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能转运的复原力,其实你一早就有

文:时差少女S
来源:心理0时差(ID:PsyTime)
原文标题:“我的人生,和好运从来无缘”| 心理学研究表明:能转运的复原力,其实你一早就有

国庆假期的时候,少女刷完了一部高分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 


主人公是四个大帅哥和一个大美女。 


但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个连配角都算不上的男 N 号“都材学”。 


他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倒霉鬼,变身人生赢家。 


他到底有多倒霉?又是如何变身人生赢家的? 


今天的文章,少女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转运秘诀。

 01 

他到底有多倒霉


倒霉蛋都材学是个医生,在律帝医院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



然而,39 岁了,却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胸外科住院医生。 其他科室和他同职位的医生,都才刚刚 30 岁出头。


 
都材学的顶头上司,胸外科教授金俊完,被住院医生们私底下称作 “恶魔”。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来不笑,说话语气十分刻薄。当着病人的面,也会毫不留情地训斥都材学。 


 连病人都被吓到,忍不住担心都材学的状态: 



遇到不愿配合检查,一心求死的病人,求助教授无果后,都材学情急之下给病人下跪,才成功让病人做了检查。

 


既不顺心,还丢了尊严。 但好在,和老婆省吃俭用存了很久的定期到了年限,手头一下子有了一大笔钱。 


然而,兴冲冲去买房的都材学,却遇到了骗子,结果攒了半辈子的钱一下子被骗个精光。 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 


可日子还得过,都财学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重新攒钱。 为了省钱,他只能和老婆两地分居,继续过着抠抠搜搜的生活。 

所幸,收到一个好消息,老婆怀孕了。 


可故事继续反转,正当夫妻俩沉浸在做父母的喜悦中时,噩耗又传来了: 都材学的老婆被确诊为乳腺癌二期。


 
坐在律帝医院中央花园的都材学懵了: 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 他明明有在认真工作,努力攒钱,可每当他以为命运要奖励给他一颗糖时,却紧接着就被一个巴掌打醒。 


妻子重病、身无分文、工作又没有未来的他,要如何继续生活下去呢? 

 02 

倒霉鬼一夜变身人生赢家

然而,连都材学没有想到的是:


命运这次,把所有的糖攒在一起,一股脑地倒给了他 


难搞到让他只能下跪的病人,送来了新鲜的草莓和感谢的小纸条; 


表面冷冰冰的 “恶魔” 教授,为了都材学不被开除,私下向投诉他的家属道歉; 


妇产科医生愿意冒险替他们试一试,让妻子在怀孕期间接受化疗,等到孩子出生后立刻手术; 


就连都材学自己都不抱希望的 1 亿韩元,那份被骗走的买房基金,也在警察的努力下追回了。 


抱着满满的惊喜,都材学简直要被冲昏了头脑。 觉得老天有眼。 


其实,真正为都材学改写剧本的,并不是命运。 


而是他自己。 


他的转运秘籍,就是极强的心理韧性和超高的乐商。 


1. 心理韧性:应对重大挫折的心理技巧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我们对不幸、逆境或挫折等高压情景的适应能力。 


不只是都材学,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 


考试、面试、家人生病、分手等等,这些带来压力和负面情绪的事件,都会激发出我们的心理韧性。 


而心理韧性越强,我们就越能够在压力中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进而有效避免出现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1] 


这种品质,并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被后天培养的。 


研究发现,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一个人的心理韧性。


它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减少压力,继而培养生命的意义感。[2] 而都材学的心理韧性,就来自于他最重要的支持系统 —— 家庭。 


  • 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 即使工作都很忙,两个人也会努力抽出时间一起吃饭约会; 

  • 都材学被骗,两人所有的积蓄打了水漂。

  • 妻子也没有责怪他,而是和他一起吃苦,重新攒钱。 


可以说,是妻子的支持和包容支撑他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让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留一份积极的态度。 


这份积极的态度,构成了他的另一件法宝:乐商。 


2. 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这里的乐商,是心理学研究者化用了 “智商” 的概念,用来定义 “一个人快乐和幸福的程度”。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3]


对快乐事件的感受能力,即个体的快乐感受阈限个体从消极事件中获得积极成分的能力个体的快乐或乐观感染他人的能力品味能力,即个体对自己生活中的积极事件进行精细加工的能力

都材学就是一个快乐阈限很低的人,他很容易感受到快乐,也很乐于把自己的快乐传播给别人: 


虽然年纪不小,但他却是实习医生们最喜欢的前辈。因为他总是笑嘻嘻的,甚至会在实习生们犯错挨骂时讲笑话安慰他们。 面冷心热的 “魔鬼” 上司愿意出手相助,也是因为都材学总是跟他讲个不停。 大到“ 今天和病人相处得不错” ,小到“今晚要和妻子吃烛光晚餐” ,即使总是换来教授的冷眼相对,也依然乐此不疲。 


除了感受和分享快乐的能力之外,都材学还能在每次倒霉的时候,迅速地转换心情,从当下的负面情绪中脱身。


被 “魔鬼” 医生骂完,转头就像没事人一样去找同期吃午饭。 积蓄被骗,难受一阵后,又投入了苦行僧一般的清苦生活。 


他不是没心没肺,而是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总能捕捉到其中的积极成分。 


被医生骂,他觉得:了解了自己犯的错误,下次就能给病人开对的处方。 钱丢了,他也能安慰自己:像回到热恋时期,增进了和老婆的感情。 


的确是个乐商很高的人了。 


 03

别急,心理韧性和乐商,都可以改变

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心理韧性,还是乐商,在成年后都是可以得到增强的。 


少女查阅了一些资料,总结出几个 tips 供大家参考: 


1. 提高心理韧性的关键,是和重要的人在一起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一篇文章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韧性就像身体上的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来变得更加强大。[4] 


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健康的思维(healthy thinking),意义感与价值感(meaning),以及连接感(connection)。 而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像都材学那样,为自己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跟人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主动的行为和重要他人保持连接感,为自己争取社会支持。 


例如,每周和家人吃一次饭,每天和伴侣聊一会天,每月和朋友聚一次会等。 


2. 乐观,只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认为,不论过去如何,我们应该做的是活在当下,努力去发掘自身的积极力量,利用自己的心理资源乐观地生活。 


问题的关键,是从自己身上获得力量。 


这一点,都材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首先,可以经常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 


比如,午休间隙,可以发微信和好友或伴侣分享早上发生的事,哪怕只是一个网上的段子。 


主动地分享快乐,也会提高自己的愉悦水平。 


其次,客观地看待挫折,相信事物的双面性,并努力去捕捉积极的一面。 


这一点,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 比如,花 5 分钟回忆一下某件曾让你感到挫败或痛苦的事,思考这件事带给你的好处,或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熬过来的。 


当你找到那个积极面时,记得祝贺自己,给自己一个奖励。 


写在最后

我很喜欢的脱口秀演员杨笠,她在说脱口秀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想做任何工作。 


她这么形容那段时间: 心里很难受,很孤独,有时候在床上躺着躺着就哭了。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你会觉得,好像所有的苦难都朝你而来,全世界都不站在你这边。 


去年年底,我在外地实习的时候,突然接到妈妈患乳腺癌,第二天就要做手术的消息。 


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分手、申请了很久的学校因为疫情无限延期、国内工作不顺利等一系列打击。 


在杭州的一家餐厅门口,我终于没忍住,放声大哭。 


处在困难中的那个当下,我们总是觉得一切都完了,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但其实,命运真的是很奇妙的事情。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陪着结束化疗的妈妈去买假发。 曾经因为化疗太过痛苦甚至说出 “不如去死” 的她,在小小的店里认真地为自己挑选着头发。 看着镜子前的妈妈,我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习惯了光头的她。 


生活就是这样,事情总是会突然变化,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就变好了,又突然变坏了,然后又突然变好了。 


最重要的是,当你走出那个坏的运气,你会发现,你的力量,比你想象中还要强大。 


那些你觉得撑不住的时刻,其实最后,都靠自己挺住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杨笠的话: 


难过的时候,就挺着,可能你现在也看不到任何变好的迹象,但等一等,都会过去的。 


挺住。 


世界和我爱着你。 

References / 参考的文献资料:
[1] 刘浩然, 张晨风, & 杨莉. (2019). 心理韧性及其神经机制:来自非人类动物模型的证据. 心理科学进展, 27(02), 126-135.
[2] Cohn, D., & Morin, R. (2008). Who moves? Who stays put? Where’s home? [pewsocial trends.org].
[3]任俊. (2013). 乐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Building your resilience. (2020).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时差少女S,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心理0时差(ID:PsyTime),有趣的心理科普、前沿的心理动向、专业的心理研究,网罗全球,没有时差。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