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 | 心理学的历史流派: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自1879年之后,各路心理学流派繁花似锦,绽放得如火如荼,不同的学者都在竭尽全力阐述对自家流派对心理活动的深刻洞见。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主要流派。

01

构造主义

冯特的众多弟子之一,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学生铁钦纳,他原本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与生理学,后因仰慕冯特,专程赶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美国担任康乃尔大学的教授,并开设了心理学实验室。

实际上,铁钦纳跟随冯特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但他却义无反顾地成了冯特的“脑残粉”,模仿冯特老师的贵族风格、讲课模式等,甚至还学着冯特留了一把大胡子。

(构造主义代表人物:铁钦纳)

铁钦纳喜欢抽雪茄,并且说过一句名言:“一个男人若是学不会抽烟,是不会成为心理学家的!”(估计弗洛伊德很想跳出来接一句,对头!)虽然这句话没什么逻辑性,但在铁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很多学生都开始学习抽烟。

据说,有一次铁钦纳叼着雪茄和一名博士谈话,聊得太投入了,烟已经短得不行了,可那位博士又不敢打断素来威严的铁钦纳。后来,铁钦纳的络腮胡子着火了,博士才不得不提醒他,这样忘我的结局就是胡须和衬衣都被烧坏了。

除了外在行为方式的模仿,铁钦纳还进一步继承和完善了冯特的理论体系,诞生了心理学历史中的一个理论流派——构造主义

在理念上,构造主义一方面受到17世界理性哲学主义的影响,这个哲学流派认为人的心智有先天的结构;另一方面,19世纪时,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物质的构成被进一步分解和细化,这些研究范式也极大地影响了构造主义者。

例如,冯特就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东西构成了能使人进行思维的大脑?”所以,构造主义最为关注的话题是,意识的构成元素是什么?


在方法上,铁钦纳进一步发展了内省法,在他主持的实验中,要求实验对象去观察自己的反应,报告不同的物体或刺激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比如温暖、沉重、红色。

在这样的理念和大量内省实验的基础上,铁钦纳确定了意识的基本元素——感觉、意象和情感,认为三种元素可以构成所有的心理现象。

内省法在几十年后遭受到了猛烈抨击,有学者认为内省法并不科学,只会引起对所谓可观察的东西的肆意推测。并且,由于构造主义的“纯科学”分析严重脱离了实际,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不大,并且清规戒律甚多,最终在其他学派的兴起中慢慢走向了终结。

02

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

机能主义大师詹姆斯出生在纽约市,家庭富裕,自小跟随父母在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和德国都上过学,五种语言都说得不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是,纵然如此,詹姆斯也遇到了当下许多年轻人都会遇到的困扰——我喜欢的专业,我爹不喜欢。

17岁的时候,詹姆斯想当画家,这个梦想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他对儿子的未来规划是学习科学或哲学才能更好地谋一份事业。

后来,詹姆斯按照父亲的期望,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化学,可繁琐的化学实验损耗了他的耐心,他又转向当年的热门专业生理学。

随后,因家境有些中落,需要提早谋生,他又转向了哈佛医学院(话说,当年转专业怎么这么容易……)。

可医学也并不能激起詹姆斯的兴趣,他又跟着著名的博物学家阿加西兹去亚马逊河,结果发现自己非常不喜欢收集标本,又再次回到了医学院,并在27岁这一年完成了所有课程,获得了行医资格,但由于他体弱多病,一生从未行医。

据说,詹姆斯经常腰疼,视力欠佳,消化不良,有个阶段还经常有一阵阵的自杀冲动,晚年还得了慢性心脏病,真真儿不是身心健康的典范。

近30岁的时候,詹姆斯受邀在哈佛大学任教,讲授生理心理学,并在那里待了一辈子。

他教过的学生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和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坦。

后来,有出版人邀请他写一本关于心理学的教科书,詹姆斯签了合同,但对人家说了声对不起,他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詹姆斯是个非常实在的人,的确没有如期交稿,这本书,他写了……整整十二年。

但同样,这本精雕细琢的《心理学原理》成为了一本里程碑式的杰作,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詹姆斯代表作《心理学原理》)

在研究方法上,詹姆斯的表现有些矛盾,一方面,他认可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他更注重哲学和精神层面,觉得实验十分无聊,不愿意做实验,甚至认定心理学“不是科学”。

在理论观点上,詹姆斯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较大,他并不热衷于探究意识的元素,而是更关注个体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他认为,意识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因为它在驾驭行为的过程中达到了某种目的,有助于个体适应社会。

机能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杜威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经验的适应功能至关重要,意识和经验的存在都是为了使有机体更适合生存。

杜威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孩子碰到火焰、感到疼痛并立刻缩回手,在这一经验之后,他未来可能发生的行为被这个知识改变了。

再举个栗子,我家那个熊孩子快两岁的时候,对床上半米高的围栏跃跃欲试,多次尝试“跨栏而出”,由于亲爹亲妈亲奶奶的阻挠而未遂。

终于,一个云淡风高的日子,在亲爹亲妈亲奶奶都没有注意的空隙,他翘起自己萝卜般的小短腿儿,从围栏上帅气地一翻而下!然后,在地上摔了个瓷实的“狗啃屎”,哭声嘹亮到半栋楼的人都能听到。

自此之后,尽管他已经成功掌握了“跨栏”的技能,但他再也没有干过这蠢事了。因为脑海中的意识和经验在提醒他,翻下去,很疼,对适应和生存很不利啊。

相较于构造主义,机能主义重视实际应用,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等诸多领域。但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机能主义的影响力逐渐变小,也被其他新兴的学派取代了。



参考资料:
[1]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 安妮·鲁尼. 极简心理学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3] 莫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4] 格尔德·米策尔. 心理学入门(修订版)[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5] 朱广思. “双面”铁钦纳. 蝌蚪五线谱, 2015.

相关阅读:
心理课堂 |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课堂 | 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心理课堂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课堂 | 科学心理学的发端
文:于格  (公众号:于格的格子铺(ID: yg_gezipu))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