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自己长得丑? 这可能是一种病……

作者:译言
来源:微信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

顾镜自盼,有些人顾影自怜,但有些人只会妄自菲薄。

“我为什么长得这么丑?”一些人眼里只能看到的横生的皱纹与赘肉,感觉自己浑身的脂肪全都长在了不该长的地方。

在乎自己的外貌是一件很自然且正常的失去,但是总是对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满,关注点总在自己不够外形 上不够完美的一面,那可能是生病了——一种叫做体象障碍(BDD)的病。

01

体象障碍

各路名人的争奇斗艳,人们对“美丽皮囊”的趋之若鹜,在当今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虚荣之风,外表往往被视作头等大事。

前时尚名模艾丽西亚•杜瓦尔共做过300多次整形手术,前后花费超过100万英镑——但两年前,她谈到自己之所以整形成瘾,原因在于她患有体象障碍。

体象障碍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专注于他人觉察不到或者自己臆想中的缺陷。因此,患有这种疾病的人认为自己“丑陋”,并经常避免社交接触,或诉诸整形手术以改善自己的外表。

这种心理疾病,通常始于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症状包括:

1.一味地重复某种无意义的行为,例如照镜子,检查自己皮肤上的瑕疵,或者试图掩盖自己的缺陷。

2.不断检查自己的缺陷有没有暴露。

3.反复审视或触碰自己认为有缺陷的地方。

4.无时无刻不想着自己身上的缺陷,从而影响到正常工作或学习。

5.感到不自在,不想去公共场合,或周围有人时感到焦虑。

6.反复咨询医学人士,如整形外科医生或皮肤科医生,以寻找改善外表的方法。

47 岁的明妮•赖特是一位体象障碍患者。

“11岁时我遭到了校园暴力,从那以后就出现了这些症状。很多人都取笑我鼻子太大。”

明妮说她会涂上鼻影来修饰,并让头部保持在某一角度,避免从侧面露出鼻子。

患有体象障碍的人会因为害怕一切徒劳无功而迟迟不去寻求帮助。

大卫•维尔博士是这一领域的专家,20年前他的一位体象障碍患者自杀后,他便潜心钻研这一领域。

他说:“我们希望患者能够及早治疗,在这一思想和焦虑根深蒂固之前治疗要更加容易一些。更重要的是,要相信体象障碍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02

整容并非“良药”

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尝试通过整形手术来“治愈”他们感知到的缺陷。

明妮解释道:“我想做点什么,但我还是个孩子。我在18岁生日时偷偷做了一个隆鼻手术。起初,我确实感觉好多了,但后来我还是不开心。就如同扬汤止沸,根本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只是看上去有些不同了。”

后来,明妮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对头发的不满意上,这种症状丝毫没有缓解,为此她甚至想过自杀。

研究表明,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自杀率比一般人群更高。明妮就认识了四个因患有BDD而自杀的人。

维尔博士表示整容手术的风险很高,但他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至少做过一次整容手术。更重要的是,他们之中只有不到10%的人对术后结果感到满意。

他们的焦虑往往会转移到外表的另一个方面,有时导致多次手术。接受整形手术的人中有大约15%患有BDD。

03

诊断的“黄金标准”

心理医生有很多诊断BDD的方法,但由于过程太过繁琐,很少有整形医院采用。

克拉克博士主要研究整形手术的心理因素。她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发更简易的BDD筛查问卷。

她说:“主要原因在于,整形医生想要进行手术。他们担心的是,如果他们拒绝,患者就会转而奔向其他整形医院。”

这一问卷能够诊断出BDD的典型症状,并与患者沟通他们的期望值。目前整形医生和患者都已经接受了这种方式。

“在过去的 15 年里,我们看到整形医生态度的转变,从非常抗拒转变为认识到这些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克拉克博士说道。

但问题是有些人在利益驱使下不惜一切手段。

英国美容与整形外科医生协会(BAAPS)的整形外科顾问马克•帕西菲科表示:

“社会上已经掀起了一股‘整形热’。”

“不容乐观的是,只要患者想,他就可以找到一个愿意为他手术的人。当下‘整形医生’开设的诊所比比皆是。”

“人们很容易被华丽的网站或知名的地址所迷惑。”他建议,出于安全考虑,患者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正规整形外科医院。

他说:

“此外,我们的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经济阶层。并没有数据告诉我们,有多少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诊断和治疗。

“但是,对于我们的整形外科医生来说,了解患者并针对患者的问题对症下药,让他们接受合适的治疗仍然很重要”。

04

容貌焦虑之祸,源于自拍?

一直以来,各类媒体对名人“完美”形象的营造,引导着大众的主流审美,同时产生一种对自身形象的自卑感。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自拍。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岁的人平均花费16分钟去拍出一张满意的自拍照,至少要拍7次。

那么这种对完美的渴求会给人们的精神状态带来压力吗?

维尔博士表示不会,“对自身形象的不满意与体象障碍之间的界限有时难以区分。”

但他认为,导致体象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童年经历,例如对母亲的依恋、遭到过欺凌等。

“媒体压力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原因”。

维尔博士呼吁学校加强思想素质教育,“需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媒体知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看到的那些宣传图、精修图不是真实的。如果你的社交能力不够强,就很容易深受‘容貌焦虑’之害。”

原文链接:https://www.bbc.com/news/health-33190297
译者:伐竹猫
监制:April
作者简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译言(ID:yeeyancom),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