口罩、洗手液、消毒液、酒精随着人们的疯抢纷纷涨了价格。反观国外,人们不抢保命口罩,居然为卫生纸大打出手?没听说过腹泻也是冠状病毒的症状?

 

我们知道,与药物、口罩或洗手液相比,卫生纸对预防病毒感染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就算澳大利亚政府呼吁民众停止恐慌性购买,表示超市还有大量库存,卫生纸制造商24小时不停生产线,澳洲民众抢购卫生纸的热情仍不减。

 

我们在家中或者上班的时候,会经常想要打开微博、朋友圈或者微信群,看看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们的目的不是担心事情是否与自己有关,也不想要了解什么,只是生怕错过些什么新鲜信息。

 

国外民众疯狂抢购卫生纸,我们疯狂刷新社交帐号,背后的心理原因很可能是FOMO


什么是FOMO?

缺失的渴望:我想知道当我不在的时候别人干了什么!


在教科书定义里,FOMO是一种心理特征,含义是“由患得患失所产生持续性的焦虑,急切关注别人在自己不在时经历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想要与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保持关联的渴望。”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错失恐惧”,也称为“社群恐慌症”。

 

我们害怕错过、被遗忘、被孤立,我们渴望已知,我们渴望社交,我们渴望控制……如果不这样,我们会产生焦虑和烦恼。

 

FOMO在育儿上也存在,一旦在其他育儿博主上发现自己做了错误的教育,对自己的行为懊恼不已……

 

FOMO也被许多商家用来作为有效的营销工具,比如大减价、最后三天大甩卖、多少人同时在抢购、仅剩几件……

 

“如果我没有买我将错过……”“我知道我拥有了它一定会很开心……”

 

在无形之中,你的消费被FOMO了一次。

测一测

测量我的FOMO心理特征有多高?


我们的FOMO的心理特征是高还是低?有个科学的量表可以指导我们找到答案。首先是“原始” FOMO 量表。它由Andrew Przybylski和他的合作者开发,并于2013年发表在《人类行为计算机》杂志上  。该量表由十个陈述组成,被调查者自我评级分别是1(“对我一点都不真实”)到5(“对我非常真实”)。

 

我担心别人比我有更多有意义的经历。

我担心我的朋友比我有更多有意义的经历。

当我发现朋友们在没有我的情况下开心时,我会感到担心。

当我不知道我的朋友在做什么时,我会感到焦虑。

让我的朋友“开玩笑”很重要。

有时候,我想知道我是否花太多时间跟上发生的事情。

当我错过与朋友见面的机会时,这使我感到困扰。

当我有一个很好的时间,我在网上分享的细节(即,它是重要的摹。更新状态)。

当我错过计划的聚会时,这会困扰我。

休假时,我会继续关注朋友的活动。

看看你的结果如何?

我们害怕错过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追着一个又一个的热搜,刷屏查看每一个热点,我们到底在害怕错过什么?

 

我们承认,我们害怕错过“未知”所包含的更多可能性,我们想要掌握多方向多维度的可能性,比如新出两种口味雪糕,尝了其中一种,同时必须尝到另一种为止。

 

社交平台上那些还没有查阅的信息、没有跟上的热点都是未知的、无法控制的,我们在潜意识里认为也许选未曾选择的行为更有可能让子变得更好,比如获得更棒的工作机会,更适合的人生伴侣等。

 

FOMO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特征。《今日心理学》和《福布斯》的撰稿人Mark Travers博士研究发现,FOMO对情绪和生活满意度都有负面影响

 

杜克大学心理学教授Dan Ariely认为,FOMO源于我们内心的一种恐慌:害怕自己在闲暇时间的安排上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从而过得不如别人丰富多彩。

 

FOMO应用

FOMO的研究表明,年轻人比老年人体验到更多的FOMO。部分原因可能与年轻人与技术和社交媒体互动的方式有关;也可能还与年轻人渴望探索和体验生活所提供的一切有关。老年人由于拥有广泛的经验,可能较不容易受到FOMO的影响。

 

FOMO的过多经验还与众多负面心理特征和行为有关,可以预测不安全的驾驶行为,例如发短信和驾驶。

 

统计来说,现在对FoMo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何社交媒体使用之间的关系上。FoMo高的人倾向于较低的总体情绪、自尊心以及孤独和自卑感,尤其是对于那些认为他人通常比自己更成功的人而言。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负面结果的恶性循环,因为更大的抑郁情绪会导致更大的FoMo


如何让自己减少FOMO的心理特征水平?

FOMO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心理特点,很难避免,也无法避免。善用起来,无可厚非。而我们要尽量减少对于无法控制的事物或信息的把控。

 

1、信息的有效性

FoMO让我们沉迷手机何交媒体。在资讯发达的社会里,学会区分信息来源的有效性和有效渠道,通过有效渠道获取的信息,掌握辨别和分析信息的框架和能力。朋友圈,微博的信息是公开和免费的,有价值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2、让意识承认不完美和错过

人无完人,即使我们不断地去关注留意,我们必然会错失很多可能,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坏。

 

3、不真实的“孤独感”和“社交控”

尝试一下,关掉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现生活竟然如此“冷淡”,如释重负,自己居然不会感到“孤独”。与手机和社交媒体的联系越少,我们遇到的FOMO越少。

 

4、树立消费“需要”观

这个商品或者服务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对你来说是不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便宜、促销、也许有用……

 

心理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提到,足够好的父母会致力于养育孩子,关注孩子,提供安全感,知道她会犯错,她会继续努力。一个足够好的母亲并不总是幸福。她感到压力和压力,没有耐心,希望她有更多的可用资源(心理和物质资源)。她担心自己做得太多,做得不够,还是继续尝试。完美的父母既不受FoMO育儿的指导,也不是追求完美。(当你知道那是什么时,请告诉我。)完美的父母已经足够好了,这取决于他或她不断出现并尝试的知识。他们其余的人所要做的就是他们的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前文提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FOMO水平也会随之降低。

 

Reference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social-instincts/202003/four-facts-about-fomo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positively-media/201601/fomo-parenting-nothing-new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click-here-happiness/201901/how-do-you-overcome-fomo

作者简介:杨凤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专家主持,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独创《分析体验短程咨询技术》,在电台和电视台主持心理咨询节目,如《艺术人生》,《百家讲坛》,《健康之路》,被《人物新周刊》评选2009年年度人物,全国心理卫生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曾经为“神舟飞船”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中央驻京机关干部、国际航空公司等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高校大学生做心理减压讲座;并参与黑龙江洪灾灾后心理救援和“非典”心理干预工作。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杨凤池心理工作室(ID:gh_1b32bb27fe09),提供一流的大众心理学服务;构筑高端人士的精神家园,打造专业人士的黄埔军校(杨凤池唯一授权官方公众号)、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