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解读“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大话西游》

《大话西游》中的这段经典台词,也是我们在爱情中常常遇到的困扰。

缘分到了也就爱了,爱一个人哪需要理由呢?

爱情真的没有缘由吗?

通过回顾性行为的实证工作,Money证明了我们非常特别的“爱的地图”。接近和偶然当然会影响我们做出的结论,但当我们倾听来访者的故事、目睹他们的努力挣扎时,从业者会反复看到来访者被无意识决定的眼神、明显的重复和持续稳固出现的人际脚本。

我的一位男性来访者,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每天早晨走进厨房,看到他的酒鬼妈妈一只手拿着香烟、另一只手拿着咖啡杯,望着天花板发呆;而当他在大学的自助餐厅里第一眼看到某个女孩时,就不可思议的爱上了她,当时她正一只手拿着香烟,另一只手拿着咖啡杯,望着天花板发呆。


——《精神分析治疗》

很多人会觉得这就是“一见钟情”啊!男人在自助餐厅里,第一次见到一个女孩就被强烈吸引,遇见一个人第一眼就有某种特别强烈的情感,一段美妙的爱情就此发生,不是命中注定,不是爱情还会有什么呢?

可透过心理咨询的工作,我们发现:这些擦出爱情火花的“不可思议”的爱情背后,都有着受童年经历影响的重复的人生剧本:当对这个女孩“一见钟情”,第一眼看到就不可思议的“爱”上她时,“当时她正一只手拿着香烟,另一只手拿着咖啡杯,望着天花板发呆”,而这个男人“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每天早晨走进厨房,看到他的酒鬼妈妈一只手拿着香烟,另一只手拿着咖啡杯,望着天花板发呆”。

只是巧合吗?

当男人对女孩“一见钟情”时,见到的女孩姿势,与男人童年每天早晨见到的母亲姿势是一样的!问各位看官一个问题:如果这个男人第一眼见到女孩时,女孩是另外的姿势,与“一只手拿着香烟,一只手拿着咖啡杯,望着天花板发呆”的姿势毫无关系,你们觉得男人会被这个女孩的吸引的可能性有多大?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如果把男人见到女孩时,恰好女孩的姿势,如同男人见到的童年早晨母亲的姿势,理解为一种缘分,确实很难否定:当时不是其他女孩是这个姿势,男人也不是在女孩出现其他姿势的时候遇见她。男人会被这样的姿势吸引,产生强烈情感;女孩正好当时是能够强烈吸引男人的姿势!

可这种“缘分”真是“天注定”?

未必!

为什么这个男人会被“一只手拿着香烟,一只手拿着咖啡杯,望着天花板发呆”的姿势特别吸引?

因为他童年每天早晨,走进厨房看到妈妈就是这个姿势啊!

可我们童年一定都见过妈妈每天重复做的许多事情,你会被妈妈做过的所有重复事情都深刻影响吗?

当然不会!

如果童年时,妈妈重复做过的某件事情对你影响特别深刻,试着回想下为什么:是不是因为对你有着特别深刻的情感影响?

行为背后皆有动机!

不同的童年经历,在人的心灵土壤留下不同的“心灵印记”。某些“心灵印记”,因为包含着与父母有关的深刻情感需要,便会影响到成年后的爱情之路。

男人会被“一只手拿着香烟,一只手拿着咖啡杯,望着天花板发呆”的姿势强烈吸引,是因为这个姿势对他而言,有着深刻的情感记忆。

也许是酒鬼妈妈脾气不好,一直很疏远,早上这个时候的妈妈是平静的,让小男孩感到亲近的满足;也许是这个时候,酒鬼妈妈表现出柔弱的一面,与平时的凶悍不一样,让小男孩心疼妈妈等等。

因为这个场景,让这个男人在童年某些强烈渴望的需要得到满足,可是满足的“不够”——只有早上的片刻才得到满足。这个场景便成为“心结”,心理学上称为“情结”。

就像我们曾经吃过非常好吃的零食,在没吃腻之前,是不是会总想再吃?“情结”便是这样,会无形中影响我们的行为,让我们无意识出现类似童年的行为,从而再次获得强烈渴求,满足得又“不够”的需要!

《心理学大辞典》对“情感”的定义是: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便产生积极情感;客观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便产生消极情感。

专业术语都不说人话的,下面用人话再来解释一遍。

如果一件东西或者一个人能够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比如手机方便自己联系朋友,累了可以玩手机娱乐放松,能够满足自己联系他人和放松的需要,对手机便有好感;一个人,如果需要他帮忙时帮助了自己,有助于自己解决问题,对这个人便有好感。

如果一件东西或者一个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比如饿了进某蛋糕店买蛋糕,结果蛋糕很难吃,不能满足饥饿的进食需要,对这家蛋糕店便容易会产生厌恶感;需要某人帮忙时,他却借故推脱,对这个人就可能产生疏离感等消极情感。

毫无疑问,爱情是一种积极情感。属于积极情感,按照情感的定义,爱情便是:客观事物——爱人,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才产生爱情。至于是何种需要,就取决于前面提到的“情结”了!这种“情结”通常源自童年时,在父母身上没有得到“足够”满足的需要!

为什么与父母有关的“情结”,会在爱情中寻求满足?

因为它们都是“亲密关系”啊!

我们的内心深处,或者说“潜意识”,它无法清楚地区分与父母的“亲密关系”,还是爱情的“亲密关系”,它只会笼统的当成“亲密关系”。自然,源自父母的亲密关系的“情结”,便容易在爱情的“亲密关系”中寻求满足。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爱一个人一定是存在理由的——因为他或她满足了你的某些需要!也许是安全感,也许是归属感,也许是被照顾的需要,也许是自尊的肯定……区别不过是:你自己是否清楚这份“爱的起源”?

看清自己“爱的地图”,清楚自己“因何而爱”,不至于被“爱的地图”中那些错误的“地标”导向错误的方向,爱情之路才会走的更顺,更长久!

文:许标  (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全职心理咨询师,5000+小时心理咨询经验,2000+小时专业受训经验。)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