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被否定的孩子,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说到: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在’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

这说明,当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或其他抚育者否定时,长大后很可能成为自卑的人,而这就相当于言语暴力。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以引导为名,实则将自己针对孩子的、残酷的贬损合理化,比如“我是在帮你成为更优秀的人”,或者“这个世界很残酷,我们是在教你如何去适应它”等等,这些暴力行为隐藏在家长教育孩子的面具之后,孩子自己也很难意识到其危害性。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否定感”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以及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心理学:总是被否定的孩子,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01

总是被否定的孩子,

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很多人在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那些在否定声音中长大的孩子,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因为他们“内化”在心底的信念是——我是一个不好的孩子,我不值得被爱。


比如,有些妈妈自己的婚姻不如意,于是把心中的不满转移到孩子身上,说“你要是没出生多好”或“要不是因为你,我就不会这么辛苦”类似的话,这些话相当于对孩子这个人的否定;还有些父母,拿孩子寻开心,他们知道那是开玩笑,但孩子不懂得怎样分辨玩笑和事实,会认为那是对自己的否定,等等。


而这直接影响他们成人后的生活:他们可能不敢谈恋爱,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人会喜欢自己;他们可能不敢去竞争,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好;等等。


可见,被孩子视为最重要,且最亲的人的否定,会严重损害一个孩子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自我认知。


当然,这么说不是说父母不可以批评孩子,或和孩子开玩笑,而是想说,父母要意识到言语的危害性,不要轻易给孩子否定感。


心理学:总是被否定的孩子,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02

总是被表扬的孩子,

很可能形成脆弱的高自尊


前面说了,总是否定孩子,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那么,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呢?总是表扬孩子,夸孩子聪明,可以吗?


毕竟我们都听说过,表扬和赞美能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斯坦福大学的德韦克教授,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为了考察表扬对孩子的影响,找了几百个小学初中的孩子,先让他们做10道容易的智力测验题,当学生做完后,一部分学生被夸奖“真聪明”,一部分学生被夸奖“真努力”,结果出人意料,那些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测验中,大多都不愿再选择更难的题目,哪怕这些题目可以让他们学到新知识。


这个研究是颠覆性的,它证明了,总是夸孩子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还会削弱孩子的抗挫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被夸“聪明”,实际上暗示了,一个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解难题只是证明聪明不聪明的方式;而被夸“努力”则暗示了,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所以,当孩子接受了“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这个观点后,他们又经常被夸聪明,他们很自然地会努力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于是他们把注意力从挑战任务本身,转移到了对自我的关注上来,而这就是僵固型思维,相反,如果一个人认为能力是可以变化的,就会关注自己的能力成长,而这就是成长型思维。


可见,当父母总是夸奖或表扬孩子时,很可能让其形成僵固型思维,有很重的证明自己的包袱,于是形成脆弱的高自尊。


心理学:总是被否定的孩子,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03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让孩子形成内聚性自我


通过前面的阐述,我们知道了,总是否定孩子,可能让孩子自卑,总是表扬孩子,可能让孩子脆弱,那么,作为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呢?怎么来把握中间的那个度呢?


或者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呢?

答案是,让孩子形成内聚性自我。


内聚性自我,是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有一种向心力,可以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构成一个整体。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一个人形成了内聚性自我,就不会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会觉得“我是好的”“我是值得被爱的 ”。


因为,对于总是被否定的人来说,他们自卑就是因为自我不稳固,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那些总是被夸奖的人,一心想维护“我很聪明”的形象,其实也是在寻求外在的肯定,他们觉得只有自己表现好,别人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心理学:总是被否定的孩子,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父母可以尝试这样做,帮助孩子形成内聚性自我: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觉和需求。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或教育,要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有些父母,他们以引导孩子为名,或以爱为名,去否定孩子,他们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引导或爱,有没有强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爱。


心理学:总是被否定的孩子,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边界,让孩子的情绪自然流动。


喜欢否定孩子的父母,很容易强迫孩子,自然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边界,而那些总是夸奖孩子的父母,也可能会堵着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放学后,兴高采烈地说着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妈妈看到后,直接说了句“宝贝,你真棒”,但其实孩子想要的是“你听我说”,而不是简单地夸奖,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尊重孩子的边界,让孩子自然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当然,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尊重他们孩子的同时,还要给孩子设限(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时,也要给予孩子抱持性环境,即当孩子表现好时,要给予认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给予支持,而这就是在把握“否定”和“表扬”之间的度,也是为形成内聚性自我打好基础。


心理学:总是被否定的孩子,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再次,父母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或许很多父母担心,自己尊重孩子的感觉和需要后,孩子会“得寸进尺”,比如,孩子就想玩游戏,不学习,如果尊重他们,不就是害他们吗?

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得到了抱持性环境,作为父母要相信孩子,因为他们长大了,会有一定的自制力。


其实,相信孩子,就是在相信自己。


总之,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立好规矩,大的时候,尊重他们的感受、需求和边界,并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孩子就会形成内聚性自我,知道自己该怎么活着,这样他们就拥有了成长性思维,不再惧怕挑战,也不用极力维护“我很强”的自我形象了。


而做到这些,是有一个前提的,即父母自己是一个有内聚性自我的人。


正如曾奇峰老师说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


心理学:总是被否定的孩子,很可能带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文:学乃身之宝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