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您在本次活动中抽中一等奖|你上过诈骗的当吗?

文:硬糖酸梅?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喂,您好,请问是梅小姐吗?“

“啊您好,我是,怎么了?”

“我们这边是zfb客服,您之前是不是开通了借呗?”

 

我仔细思索,当时用花呗的时候好像开通借呗有什么奖励。

 

“好像是开通了”

“是的,这边查询到您开通了借呗,我们这次打电话是帮您关闭借呗的,如果不关闭就会影响您的征信”

 

我心想,这客服还挺热心的。

 

“好的,那你们帮我关了吧”

“我们这边没办法关闭哦,需要您的配合”

“啊?需要我怎么配合”

“您打开支付宝,找到网商贷,看一下您的额度”

“我开通的是借呗,为啥要看网商贷的额度?”

“因为借呗就是网商贷平台下的呀”

“好吧,那我看看。我的没有显示额度,只有‘开通’一个选项”

“那您点击开通就可以看额度了”

 

接着我点击了开通。然后感觉哪里不对劲,有些恼火了。


“你们不是说要帮我关闭借呗吗?为什么现在短信告诉我又开通了网商贷?你们客服就这么办事儿吗?”

“这个您别急,我们会帮您关闭的,根据我们的提醒操作就可以”

“好吧,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我跟这个所谓的zfb客服battle了半个小时,旁边的室友听不下去了。

“梅梅,你要不把电话挂了吧。”

“啊?那万一这个东西影响我征信怎么办?我这么有信誉的人。”

“害,该说你天真呢,还是说你傻呢?找一下zfb客服电话,给他们打过去问问有没有这回事儿。”

于是,我终于挂断了电话,搜索zfb官方客服电话打了过去。

这次接电话的是一个普通话很标准的小哥哥,跟刚才一口方言的客服宛若两人(实际上就是两个人)。

“你好,刚才你们客服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关闭借呗,不关闭会影响征信”

“哦?这怎么可能?我们客服是不会直接给客户打电话说这些的”

“他们让我把网商贷的额度提现,再立刻还款,就可以马上关闭网商贷账号了,还开了腾讯会议录屏,不过我到额度提现输入密码的时候就停下了”

“那您的账户安全现在存在风险,建议您把密码都改一下,可以转移的存款转移到别的地方···”

 

意识到真的可能碰到了骗子,我有点慌了。想到我欠花呗的巨款,整个人充斥着不安全感,向来拖延的我这一次格外的有效率,改掉了所有相关的密码,把空空如也的账户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诈骗的形式千差万别,除了上面说的这种电话诈骗外,还有一种形式是中奖诈骗。

 

没错,就是我们手机里垃圾短信的经典主题:“恭喜您在xx活动中抽中一等奖榨汁机一台,请点击链接完善您的收款信息”。


这么一眼识破的骗局有人会上当?

别说,还真有不少。

据公安部报告[1],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可以看得出来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咱也能发现,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

 

除了这些官方数据,诈骗事件也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学堂君最近也听说N大的某大学生裸聊被骗走了十几万,心想当代大学生都这么有钱吗?后来一打听原来是被骗去贷款了。


有研究者模拟诈骗的真实场景做了“模拟诈骗实验”[2]。

 

第一个研究中,研究者询问参与者有多大程度的意愿去联系信封上的激活码。结果发现48%的参与者表示,无论他们收到哪种类型的信件,都愿意联系信封上的号码。

 

那些表示会回应这种请求的消费者往往受教育水平较低年龄小。这些参与者也倾向于认为接触这类事件的风险低 收益高

 

研究者继续做了第二个实验,使用和第一个实验同样的信件,不同的是一半的被试会被要求交“激活费”。

 

也就是说,一些参与者会被告知他们需要花5美元的激活费来激活奖金,另一些被告知需要交100美元。其他的都和第一个实验没什么不同。结果发现,即使需要支付激活费的情况下,仍然有 25% 的参与者有意愿联系信封上的号码,这其中有超过1/5的人愿意出100美元的激活费。


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垃圾邮件是一眼就能看穿的骗局,但对一些人来说,垃圾邮件可能是一个逃不开的陷阱。


睁开雪亮的双眼,识别诈骗

研究者在对100多封诈骗信件进行分析后,找到了大众市场诈骗的常用手法[3]:

//调用权威

骗子喜欢顶着大公司的帽子四处横行,正如开头故事中的“我是zfb的客服”这样的说辞(以后再也无法直视zfb客服了),此外,冒充公检法、公安的案件也比比皆是。

 

同时,他们也会反反复复强调这件事是对你有好处的,是为你好(如前文,为了不影响你的征信),好家伙,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招摇撞骗。

//个性化定制

也就是骗子们会针对不同的人精心设计骗局来最大化受害者对他们的好感。

现在的骗术,花样儿可多了,可以说是“道高一尺”,有些高段位的咱们甚至不能一眼就看出来他是骗子。

 

在邮件诈骗中,他们会用颜色字体来强调奖品有多好来吸引消费者;

“杀猪盘”就更厉害一点了,骗子会根据目标人群的个性特征来包装自己,无论你理性谨慎、温柔似水,还是热情如火,他们都能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合适的人设)让你放下戒心,建立信任,继而引诱你投资/赌博。

//亲和力

骗子们总想跟你套近乎,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尤其是在精心设计的骗局中,亲和力的效果特别好。你喜欢跑步,ta跑过马拉松;你喜欢看书,ta给你推荐你喜欢的类型书。

 

仅仅是从简单的兴趣爱好入手,就会大大拉近你和ta的距离。


钱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有没有防骗最简单的办法?

不要贪婪,不要恋战。

勤勤恳恳赚钱,放弃一夜暴富幻想。

像学堂君就没有这种烦恼,

因为我,


 投票

大家碰到过哪种骗子呢?(单选)

1.冒充警方,“喂,您收到一张法院传单……” 

2.冒充亲朋,“我是xxx,临时有急事能借……” 

3.冒充学校,“xx同学,教务处发现你在课上……” 

4.冒充客服,“亲爱的顾客,恭喜您在本次活动……” 

5.其他,欢迎留言骗俺?

参考文献:
[1]公安部: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http://www.gov.cn/xinwen/2021-01/02/content_5576223.htm
[2]”Call to claim your prize: Perceived benefits and risk drive intention to comply in a mass marketing scam.” Wood, Stacey,Liu, Pi-Ju,Hanoch, Yaniv,Xi, Patricia M.,Klapatch, Luka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Vol 24(2), Jun 2018, 196-206
[3]Deconstructing a Scam.2018.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fraud-crisis/201809/deconstructing-scam

 作者 | 硬糖酸梅?。编辑 | Zene。本文来源于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排版:小鲸鱼 李梦梦桐桐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