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疗愈你的内在小孩》

常常有人问我:

心理咨询师如何发挥作用的?

大家对心理咨询的过程充满了好奇,好像是只要倾听和安慰,心理疾病就消失不见了,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本质其实就是帮助来访者回到那个发生心理创伤的时刻,再经历一遍经验,这种体验和创伤是不同的,是具有疗愈性的。

01

内在小孩

如果这样还是不好理解,“内在小孩”的理论比较容易解释这一点。

“内在小孩” inner child 最早出现在荣格文集中,是用来论述一种心理原型,后来被荣格学者逐渐演化成为一个理论,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内在是一个小孩,这个孩子有自己的人格、情绪、体验和情结。

另外,从精神分析的发展来看,儿童早期成长不断被细化,尤其是客体关系学派尤为重视这一阶段。英国精神分析师玛格丽特马勒对儿童心理发展历程有明确的分期:

1个月内——自闭期

2-6个月——共生期

6-10个月——孵化期

10-16个月——实践期

16-24个月——回归期

24-36个月——客体恒常性

再加上弗洛伊德的分期阶段: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俄狄浦斯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

听起来比较拗口和难以理解,心理学家施琪嘉在新作《疗愈内在的小孩》一书中给出了更通俗的解释:

0-1个月内在小孩的主题:“上帝”般的感受

2-6个月内在小孩的主题:微笑与获得爱

6-10个月内在小孩的主题:自恋与探索

壹心理独家策划书籍

02

“上帝”般的内在小孩

  • 全能感

婴孩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变成了全家人众星捧月般的存在,躺在舒适温暖的小床上,睁开眼就有人对他微笑,饿了就有奶喂到嘴边,排泄也丝毫不需要控制。

这一阶段是全能感爆棚的阶段,出生即高点,现实生活充满了限制,注定不能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 挫败感

全能感的另一面就是挫败和无能,婴孩没有任何抵抗力,是极其敏感的,无论是光照还是声音,都可能会刺激到他。特别弱小,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所以,心理创伤是种必然,所以在这一阶段营造全能感是很重要的,否则创伤之上加创伤是会形成心理问题的。

我曾经在儿童福利院做过一个阶段的心理治疗志愿者,在那里有很多被遗弃的孤儿,这种创伤就是比较早期的,那个内在小孩需要更多的爱来温暖。

03

看到你的内在小孩

那每个人的内在小孩长什么样呢?会有什么心理创伤呢?


你可以跟随以下催眠暗示语句,一起看到你的内在小孩。

当我们追忆往昔时,很多事情我们不会记得,但总有些情绪化的画面浮现在脑海。我们可以跟随自己的潜意识,去回看自己的童年,就像老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往回拨,总有那么一刻你能看到自己内在的小孩。

ta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和很多人在一起;

ta可能在房间里,也可能在室外;

你需要去看到这个孩子:

ta的年龄有多大?

ta的外表是怎样的?

ta在做什么?

ta的情绪如何?

当你看到这个孩子:

你有什么感受?

你想走近这个孩子对ta说些什么?

如果你能看到清晰的内在小孩,这说明催眠暗示成功了,否则你可能需要专业催眠师的帮助下进行此项工作。

看到了内在小孩,只是疗愈的第一步。

04

内在小孩的心理结构

在这本书里,作者梳理了内在小孩的五大需要、五种情绪和五个价值信念


我这里整理了思维导图,大家可以更清晰的看到。

这里让我觉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玩耍”的需要。

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再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玩耍”都是极其缺乏的,“玩物丧志”的观点至今也是大多数家长的共识。

最近热播的都市家庭伦理剧《小舍得》中,华妃蒋欣扮演的妈妈总是对孩子学习问题焦虑过度,最后甚至导致孩子得了抑郁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只有学习这一件事,会丧失很多。

作者在本书中,认为缺乏玩耍的表现与影响:

第一,思想停留在理智层面,缺少情感,只有简单的情感;

第二,难以理解人际互动中的言外之意,人际关系糟糕;

第三,复杂情感负面化。

玩耍的功能与价值:

第一,婴儿心智化功能的发展;

第二,从伪装模式中获得复杂情感体验;

第三,培育较大的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的意义是形成妥协,抗顿挫,反思能力和发展创造力。

所以,学会玩对儿童和成人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5

内在小孩的主题应用

最后,我们说说如何实现在不同阶段和议题下让自己的内在小孩发挥功能?

在关系中,内在小孩的样子会映射出来,尤其是亲密关系的互动之中。在我的一个夫妻咨询个案中,妻子就像妈妈一样去照顾丈夫,但同时也唠叨着丈夫,丈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虽然能看到妻子的付出,但两个人之间不能像爱人一样互动。

在这个妻子的内在小孩模式就是一个兴奋型的,是被父母过度照顾的。这让她在亲密关系中以为这就是表达爱的方式,且是唯一方式。过度照顾本身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失败也是重要的体验。

在夫妻互动中,兴奋型的内在小孩会给人不自在和压抑的感受,而她自己本身也会有委屈感,因为那不是内在小孩应该有的样子。

这本书整体上实操性非常强,也有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复杂的心理过程。

是一本很不错的心理学爱好者自助书籍,也是壹心理和施琪嘉共同研发的课程体系内容的呈现。对于实现自我疗愈很有帮助。

文:孙希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B站up主“隐鹿心理教练”。擅长亲密关系和个人成长等方向心理咨询。)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