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减肥?别靠一时冲动!

| 覃欣懿 崔锦一
来源 |  中财应用心理 (ID: cufemap)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充盈,人们的肚子与桌面之间的距离日益缩小。我们也能越来越能明显地注意到,身边有一大批“减肥人群”悲愤地摸着自己圆润的肚皮,立下了一定要坚持运动的誓言与要成功变瘦的flag。


残忍的现实却是:很大一部分人难以抑制自己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的懒惰与不情愿,在减肥和复胖的死胡同里不停打转,或者直接沦为“用嘴减肥”选手,光说不做,令人唏嘘。“管住嘴,迈开腿”这一道理人人都懂,可为何实操起来如此困难?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们原本计划好的“立下誓言—规律运动—成功减脂”这一完美范式呢?

 

科学告诉你答案。


 

在最近一篇发表在Healthy Psychology上的文献中,来自法国的研究者Guillaume Chevance 、Yannick Stephan、Nelly Héraud和Julie Boiché探讨了冲动性特质执行功能这两个因素在肥胖人群的体育锻炼意向、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和规律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者推测冲动性会减弱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之间的正相关,但会增强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的负相关;相反,执行功能会增强锻炼意愿与锻炼行为之间的正相关,但会减弱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与PA行为之间的负相关。简单来说,他们认为人的冲动性会阻碍你的意向落实成为规律的锻炼行为,而高的执行能力能帮助你更好地执行自己的计划。而结果是否能如研究者所预估的那样呢?

 

研究流程

 

研究者在体重管理项目中招募了100名参与者,在参与者与研究者的最初会面中时测定了参与者的体育锻炼意向、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冲动性和执行功能(各个变量的测量方法如下所示)。四个月后通过加速度计测量了76名被试的体育锻炼行为。

 

测量方法

·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意向(你想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吗?)

· 

通过让被试对三道题目进行打分来测定,为七点量表,打分越高说明被试对该句话越同意,三道题目的总分即表示被试对于达成规律体育锻炼的意向。题目如下图中所示:

 

· 

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久坐这一行为在你心中会如何联想?)

· 

内隐态度(Implicit attitudes)是个体对事物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认知、情感或反应,由不自觉的以往经验或不能归因于以往某一确定经验所引起。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把久坐行为与积极词和消极词分别放在一起,测定被试分类的反应时间,可以测出参与者内心中对久坐行为的真实态度。

· 

冲动性特质(你是否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

· 

使用法国版的UPPS-P冲动性行为量表进行测量。

· 

执行功能(你对计划的执行力如何?)

· 

执行功能通过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进行测量。

· 

PA)规律的体育锻炼行为(你是否真正做出了规律体育锻炼的行为?)

· 

根据法国营养和健康国家计划,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被定义为:每天做至少3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的体育锻炼,每周5天)。被试在手腕上佩戴加速度测量计,它可以计算并报告被试每天平均的中度至重度PA(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

 

研究结论

 

结果分析表明,执行功能在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中,其调节作用显著;而在体育锻炼意向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不显著。冲动性特质在两个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执行功能会减弱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的负相关。路径图如下图所示:

 


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与执行功能的交互作用图(如下所示)表明,高执行功能会减弱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的负相关。具体的说,在低和中等的执行功能的参与者中,对于久坐行为的积极内隐态度会减少体育锻炼行为,但在高执行功能的参与者中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也就是说,如果在你潜意识中认为久坐这一行为没什么不好,恰巧你又是一个执行力不高的人,那么你就会因此而减少自己的体育锻炼;幸运的是,如果你是一个高执行力的人,那么对久坐这一行为态度即使积极,也不会太影响到你的长期、规律的锻炼行为。

 

建议

改变自己的内隐态度,并培养好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才是减肥的王道

 

第一,为内隐态度提供反馈。多看一些关于减肥的科普文,了解更多关于减肥的知识,如“久坐的危害”:久坐并缺乏运动会导致脂肪堆积、颈椎病、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等等。通过改变对久坐行为的积极内隐态度,从而将锻炼的意向落实到锻炼的行为上。

 

第二,发展自我调节技能从而增强执行功能,更好地管理内隐过程。例如制定一份计划表,设定奖惩措施,当执行好一天的任务后,给予自己奖励。

 

第三,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某些锻炼APP帮助人们识别他们对久坐行为的内隐态度和发展自我调节技能,可以更好地促进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Chevance, G., Caudroit, J., Henry, T., Guerin, P., Boiché, J., & Héraud, N. (2017). Do implicit attitudes towar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prospectively predict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persons with obesity?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41, 31– 42. 

Chevance, G., Caudroit, J., Romain, A. J., & Boiché, J. (2017). The adop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eating behaviors among persons with obesity and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role of implicit attitudes withi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Psychology Health and Medicine, 22, 319 –324.

Conroy, D. E., Hyde, A. L., Doerksen, S. E., & Ribeiro, N. F. (2010). Implicit attitudes and explicit motivation prospectively predict physical activity.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39, 112–118.

Friese, M., Hofmann, W., & Schmitt, M. (2009). When and why do implicit measures predict behaviour?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opportunity, motivation, and process reliance. 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19, 285–338.

Hall, P. A., Fong, G. T., Epp, L. J., & Elias, L. J. (2008). Executive function moderates the intention-behavior link for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ary behavior. Psychology & Health, 23, 309 –326

Cheval, B., Sarrazin, P., Isoard-Gautheur, S., Radel, R., & Friese, M. (2016). How impulsivity shapes the interplay of impulsive and reflective processes involved in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6, 132–137.

Chevance, G., Stephan, Y., Héraud, N.& Boiché, J.(2018). Interaction Between Self-Regulation, Intentions and Implicit Attitudes in the Predic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Persons With Obesity. Healthy phychology, 37, 257-261.


作者简介:覃欣懿,崔锦一,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本文指导教师为孙铃副教授。本文获得中财应用心理公众号(ID:  cufemap授权转载。

排版: 小鲸鱼  Esther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