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骚扰的防范和自救指南 |《女性自我保护手册》

心 理 0 时 差

壹心理 ◎ 荣誉出品

文: 壹心理主笔团
来源:心理0时差PsyTime

 


01 

女性遭受性骚扰问题有多严重?

据美国 2018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有 81% 的女性曾经受过性骚扰,其中,77% 的女性曾经受过言语性骚扰,而 51% 的女性曾受接触性的性骚扰。 


有研究表明,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性骚扰都并不罕见。


根据北京众泽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在 2011 年开展的“妇女观察”项目中,对中国四大城市对 2000 名女性雇员的调查,19.8% 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遭受过性骚扰,23.9% 的被调查者目睹或经历了其他女性雇员遭受性骚扰。

而由于性骚扰问题的特殊性,真实受害比例只可能更高。


但遭遇骚扰后,只有 34.3% 的人会向单位人事部门、工会或者管理者投诉,而报警和提起诉讼者不超过 20%,高达 54.5% 的女性选择隐忍。 


相较于其他侵害,性骚扰更加难以取证。


一些处于边缘的行为,也很难被定性。


比如,口头骚扰和非敏感区域的接触,通常包裹着玩笑的外衣。


如果在没有录音录像等证据的情况下,很难认定受害者确实遭受过性骚扰。 


此外,骚扰者通常是受害人的熟悉的人。


在社会压力之下,较为传统的中国女性很难将如此难以启齿的事情摆上台面,甚至举报起诉。


而正如麦金侬教授所言:


“性骚扰行为不必是由于性欲而引起。相反,性骚扰必须满足性别歧视的标准。即某一性别的成员在就业的条件和要求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现实中,实施性骚扰的男性通常会有更高的权位。


为谋求在职场和学业中获得更多发展,处于相对劣势的女性,很难毫无顾虑地进行反抗,而不考虑自己以后可能面对的困境。


 因此,相较于来自陌生人的恶意,职场和校园中的性骚扰更棘手。


 02 

3 个不为人熟知的性骚扰真相

 
尽管性骚扰是一件普遍存在的事情,但我们对性骚扰却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误区。


1. 除了性以外,性骚扰者还有 3 个隐藏动机 


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性骚扰者的动机中,性欲本身的驱使并非是主要原因。


Martha Langelan 曾分析过性骚扰者的不同动机,熟人作案动机一般有三类。 

  • 掠夺型,侮辱他人本身就是一种性刺激。这种人通常会经常性去骚扰自己锁定的猎物,并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受害者没有反抗,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强奸;

  • 支配型,他们并不是为了从性骚扰中得到性满足,而是为了满足膨胀的自我,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力,为了确定自己可以去支配他人;

  • 策略型,将性骚扰作为一种策略和手段,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例如,骚扰潜在的竞争者,很可能会影响受骚扰者的职场表现。


2. 任何场所、社会关系和情境都可能发生性骚扰 


事实上,性骚扰的发生,没有特定的共性。


任何类别的情境中,都曾有过受害人遭遇到性骚扰。 


侵权人可能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客户、合作者、亲戚、老师、学生、朋友等。


大部分的骚扰者都会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但也不排除与受骚扰者的社会地位相同甚至更低的可能性。 


性骚扰也可能发生在各种场所,学校、职场、公共场所等,办公桌前和部门聚餐团建,都可能有性骚扰的发生。 


也并非只有年轻美貌的人才会被性骚扰,无论怎样的性别年龄或背景,都有可能受到性骚扰。 


性骚扰发生时,可能没有目击者,但也可能是在很多人的场合发生。 


大多数时候性骚扰者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而有时,性骚扰的侵权人也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让人觉得不舒服,也未必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就是性骚扰。 


有时候,受害人甚至也未必能意识到性骚扰的侵害。


例如一些口头的玩笑,在受害人听来,会觉得不舒服,却又担心是自己敏感。


而被有意触碰一些敏感部位时,性骚扰的受害人基本都能够清晰地分辨到自己遭受了性骚扰。 


因此,在何种场合中,都不应当抱有侥幸心理,也不应以任何外部环境条件,而怀疑他人性骚扰指控的真实性。 


3. 性骚扰诉讼没有“不公平地威胁到男性” 


如果最终在司法实践中被认定为性骚扰,那么该行为都会有以下特征: 


  • 不受欢迎的性暗示举动,反复多次或程度恶劣,致使工作氛围恶化

  • 明显会影响与受害人职场发展有关的决定(例如,聘用解雇,升职降职等决定)。就性骚扰诉讼量来看,受到性骚扰而未伸张的人数,远远大于已有的诉讼量。另外,在诉讼案中,必须要由主张方(受害者或公诉人)提供有力的证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已经足以保证无辜受控者不会被定罪。 所以,我们看到的胜诉的性骚扰诉讼中,案件中均已有有力的证据,证明性骚扰行为的存在。


 03 

遭受性骚扰后,女性会面临哪些伤害?

 
性骚扰事件的受害者同样会承受巨大的伤害,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1. 心理伤害:受到破坏的内心世界 


同其他形式的性侵害一样,性骚扰通常都会在心理层面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


受害者轻则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重则经历诸如抑郁障碍等心理障碍。 


当受害者无法将愤怒指向施害者时,就会攻击自己。


例如责怪自己过分轻信、或担心自己行为不检点才引致这样的事情。


因此,性骚扰也可能引起暂时或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情绪。 


早期研究如就曾发现,严重的性骚扰,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性骚扰,对受害者的心理伤害不亚于性侵。


可怕的是,一旦性骚扰发生了,却没有被制止,受害者就要一直受到精神折磨。 


2. 舆论伤害:来自社会关系中的压力 


与其他性侵害类似,在性骚扰事件公开后,受害人通常会成为八卦的话题。 


在这些话题中,受害者会被物化,会受到不公正不友善的评价。 


例如,许多人会对受害人所谓性魅力评头论足。


而受害人一旦被评价为性魅力低,她的处境就会越加困难 ——“毕竟人家功成名就,怎么可能冒险去骚扰这种长相的女人”。


有时候,舆论甚至会有对受害者声誉的恶意诋毁。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样受害者有罪论,在性骚扰的事件中,也绝不罕见。

 04 

面对性骚扰,我们能做什么?


如果不幸遇到性骚扰,我们完全可以在现有的法规和政策框架之下,尽量降低它对生活的负面影响。


 1. 明确自身立场和态度 


  • 当感觉到不舒服时,就是需要表明立场的时候。

骚扰者没有任何理由去侵害他人,超越他人可以接受的亲密界限。如果对方想与你发展亲密关系,也不应该以让人不舒服的方式开始;

  • 不要试图忍让与逃避,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骚扰者反而会借口自己得到了默许,甚至借口受害者在半推半就,做出更严重的侵害行为;

  •  郑重表明立场和可接受的界限。

拒绝的立场要明确、郑重,清楚地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切勿为减少冲突,而让自己看起来是在开玩笑;

  • 保持冷静,而尽量不要情绪崩溃。

对于一些希望通过性骚扰来确认自己主导地位的人而言,冷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 态度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调整。

例如当对方已经动手动脚时,拒绝态度就需要比对待半开玩笑的口头骚扰更严肃。 


2. 收集证据,向监管部门举报 


  • 培养收集证据的意识。

性骚扰自提出伊始,就与司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受到性骚扰的女性有权向单位投诉,也有权向有关机构提起诉讼。如果掌握着强有力的证据,无论是在举报还是诉讼中,无疑会占有更有力的位置; 


  • 聊天记录和视频音频都是有效的证据。

在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性骚扰的证据比之前更容易搜集和保存。聊天记录和电子邮件的截图,以及手机中的录音片段,监控摄像头,都可以帮你收集到大量的证据; 


  • 注意证据的整理留存。

切不可因为麻烦,而不整理证据,致使以后难以找回。告知对方自己手中有完整的证据,就足以给骚扰者一定程度的震慑。如果一旦事态超过了预期,手中握有现成的证据,也可以保证受害者日后诉讼成功的可能性; 


  • 不要害怕争端而放弃举报和诉讼。

如果你手中有足够有力的证据,那么一定要让它发挥作用。如果你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就会发现这件事情并不可怕,反而会让你挖掘出自己的力量; 


  • 整理出有力的举报材料。

写清事由、你能提供的证据,提出合理的诉求,而不要在举报材料中发泄情绪。如果有需要,你也可以寻求专业法律工作者的帮助。 


3. 从社会支持系统中寻求帮助 


  • 向你信任的人求助。

朋友、亲人和伴侣,甚至是对你存有善意的陌生人,不要害怕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通常都非常愿意帮助你; 


  • 请求他人帮你理清思路,做出应对决策。

不论是举报,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处理性骚扰给你带来的现实问题,都需要一个理性的状态。不妨请你身边值得信任、而又理性认真的人帮你理清自己的思路; 


  • 让爱修复心中对创伤。

性骚扰的影响从来不仅仅是现实层面的,更是心理层面的。性骚扰会影响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受害人常常会自我怀疑。这时候,更需要有人相信和爱护受害者,走出自我怀疑的泥潭。 


4.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 相信专业的力量。

有时,亲友们因为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而未必能有效地帮助到受害者。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陪伴你度过这段特殊的压力巨大的时光; 


  • 如何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是高校在读学生,可以去校内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此外,还可以寻求社会心理机构(如壹心理)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05 

如何帮助受到性骚扰的朋友?

  •  倾听


当身边有朋友遭遇性骚扰,除了给出以上建议外,作为朋友能给出的更重要的帮助,是陪伴和倾听。 


  • 精神支持


如果受害人陷入自我怀疑,也需要朋友提醒她,需要反省的永远是施害者而不是受害者。


  • 尊重她的立场


如果她并不打算投诉,也请尊重她的立场。但无论如何,你用心的陪伴和倾听,就是她重整旗鼓的开始。 


参考资料
1.Catharine A. Mackinnon, Sexual Harassment ofWorking Women, a Case of Sex Discrimination (1979)
2.Harnois, Catherine; Bastos, JL (2018).”Discrimination, Harassment, and Gendered Health Inequalities: DoPerceptions of Workplace Mistreatment Contribute to the Gender Gap inSelf-reported Health?”.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59 (1):283–299.
3.3.”Reporting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inUniversity. [Social Impact]. VGU. Gender-based Violence in Spanish Universities(2006-2008)”. SIOR, Social Impact Open Repository.
4.4.Violence against women : an EU-widesurvey : main results. 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Fundamental Rights.Vienna. 2014.
5.Langelan, Martha. Back Off: How toConfront and Stop Sexual Harassment and Harassers. Fireside, 1993.
6.骆倩雯:《性骚扰影响40%职场女性,多数选择隐忍或离职》,妇女观察网,2011年5月3日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梵辰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