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疫情遇上开学 |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文:北师大心理学部防疫科普团队 夏翠翠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
原文标题:当疫情遇上开学 |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了解两大背景:

疫情的影响和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认识“不良习惯”

孩子都有哪些让你头疼的不良习惯呢?比如学习不主动,注意力不集中,磨蹭,效率低,粗心,丢三落四,爱玩游戏不爱学习等。我们要改变孩子的行为,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为,要对这些行为有科学的认识。当前的情况下,理解孩子行为的维度有两个主要的部分:一是疫情,一个是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


1.疫情与好习惯的建立

疫情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一些影响,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比如比较黏人、退缩、胆小、害怕、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等,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反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都是一些不良习惯产生的“土壤”。当孩子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中时,或是比较烦躁的时候,建立好习惯变得更加困难了,比如以前不让做的事情都“开禁”了,像玩游戏、看动画片,吃零食,晚睡晚起等。


2.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好习惯的建立


几乎所有的小学生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效率低下、学习不自觉、马虎、听不进去父母说的话等等。很多家长都给孩子贴上学习不主动、不自觉、不爱学习、贪玩、粗心、丢三落四、拖延、磨蹭等标签,实际上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正好体现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比如:


为什么你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听不进去?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讲抽象的东西,往往他们听不懂。


为什么孩子比较粗心和马虎?老是写错字,考试的时候漏题,阅读的时候漏字?因为他们的知觉的广度有限,你能看到整个画面,而孩子只能看到画面中的很小的一部分,他们还没有成年人那样的能力?


为什么孩子写字歪歪扭扭的?因为他们的精细动作发展有限,也就是说他们还不能像成人一样很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手指头。


为什么孩子有时候说句话会把你气得半死?根本不顾及你的感受?因为他们的观点采择能力是有限的,幼儿园的孩子,他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可能和自己的感受不同,比如他喜欢小汽车,她会认为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小汽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知道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可能和自己不一样,但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说出来的话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什么孩子学习不主动?因为孩子的注意力、知觉和记忆是从无意注意、无意知觉、无意记忆到有意注意、有意知觉和有意记忆过渡的阶段,并不是他们不主动,这就是小学生的特点。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重点不是给孩子的这些行为去“贴标签”,而是去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要有更多耐心,帮助孩子去发展自己,比如去发展自控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记忆力,发展精细动作,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情绪管识别和管理能力等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


做孩子的三个榜样:

父母要做好榜样作用,创设“好习惯”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庭氛围是好习惯的“土壤”。孩子的学习不是听父母说了什么,而是看父母做了什么。心理学有大量研究发现: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比说了什么要大得多。具体来说,父母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好榜样:


1.自己要有好习惯,做行为的好榜样


如果你自己每天在家睡觉睡到10点起,起来就是玩手机游戏,孩子也不会自觉去学习。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自己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如果你希望孩子生活规律,你自己就需要先做到早睡早起,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有阅读的好习惯,你也要爱阅读,少玩手机,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这里有两个小建议:


(1)把家的各种功能做区分,有条件的可以在空间上做区分,比如书房,专门学习的房间等;

(2)从一些仪式化的行为和习惯上对家的功能做区分。


建议父母保持原有的作息习惯,和工作的时候一样,比如7点起床,洗漱,上班的时间换身衣服,化个妆,收拾一下自己,准备在家“办公”,这样的一些仪式化的行为都可以帮助自己进入到工作的状态,而不是脸不洗、口不漱、穿一身睡衣开始工作。同时也可以提醒时刻可能会来骚扰你的孩子:妈妈现在要工作了。


透过这样的一种做法,可以做孩子的榜样,然后再帮助孩子,和上学时保持一样的作息时间,尽量根据学校的作息来安排孩子的时间,或者跟着学校的安排,上网课等。也通过让孩子洗脸,穿好上学的衣服等仪式化的行为来表示现在已经开学了,要进入正常学习的节奏了,虽然是在家,但现在是你的学习时间,不是在家休闲的时间,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的状态。


2.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表达,做沟通的好榜样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冲孩子发过脾气,有时候孩子真的会让你气得牙痒痒,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生气是不可能的。情绪管理的一个重点是管理自己的情绪表达。首先要接纳自己的生气,这本身也是一个很正常的情绪,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管理我们表达情绪的方式。具体做法就是把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发脾气的行为来表现。好的情绪表达可以不伤害孩子,同时又让孩子能够理解你发生了什么,表达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情绪状态,也可以是这个情绪产生的原因。

例子:你看到孩子玩游戏很生气


你叫了好几次别玩游戏了,去写作业,孩子没有照做,叫第一遍的时候你内心有点生气,叫到第三遍的时候估计内心已经翻江倒海了,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忍不住想冲孩子大吼,或者把手机给抢过来扔掉。这个时候建议你可以学习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叫第一遍的时候,告诉孩子:“我现在已经有点生气了,我内心的生气就像火龙果一样大。”叫到第三遍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我已经叫了你三遍了,别玩了,去学习,我现在非常生气,我的内心就像一个鼓大的气球一样,马上就要爆炸了!”这样的表达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父母的感受和想法,也可以让孩子学习到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3.父母相互尊重和配合,做合作的好榜样


在这个特殊阶段,特别是父母之间,需要更多的相互尊重和配合,一起来助力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如双职工家庭,一个去上班,另一个在家,那可以两个人配合,下班的人回来后看孩子,在家看孩子的人去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相互尊重和合作,可以让孩子学习到尊重他人和合作,父母形成合力之后,孩子也会少一些空子可钻,当然更有利于建立好的习惯了。如果父母之间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矛盾和分歧太多,缺少合作,孩子会在习惯建立上也会无所适从,还容易在中间钻空子,父母不一致,缺乏尊重,就会削弱对方作为父母管教孩子的功能,孩子可能会和跟自己有利的一方结盟,或者是轮流结盟,在中间钻空子。


例子: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态度不同


妈妈认为孩子一点都不能玩游戏,爸爸认为玩一会儿没关系,当父母形成冲突的时候,孩子想玩的时候有爸爸撑腰,这时候就会破坏妈妈对孩子的管教,妈妈对爸爸的不满和不服气,也会削弱爸爸对孩子的管教,从而让孩子建立好习惯变得更困难。这就是在我们家庭中,当父母有冲突,相互拆台和指责时,孩子容易变得难以管教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父母之间要相互尊重和配合,即使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不同,也可以尊重对方,而不是削弱对方的作为父母管教孩子的功能。这样不仅会助力孩子养成好习惯,也会让孩子学习到尊重和合作。

掌握四种方法:

父母要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建立好习惯

沟通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媒介,会沟通的父母,可以在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的同时,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有四个沟通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引导孩子建立好习惯。


1.沟通的形式要温柔而坚定,让孩子愿意听你讲话


如果你讲的话孩子都不爱听,那就谈不上教育和引导了,建立好习惯根本无从开始。所以沟通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句话,说话的形式不同,就算是同样的内容,给人的感觉也不同。人们往往会更在意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和形式,而不是内容。我们要让孩子建立好习惯,首先得让孩子愿意听我们讲话。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由于疫情,孩子们的情绪可能会紧张不安,温和的沟通方式能让孩子们更放松,更能接受。


温柔的态度可以让孩子更愿意听进去父母讲的话,而坚定的态度能够增加孩子的执行力。但是在家里,我们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温柔但不坚定,比如一看孩子可怜巴巴的看着你,用渴望的小眼神盯着你,想吃零食,就允许了,或者是孩子一哭闹,为了让孩子不哭了,你就退让了,这会导致父母说的话孩子不听,总会去突破父母的底线;另一种情况是坚定但不温柔,比如:非常严厉地制止孩子,或者是吼孩子,“不行”,“不可以!”“跟你说了现在不能出门!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孩子虽然听话了,但是内心会很不舒服、或者会很恐惧,可能会对父母说的话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或引发孩子和父母的对抗。


要怎么做呢?有几个建议:


(1)觉察自己和孩子说话时的语音、语速和语调。在疫情期间,成人因为紧张,焦虑和恐慌,可能会出现易激惹,容易发脾气的状况,这种状况下,说话时的语音可能会比较高,语速快,语调尖刻。

(2)和孩子沟通时,语音、语速适中,语调柔和而坚定,做刻意练习;提要求的时候,以及拒绝孩子时也要“温柔而坚定”。

(3)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明天选择和孩子沟通的一个场景,温柔而坚定地和孩子沟通。

(4)刻意练习的作用:当你慢下来的时候,语言温柔而坚定的时候,内心也更加温柔而坚定了。

沟通的形式要温柔而坚定,让孩子愿意听你讲话,这是我们建立好习惯的第一步。有的父母对孩子挺温柔的,很少冲孩子发脾气,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他们讲的话。这是为什么呢?请看下一个方法。


2.沟通的内容要直观形象,让孩子听得进你讲的话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年纪越小的孩子,我们的沟通就越是要直观形象,千万不要讲大道理,讲大道理通常达不到建立好习惯的目的,因为孩子进不进去你讲的话。建议是尽可能直观越形象地描述你要讲的内容,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最好是能让孩子亲身体验。


例子1:让孩子练字


你给孩子讲大道理:字都写不好怎么能学好呢?练字就是练一个人细心的品质,现在不仔细,以后怎么能培养起细心的品质呢?你考试怎么能得高分呢?这些大道理对于孩子来说太抽象了,孩子很难听进去,也很难对练字提起兴趣。

但是如果你跟孩子说:“俗话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如果别人看到你写的字特别的秀美、整洁,虽然没见过你这个人,但也会想象你这个人非常秀美、整洁,如果你写的字东倒西歪、涂涂画画,别人也会想象你这个人非常邋遢,你希望别人看到你写字的时候怎么想你呢?”这样说,孩子就更能理解了,更愿意听父母说的话。

例子2:给孩子解释新冠病毒


如果你跟孩子说不能出门,出门有病毒,会被传染,对孩子来说孩子会觉得很恐惧,但是孩子并不一定会理解,尤其是年纪小一点的孩子,病毒、传染这对孩子们来说都太抽象了,孩子们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戴口罩,勤洗手,这些行为都是由恐惧来驱动的。如果你跟孩子说不能出门,出门有病毒,会被传染,对孩子来说孩子会觉得很恐惧,但是孩子并不一定会理解,尤其是年纪小一点的孩子,病毒、传染这对孩子们来说都太抽象了,孩子们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戴口罩,勤洗手,这些行为都是由恐惧来驱动的。

可以用面粉来帮助孩子理解病毒的传播过程,以及为什么出门要戴口罩,不能用手摸眼睛、嘴和鼻子,以及为什么要勤洗手。过程是:抓一把面粉,对着孩子猛吹一口气,把面粉吹得孩子满身都是,这个过程用来形容病人打喷嚏的时候把病毒打出来的过程,孩子就能看到面粉(病毒)满身都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摸摸身上,可能手上就会沾上面粉(病毒),再用手去摸眼睛,面粉(病毒)就会眼睛里,如果勤洗手,面粉(病毒)就会被洗掉,如果戴口罩,就不会吸进面粉(病毒)。这个过程非常直观形象,还可以让孩子有直观的体验,孩子就能理解了。


3.要和孩子协商明确、具体、可执行的计划,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


1和2涉及的是让孩子愿意听和能理解和听进去父母说的话,第三步则是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


因为儿童的前额叶发育还不完善,各方面的自控能力都还不强,同时记忆、知觉和注意力都是从无意记忆、无意知觉、无意注意到有意记忆、有意知觉、有意注意发展的过程,体现在学习上就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所以会体现在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再加上孩子的思维模式是直观、形象性思维为主,太抽象的话就让孩子更难执行了,这时候就特别需要明确、具体、可执行的操作计划了,这样的计划会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所以父母不能只对孩子说“你要自觉”、“你别玩游戏了”、“你得有好习惯”这样抽象的话,因为这些话太抽象了,孩子知道要有好习惯,但孩子并不清楚要怎么做。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计划不要由父母单方面来制定,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协商,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孩子才愿意执行。

例子:你希望孩子能够自己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保持房间的整洁。


   “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保持房间的整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目标,很模糊,要怎么做呢?要先把步骤进行拆分,比如:准备几个不同颜色的整理箱,让孩子把不同类别的玩具先在地上分类,一种类别的玩具摆在一起,然后再把每种类别的玩具中,玩具缺少的部位归位,比如娃娃的帽子,机器人的某个散落的部件等,然后再把同一种类别的玩具放到不同颜色的整理箱中,并且在整理箱外面贴上类别的名称。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明确、具体可执行的行为,孩子知道该怎么做。


4.说与做一起,启动孩子的好行为,让孩子行动起来


有的时候孩子知道该怎么做了,但就是不执行,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那需要父母说与做一起,启动孩子的好行为。

因为儿童的执行力,控制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再加上儿童注意力的转换不像成人那样灵活和快,所以这个时候好习惯需要父母“推一把”,而推一把的最好方式就是语言和行为相结合,先启动孩子的好行为,或者启动停止孩子的不好行为。即父母边说边带孩子一起做,用行动启动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进行注意力的转换,这样可以提升父母沟通的影响力和孩子的执行力。


诀窍就是一边说一边做。和上一条结合,要有明确的步骤或具体的指令,告诉孩子该如何做,需要注意的是,重点在于启动孩子的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启动之后剩下的就交给孩子自己去做了,而不是我们帮助孩子去做所有的事情,父母行为的目的是启动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代替孩子行为。

例子1:起床


“宝贝起床啦,7点半了(走到床边温和地说)。来宝贝,睁开眼睛,现在妈妈抱你坐起来(把孩子抱出被窝,坐起来),真乖,来把眼睛开,好啦,现在我们穿衣服,来,伸胳膊(开始给孩子穿衣服),来自己穿裤子吧(如果孩子有点清醒了,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还很迷糊,妈妈继续帮孩子穿裤子),好嘞,下床吧,穿上拖鞋洗脸刷牙去。”这比你叫孩子起床n遍都有用。


例子2:洗手


“宝贝来洗手啦(把孩子带到洗手池),来,你自己按洗手液,还是妈妈给你按?(孩子自己按)好的,真棒,还记得洗手的七个步骤吗?第一步是什么?来,咱们一起边说边洗好吗……”这比你在旁边不停的喊去洗手更有用。


例子3:让孩子停下玩游戏


“宝贝你已经玩了20分钟啦,不能再继续玩啦,该写作业啦(走到孩子身边,坐在孩子旁边,看看孩子游戏的进程),好的,这局马上就结束了,结束了就去写作业啊(继续坐在孩子身边,等待游戏结束),好的,结束了,来把手机给我,去写作业吧。

作者简介: 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小鲸鱼 耐高温淀粉酶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