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们生活因素:思维&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思维的通道越相同的人越默契,行为越同步的人,越适合相伴,这样的人在一起,相对就更同频。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对生活的理解,关于思维,关于行为,更关于自我的成长思考。


我们的思维


最近看了冈田武彦的《简素》,他提到的简素如下:


简素,饰到极致就变成无饰。


简素,主要是就表现形式而言,而不是表示内在之精神。


表现受到抑制,内在精神却变得愈加丰富,充实以至深化。


古代日本人不仅把人视为神,而且把宇宙万物都视为神,但这类神并不像西洋人所说的超然于人与自然之上而存在的绝对者。人者神也,自然者亦神也。


也就是说,人本身就是神,自然本身也是神,简言之,所谓神即高贵而有灵性的生命。


宇宙万物同具有人格灵魂的人一样,也有物格灵魂。



这是冈田武彦看世界,看日本人内在精神的角度,也是他的思维习惯。


我们每个人对这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些人有信仰,有些人没有,西方人和东方人的信仰也不同,每个人顺着自我选择的某个对世界的解释体系,人安然地置身其间,获得归属感,以得到生存的慰籍。

有些没有信仰的人,也会在人群中,去寻找可以指引自己的“神”,Ta们也许基于疾病和伤痛,需要某种超脱的精神加持,把他们的恐惧和无助,得以安放或压抑。当一个人不加筛选地通往某个意识形态下的“神”,这个人是带着自身最为脆弱的部分进入,并在最脆弱的深处与之连结,达到深信不疑的状态。

随着我们在世上生存的时间越久,我们需要的精神抚慰就更多,不仅仅来源于生存需要,年龄越大的人,精神需要就越渴求。灵魂丰富的人,当遇到灵魂伴侣时,欣喜不已,内心深处认为,终有一人可理解自己,Ta便更愿意表达深藏于心的述说,获得内在的慰籍。

当同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每个人就同件事的理解可能都是不同的。


比如:同样的遭遇婚姻失败,有些人选择更努力地改变自己,而有些人却选择埋冤和自暴自弃。


又比如:同样是创业失败,有些人选择了放弃自我的生命,而有些人笑着继续拼搏。这样的情况在所有的情态下都会出现,一种选择向上努力,一种选择向下封闭沉沦。


我们每个人都更希望,自己在遇到灾难时,可以更从容地渡过和处理,而这部分品质的养成,到底基于什么,可以如何获得,则一直被家庭和学校教育所忽视,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期待获取的不再是成功的最佳捷径,而是培养一个人深度思考和克服挫折的能力和思维力,也许那才是我们生活里最需要的。


《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此滥矣。”意思是,“君子虽然穷,但还是可以坚持着,小人一穷便无所不为了。”我对此所理解的“穷”,来自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欠缺面对困境的思辨能力,就会无所不为了,也会非常容易被带入歧途而不自知。

我们在生命里,过成了自己现在的样子,过成了独有的思维模式,这很难一下子被逆转。无奈之处,理解无奈,绝处逢生时,感动自我的坚韧品质。


许多中年人,到了中年期,便开始形成思维定势,Ta们在前半生已经把自己的人生塞得满满的,家庭、权威、关系、财富、情感等,更别说思维,很多人变得只有一条思维通道,如果你与之交谈,很容易就可识别Ta的思维通道,顺之便行之,不顺之其必怒。


一个人中年期之后的成长力,是看其思维的灵活性,只有足够灵活的人,才可听进新观点新思路,容易变通,可获得成长。


而如果一个人,自认为高瞻远瞩,不可一世,Ta实际上已经在走下坡路,下坡的速度还挺快,Ta们只能接受周遭的人钦佩的眼光,掌声和簇拥的都是庸俗普通的人,积累再多的财富,也并不闪耀。


我们周边的人群里,有思考的人,越来越清楚地知道,人与人相处,开始和结束的样子,思维的通道是有方向,有标识的,高思维段位的人,洞见一切,选择自己喜欢的,平静轻松地绕过复杂的。


如果你想遇到这样的思维高手,Ta们还愿意和你深入探讨人生,那么你自己肯定要具备同样的学习力,你得看书,得一样爱思考,否则别人讲的话,你get不到精髓,就很难链接。


浅层次的人与浅层次的链接,轻松快乐,(而有些不爱思考的人,则日日饮酒会友,走场嬉笑,他们也有他们的快乐,不必想太深刻,从而也自在可爱,活着,俗气一些未尝不可。)深层次的人与深层次的人交谈,获得更深层次的快乐。(促膝长谈的人,应就是深层次的灵魂之交了)。


我们的行为


最近在读的另一本书:松浦尔太郎的《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的》,他说,跑步究竟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挑战】。


我想,跑步最难的是开始,最感恩的也是开始,我把书里的第一段节选给大家,期待你们的第一个开始。


因为【去跑个步吧!】这个突然想到的念头,当天我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第一次在冲动下开始跑步。


比起先做暖身运动,学习跑步方法之类的事情,我选择不管那么多,先用自己的方式活动手脚试着跑步。


结果让我很惊讶,因为我几乎跑不动。


然而我好久没有这样畅快地流汗了。


我心想:【活动身体就流汗,我竟然一直忘记这么简单的事啊!】除此之外,我也很惊讶自己的体力,竟然衰退到这种程度。



以上,就是书籍的开篇,我想每个中年人,刚开始想要跑步的情形也是差不多。


我坚持跑步是从2020年9月底,到今天2021年8月,将近一年的时间。一开始跑步,是因为体质真的很差,气虚,不想做任何需要与人交流的运动,跑步最为孤僻简单,当我第一次去跑步的时候,在运动场,晚上,我没有要求自己马上跑起来,只是听着音乐,告诉自己自然而然,一开始坚持的路程大概是3公里,保持了7日,开始突破到5公里,坚持到一个月的时候,我就可以跑起来了。


很多人让我不要日日跑,但如不日日坚持,一开始的习惯便无法养成。我内心的想法是,不如试试看,能否日日去跑。


当我看到尼采和叔本华的书,书里面都很明确地告诉我,你想要获得快乐和幸福,健康是第一位,没有健康,什么都没有,健康就是去运动,你就得爱上运动,日日运动。我心想,我得信他们,这是哲学家呢,他们必定很懂这个世界的真相。


在我开始跑步的前面漫长的日子里,我也并不运动,生活也过得相当疲累,做手术,进抢救室,其他关系更不必说,我反省着自己,好好生活,热爱世界吧,活到很老且很健康,才是对孩子真挚的爱。因这样的内在,跑步对我来说,确实变得非常简单。


我很喜欢摄影,我就每日开车去风景极美的深圳湾,当我享受着日日奔跑的快乐,我同时也享受了独处,因这份唯美的宁静的独处,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静,我看这世界的角度和深度也变得不一样。


我身边的人,因我去跑步,而开始跑步的人,多了起来,我很开心,所以日日朋友圈分享着图片和动态,像是一个队长一样的存在,激励着Ta们,看,Eva还在继续跑步。


我喜欢有行动力,又能自己安静地去花时间学习成长的人,我们要懂得尊重自己,因生命之可贵,我愿意花一切的宝贵时间来认真对待,更愿意长期地塑造自己,变得更可爱,更有生命力。而不是遇到比自己更好的人,就变成了追随者,想要通过捷径获得提点。


所有的美好和成功,都源自于自己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为,如果你不学习成长,优秀的人与你慢慢就拉开了距离。


用语言不断包装自己的人,过了中年期,很容易被识别,哦,你只是用了语言。而用行为不断在坚持和突破的人,也很容易被识别,Ta很自律,Ta在积极地坚持自己。这两类人是不同的,当然,两类人之间,都可以通往彼此,行为疲累了,也会缓下来,语言说多了,也需要去有所行为。


我是已经到了,绕开一切语言的阶段,我对语言不感兴趣,只看一个人的行为,不仅是行为,还看Ta的行为是否有目标,有规划,内在的动力,外在的努力。


都说四十不惑,其实不惑的年龄因人而异,不惑,不仅是对这世界不惑了,更是对自己不惑,要知道如何理解自己,如何激励自己,如何设定合适自己的目标,不过大,也不限安逸。不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乱糟糟,能重新起跑,也能坚持。


前两日见好友磊,她说,你这两年的变化是很大,我说,其实没有,我年轻的时候也很爱看书,但那时多年轻呀,很多书其实是看不透的,而后生孩子养孩子,一下几年过去了,这几年,别说分享,能看书就不错了。现在不同,现在可以静下来,可以把书读透,因可内观,看书的品质是会不同的,此后,如真的喜欢看书,见解和深度也必会不断提升。


我发现周边许多朋友,在个人能力、资源优势、潜质上都是极好的,但Ta们不太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还是固步自封在原地嬉笑奉陪,或者沉沦迷失,着实是很可惜,聊天的人很多,看电视的人很多,但真正去好好看书的人却很少。


就”樊登读书“这样的读书平台,我也是不推荐的,好好一本书,经一普通人,解读了喂养给你,这是在浪费书,你可以读得少一些,但适合自己的书,要亲自去看,不要迷恋别人的指引和快速吸取,吃饭可以懒一点,购物可以懒一点,读书就勤快一点吧。


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便捷,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金钱,让自己越来越懒,从而我们也需要获取更多的金钱,让自己可以越来越懒。然而有品质的自我成长,是要把自己放在并不那么便捷的位置,去逆向地获得不同的行为可能,如何让自己更不舒服一些,从而有更多的行为的产生,然后去培养这些行为,就是成长的动因。


如果我们内在的动力足够,我们培养自己的行为,其实和年龄是没有关系的,也因此,你不会那么着急着要成功,因内心平静,且知道获取什么都是在走向优秀的可能,没有焦虑和压抑,却有持续的成长力,内在对自己的信心是满满的。这样的你,与人交谈时,总有春风般的舒适,是一处独有的风景。


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管是改变思维,还是改变行为,都大胆去尝试,活着,就是无限可能,去修炼自己,在痛苦里磨练,在快乐里成长,不去迷恋,就不会迷失,如果你足够努力,迎面走向你心的朋友,就会更真挚更可爱。一起成长,我的朋友们。一颗简素的心看自己,看世界。

文:Eva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