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愿意主动成为割韭菜的对象?

文:喜猫
来源公众号:心榜(ID:psytop)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 喜猫 


今天心理圈子广泛流传这篇文章《你见到的心理咨询师都被“割过韭菜”》。

 

文章提到一种现象:驱动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是,割新手心理咨询师的韭菜。

 

怎么讲?

 

业内的朋友肯定很清楚,作为新手心理咨询师,如果想踏踏实实的以心理咨询为生,基本难以维持生计。

 

所以,心理咨询师赚不了什么钱,心理咨询机构同样也没几个钱。

 

那心理机构要生存,要赚钱,到底靠什么?

 

答案是:心理咨询师培训。


心理咨询师培训带来的收益,可能是心理咨询的10倍甚至百倍。

 

利润是最有力的引导者。因此,心理机构疯狂生产培训心理咨询师。

 

那问题来了,既然心理咨询师前景并不诱人,为什么依然有人源源不断涌入?

 

我的答案是,心理咨询师培训是目前被心理学爱好者最为认可的产品。

 


这里所说的心理学爱好者,可能包括: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群体,想解决自身问题获得成长的人,想获得更多心理健康知识的人

 

因此,他们选择心理咨询师培训,往往抱有两种期待:一种是希望学到有用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助人自助;另一种是想提升心理咨询能力,并以此为职业。

 

对于大部分的心理学爱好者,只要能满足第一种期待就足已,如果还能满足第二种,就赚大了。

 

报读心理咨询师,一举两得,既能让个人成长,又能领证获得一门生存技能。这就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火爆的原因。

 

因此,对于大部分心理学爱好者来说,心理咨询师培训未必是「割韭菜」。试想,如果我们都知道这是割韭菜行为,谁还心甘情愿被人宰割呢?

 

按照常理来讲,心理咨询行业的良性发展模式应该是:心理咨询师培养 –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 咨询师获得合理回报 – 更多人进入心理咨询师培养。

 

但事实上却是:机构培养咨询师 – 机构获得丰厚回报 – 加大投入培养咨询。

 

心理咨询这种独特的发展轨迹,引发大家担忧。我要说的是,这应该是心理行业尚处于稚嫩阶段,未被大众广泛接受情况下,必然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心理机构故意为之,并非业内机构为新人定制的割韭菜途径。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心理咨询的特性自然选择的结果。

 

想解决个人问题的用户,为什么宁愿选择参与心理咨询师培训,而不直接找心理咨询师?

 

难道是找不到心理咨询师吗?难道没有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吗?

 

都不是。

 

问题在于,用户接受心理咨询服务,与接受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接受心理咨询,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有病,我要找心理咨询师治疗下。接受心理培训,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是爱学习,积极向上的人。

 

更为重要的是,在用户的认知里,心理培训不仅仅能满足解决个人问题的需求,而且是一种对个人投资增值的学习。

 

前者是有病,消费;后者是学习,投资增值。你会选前者,还是后者呢?

 

虽然业内前辈经常开玩笑吐槽:心理咨询行业是心理学爱好者推动的,甚至有人诟病心理咨询行业内卷化严重,只能在「行内人赚行内人的钱」、「大咖赚新人的钱」的模式里循环,但从心理健康知识科普角度看,这恰恰是目前最被大众认可的方式。

 

当大众还为谈论心理咨询而感到羞耻,为谈心理问题而显得怪异时,心理咨询师培训应该是给用户接触心理咨询最好的台阶,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谈论心理咨询,可以让人引以为傲的谈论心理问题。

 


我们能做的是,保护好大众进入心理健康领域的热爱和好奇心。

 

——END——


作者简介: 喜猫,本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心榜(ID:psytop),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编辑:小鲸鱼 去冰多糖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