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训练之表达需求

今天在给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班级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接受情商专注力训练,分别叫他们为小甲、小乙和小丙吧。


小丙今天过来上课的时候,带了两只恐龙玩具,一只自己玩,一只送给早到的小乙,小甲过来后发现,乙和丙都有自己喜欢的恐龙玩具,但是自己却没有。


他选择的方式是:先试探着问老师这两只恐龙玩具是谁的?我有没有?老师和同学直接告诉这两只恐龙的归属后,他的声音开始变大,声调开始变高: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大的恐龙玩具?我之前的那么小!开始用情绪向外界施压。


结果没有人因为他的情绪而妥协后,他选择跟小乙说:小乙,你待会不要小丙的恐龙玩具,不要跟他一起玩。


这个时候老师参与进来了,老师引导着孩子开始讨论恐龙玩具的物权归属,以及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小甲在讨论中,选择用语言跟小丙主动表达说,他很喜欢小丙的大恐龙玩具,小丙能不能送他一个?小丙开心地答应了,允诺下周带过来送给他。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小甲所采取的行动模式其实在小朋友当中很常见,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更不知道怎么合理地争取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但是这件小插曲很快被老师解决是因为,小甲被引导之后发现自己的真是需求,并且接纳了自己的需求,愿意接受老师的引导尝试运用新的方式方法去争取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小朋友甚至成年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者在知道之后,不接纳自己的需求,又或者不知道运用合理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今天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关于需求的这三个方面~



需求


我们常说的“需求”也有人说为“需要”,主要是指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五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另外需要是有分层次的,如图所示,马斯洛认为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比较晚,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实现需要在成人后出现;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类才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每一等级的需要层次包含着很多很多具体的日常需要,比如,生理需要:饿了想吃,困了想睡等等;而且每一种需要的分类是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


所以这个需要层次理论是帮助大家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需求,每一个人都是会产生需求的,无论这种需求是否合理;但是不需要太对号入座,毕竟人是复杂且多变的,需求可能千变万化、千奇百怪,只要你的需求不影响、不伤害他人和自己,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自我觉察——发现自己的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有的需求很表面,能够被轻易觉察;有的需求比较深层,难以被觉察,越难以觉察的需求对人的影响越大越深刻。


当然有的需求难以觉察不一定是他处在潜意识,有的时候是因为你不愿意接纳自己有这些需求,存在内心冲突,想要又觉得自己不可以要,想要压抑、忽视这些需求。


例如,有的二胎家庭,哥哥姐姐们被教育着、引导着需要让弟弟妹妹,同一块西瓜,弟弟和哥哥都想吃,弟弟会主动提出来,但是哥哥们却不一定,因为他们觉得需要照顾弟弟,因此说让给弟弟吧,我不想要。


这些被压抑、忽视、不被觉察的需求,会用不同的形式提醒你去看见它们。比如说,消极的情绪(委屈、生气、懊恼等)、不良的语气(声音大、声调高等)等等。


也就是说,不管你愿不愿意去觉察真正的需求,它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提醒你看到它们。那不如我们主动去观察和看见它们,还帮助我们省下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自我觉察是我们发现自己真正需求和情绪产生原因的关键武器。


萨洛维和梅耶把自我觉察概括为:“同时意识到自身的情绪,以及自身对情绪的想法。是一种对内心状态不做反应、不做判断的关注。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自我觉察包括两个部分内容:

1、我能感受到某种情绪;

2、我知道我此刻正在感受到某种情绪。


用觉察这个词,可能比较抽象,有另一个词汇具体一些,就是“看见”;你看见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且你知道自己正在看见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谓的修行就是修行这个状态,叫“观照”。


而要达到灵活的自我觉察是很困难的,给大家提供一个小方法,那就是写情绪日记。



情绪日记不需要很长,只需要说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和需求就可以了。


当然你也可以写详细的,下面有几个方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时间、地点、人物。

2、重大的。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要记在情绪日记里面,只需要把自己认为比较重大的对自己印象深刻的记录下来。

3、尽快。一定要尽快把自己需要记录的情绪记录下来,我们的记忆是有限的,时间久可能会出现记忆混乱,对情绪的描述出现错误。

4、感受。一定要记录你当时对于情绪的感受。

5、具体。对于写下的感受尽量要具体,例如:“难过”就是一个过于模糊的大字眼,希望能够尽量具体地去描述,比方说是惆怅、舍不得,是遗憾,还是觉得被背叛、被抛弃。

6、找到自己的“雷区”。在找自己的雷区时,我们需要找到真正会让自己介意、难过、快乐的是什么事情。

7、需求。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是有需求的,我们可能需要让别人来安慰、倾诉和别人分享。



合理表达需求


当我们能够觉察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争取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关于如何合理表达需求,有几点小建议:

1、明确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2、用我如何句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3、考虑对方的需求,选择时机表达自己的需求

4、表达需求注意语气、表情等

5、思考既能满足对方又能满足自己的方案,进行争取。

6、如果对方不同意,调整心态接受。

以上是关于表达需求的几点小建议,但不意味着你就掌握了良好的需求表达能力。这是需要练习的。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


老板布置了额外多的任务,想拒绝又不敢拒绝,说,还是算了吧,不然到时候给我穿小鞋怎么办?


考试出成绩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算少成绩,不敢找老师,担心老师说自己成绩差又故意给她找事。


你发现了吗?我们总是基于假想别人可能会有什么反应,来决定自己要不要去做一件事。但是我们忘了,提需要是你的事情,别人怎么回应你那是别人的事情。这是两件不同的事。


其实在这个行为准则背后,还藏着一个信念,就是:我的需要不重要,别人的感受、别人怎么看我,才重要。正是因为你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的需要不重要,所以才会轻易被别人的反应左右。



其实这也是我在壹心理的行动营中学习到的,叫做课题分离!


我们一定要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分开两者,既不会因为别人怎么样而耽误自己的事,也不会因为自己没去做什么而怪罪给别人。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这样,拒绝帮同事加班、跟爱人说希望他多分担些家务等等。如果一个人能以这种“敢于照顾自己的需要,也能接受别人的反对、拒绝甚至是不理解”的心态来生活,那他就更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离自己梦想的生活更近。


祝你离自己梦想的生活更近!

原创: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