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侵扰,如何处之?

很多人都有情绪困扰的问题。遇到情绪,我们总是会显得有些惊慌,有些抵触,觉得这是个坏东西,最好离它远点。

 

之所以我们对情绪有这样的认知,来自很多方面。


01


现在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信息都在告诉你怎样处理情绪,这个不是不好,而是当这样的信息过度,以至于覆盖了关于情绪的绝大多数面向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情绪这东西不好,得除之。


潜意识里,我们看待它的方式就在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有时候我们也许没太把情绪当回事,但当很多的信息都在宣扬情绪怎样怎样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过度刺激,过于关注情绪,结果反受其害。

 

就像我们被蚊子咬了包,这本是很常见的事,每个人都会遇到。但如果有信息,告诉你,蚊子可能会携带病毒,让那些容易焦虑的人就开始变得紧张。


也有人说,蚊子不能在身上拍死,这样会导致很多的病毒残留在身体里,然后导致什么严重的结果,听上去真的很有道理,是那么回事。但理性想想,有多少人因为将蚊子拍死在身上,然后因此感染病重的?


这是极小的概率事件,如果真要发生,你也拦不住,可是这样一点小小的信息被过度放大之后,让我们觉得很多东西都得小心,反过来,会让我们觉得活着的艰难程度又增加了,人也更脆弱了。

02


很多人遇到情绪,其实不知道怎么理解它。情绪是什么?


不知道,但是能感受到,并且,在你看来,有时候情绪对你的影响非常大,让你工作上表现不佳,人际关系不好,或者亲密关系出问题,你觉得都是情绪带来的,所以情绪是罪魁祸首。

 

如果情绪也能发声,也能有一个主体位置的话,它可能会说,我只是有自己该有的反应,那些事都是你自己做的,你跟人吵架,你看别人不舒服,跟我有什么关系?


就像养小孩,孩子调皮捣蛋,或者言行不按照你的标准来,你就会觉得是他在给你惹麻烦,所有的错都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造成的。


这就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紧张,就像你跟情绪的关系一样。如果你想处理亲子关系,你肯定就得从了解孩子特点开始了。情绪也是如此。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情绪是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人类早期,以狩猎,捕食来适应环境,情绪让人感受到危险,威胁,以此来作为信号,让自己有所准备,自我保护,这样得以生存。


从客观来说,情绪就是一种信号,告诉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身体遭遇病毒会发热不舒服一样,情绪也是如此。


记得小时候,只要感冒发烧,就会被弄去吃药打针,那个时候的家长普遍觉得,生病是不好的,要赶紧治疗,把问题压下去,这样就不会出事了。


现在医学观念早就认为,发烧其实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并不是发烧不好,是因为有病毒入侵,身体需要这样来消灭病毒,而吃药打针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在以牺牲机体免疫力为代价来控制症状。


这种方式其实包含着不信任,不信任身体可以有自我保护和疗愈的能力,也是人们内心太过恐慌和害怕的结果,当然也包括对不舒服的耐受力不够。这样也导致了人的脆弱性。


有了情绪,即便你把它当敌人,你也得先审视夺度,了解情况了再去做,才能有备无患。情绪和行为之间,需要增加一个思考的环节。


03

有些人会说,其实我都明白,我知道自己为什么有情绪,前因后果都清楚,也分析清楚了,但我还是不行,还是会控制不住情绪。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能是来自于内在成长中的创伤,也可能跟个人的自我认同,存在感有关。

 

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去思考然后找出解决方案的问题,它可能是一个点状的问题,比如,如果是创伤的话,这个点就像一个洞一样,比较深,情绪来了就像掉进去了,当然比如普通问题那种浅的洼容易跨过去,这个需要一定时间的处理,可能也需要借助专业性的帮助。


还有就是,关于存在性或者自我认同相关的,这个也不是在某一个时间点可以解决的问题,存在对个体来说是持续性和连贯性的,所以它需要的是整合。


在《自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这本书里,明确写道“要想保持一个完整的自我感,最好的办法便是记日记和写自传。”(p72)

 

这些都是大致的分析,如果细细开展,可能得做成研究或一篇论文。只是偶然想到情绪,世人对情绪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渐渐总结出的一些东西,想来跟大家分享。

04

怎样处理情绪呢?我可能想把“处理”这个词换一下。情绪虽然不像人,跟我们有一样的身份和存在,但我们活着,其实就是一个关系性的存在,跟情绪也是如此。


“处理”已经显示了你跟情绪的关系,从依恋关系的角度来说,怎样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处理”就是对抗,就是抵触,就是排斥,就是除掉。


任何事物遭到这样的对待,通常都是顽强抵抗的,因为这是本能。而情绪,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存在,所以我们无法将它除去。跟它的关系,也就是跟自己的关系


这样来看,怎么看待它,也能反应出我们怎样看待自己。


想用什么词来定义你和情绪的关系,基本上也就能预示,接下来你跟情绪怎样相处了。

05

在想到情绪这些方面的时候,我突然脑子里出来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跟情绪无关,但往往不同领域的交叉,能带来更多的火花。


《孙子兵法》里面,有个策略,叫不战而胜。就是不去发动战争,便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上上策,不费一兵一卒,以最小的损失换来最大的利益,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但在情绪这件事上,很多人却不这样。他们往往会用很多方式,去压制,去处理情绪。这样反而遭到情绪更大的报复。


而以逸待劳如何呢?人与人之间会有竞争,有人见到别人好,然后就开始不安定了,每天都在想别人如何好,不知道如何安放自己的心情,当有人告诉他,你这是嫉妒,他好像突然明白了自己怎么回事。这是不知,不知自己怎么了


然后他知道自己嫉妒之后,又开始心不安了,我怎么能嫉妒别人呢?特别是青少年,很容易跟同辈之间产生竞争,加上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嫉妒之心很容易产生。


但是他们的超我同时也非常强大,觉得嫉妒是不好的,要接纳别人的好,认可别人的好,不能产生这种扭曲的心理,然后就开始跟自己过不去了。既对别人的优秀难以释怀,又对自己的嫉妒之心无法接受,搞得自己左右为难。


然后就开始想各种办法,我要怎么不去嫉妒别人,欣赏别人优秀的地方,然后去学习。


假的,做了就知道,开始以为很好,其实心里还是很难受,就是见不得别人那么好,再怎么学,都还是不如别人,反而让自己更自卑,更不是滋味。

 

不能接受自己在嫉妒别人,其实把“嫉妒”妖魔化了。嫉妒跟悲伤,开心一样,都是一种情绪。当我们把嫉妒看得过重,过于不好的时候,我们反而容易做出更多事来,比如,压抑自己不去想,勉强自己欣赏别人,吃力不讨好。


其实嫉妒就嫉妒了,又不会怎样,对吧?嫉妒之情产生,就让它这样吧,很多情绪出来了,然后又消失了,我们都不知道,就这样不断更替,并不会怎样,我们过于关注强化它,让它不断有力量,以逸待劳,也许更轻松。


有些人因为受不了自己的嫉妒之心,而去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这样的嫉妒是有害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情绪都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就正常对待就好。

06

根本的,嫉妒之情产生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因为别人的优秀,别人的好,别人的拥有,而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差,自己的匮乏。


我们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所以把很多的情绪都投射给别人,觉得别人总在刺激自己,总在伤害自己。让自己变好,是不容易的。包括,我们要去看到自己的不好,也是不容易的。


但同时,总把问题投射到外界,可能让我们避免了这种不舒服,但同时,它只会让我们在无穷尽的痛苦,和永远找不到解决途径的路上越走越远。

 

嫉妒背后,也许还有很深的悲伤。对于失去,对于不能拥有的悲伤,对自我的贬低,自卑,很多情绪都被牵扯出来了,与其把情绪放在外界身上,不如把这精力好好对待自己。


实在不行,可以找朋友倾诉,或者跟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聊聊,会有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也会好一些,也可以找有过这种经历,自己走出来的过来人聊聊,也许能从他身上获得一些启发和力量。


这些都是常用的方法,并不是什么很玄乎一针见血的方子,但有时它也很管用。如果有幸遇到一个可以陪伴自己一起成长的人,在这样的关系下,其实什么自卑,什么嫉妒,也就不怎么在意了,这也是情绪带来的好处。

07

还有一个方式,我现在觉得也挺好的。可能个人自己处理起来不容易,因为情绪上来,理性和感性没办法很好协调工作,但还是可以尝试的,就是一点点增加人的抗挫折能力。

 

想想人的抵抗力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感冒发烧不要着急吃药打针,自己也会好,其实就是锻炼我们机体的免疫力。


在我们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我们能调动起很多的能量,智慧,资源来去处理它,这个时候,其实我们自身也增强了。只要这个挫折和困难不是灾难性的,不会致命。

 

比如孩子的成长,有一些适当的挫折其实能锻炼他的意志力,他的抗挫折能力,提高他的韧性和反脆弱力。渐渐的,他就能再承受更大的挫折,但不要让他承受会给他带来致命打击的,比如从此之后一蹶不振,那个对他来说就不是锻炼,就是灾难。

 

对待情绪也是如此,在我们能应对的程度上,我们试着学会去承受,然后一点一点,能接受更大程度的。


比如,把嫉妒这个情绪分级,有些自己不舒服,但能逐渐克服的嫉妒,先给它克服,你会发现,自己其实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了,这样抗压能力变强,如果想再去应对更大嫉妒的挑战,那就去尝试,不行了,再回来,也有些人,在尝试了一些之后,观念变了,不再钻牛角尖,之前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了,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原创:王璐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