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创伤已经成为过去,如何去疗愈它?

作者: 罗近月
来源公众号: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

在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都会遇上大大小小的心理创伤。有的创伤会自己修复、愈合,也有的创伤在多年之后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面对创伤,人们往往持有不同的态度:

“想起那些事情,我已经没有什么感觉,我还需要去谈吗?


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多说也改变不了什么,不是只能接受吗?


想起来就很痛苦,我已经不想再提!

可以给我催眠吗?或者什么办法能帮我忘掉那些事情?


当一些创伤超过了心理可以承受的程度,我们常做的就是去否认、压抑或者隔离。


否认,是不承认创伤带来的影响;压抑,是用理智控制不要去想;隔离,是让自己不再体会到当时受伤的感觉。


无论是哪一种防御机制,都不会让创伤的影响消失,即便我们已经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依然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就是荣格所说: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称之为命运。


可是,明明我们都知道了创伤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为什么却要绕道而行,不直接去面对它呢?

当一些伤痛太大,我们常常不敢独自体验它


为什么经历创伤之后,我们会启用防御机制?


因为当时伤痛的程度太大,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去接纳它。


于是我们会把它搁置一旁,等到我们有力气的时候,再回头重新拾起。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避免我们在还很脆弱的时候,不被创伤压垮。


可是即便我们启动了防御,那些相关的感受会因为无法被体验、接纳而跟自己产生距离,而每每再碰到这些类似的感受,我们就会过度反应,无法消化处理。


在电影《心灵捕手》中,数学天才威尔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但是到了关系里,他却一点也不自信。


他渴望爱情,可是在跟女生第一次约会之后,他就不再有任何联系了,并对他的心理咨询师西恩说:他不想破坏女生在他心目中的完美。


同样,在西恩之前,他接连气走了五个心理咨询师。


威尔在关系里的这些反应,都是他过往创伤的表现。


他渴望关系,又害怕关系,所以他尽可能不要跟人建立起关系,因为他内心无比恐惧,觉得这些人最终都会离他而去。



在体验还原的过程中,重新获得连接感和共通性


美国创伤专家赫尔曼在《创伤与复原》一书中写道:


创伤事件毁坏了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让创伤者体会到自我感、价值观和人性,都取决于与他人所产生的联系感。创伤者只有在与人产生共通性之后,方可休息。


当一个经历创伤的人,无法去体验创伤带来的伤痛时,他便跟人群隔绝开来,他既无法明白自己在恐惧什么,也无法让别人来理解自己的恐惧。


他只会拒人于千里之外,用力推开每一个人想要走近他的人。


这时候,无论如何用理智去解释说服,都无法改变这样的行为。只有重新站在感觉里的位置,去还原真相,重建自我才会成为可能。


这里的真相,不是客观世界里具体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主观的世界里曾经体验到什么。


疗愈创伤的过程,就是重新还原我们的主观体验的过程。


赫尔曼说:从创伤到复原,追寻的不过就是成为一个“普通人”。


当一个人因为经历巨大的心理创伤,将一部分主观体验跟自己分离,“我”就变成了“非我”存在,将主观体验复活,就是把“非我”重新变回“我”的过程。


因为重新回到自己体验里的真实,我们便跟曾经被迫分离的那部分重逢,到这个位置,我们会感觉自己更完整,更有力量,可以重新做出选择。


实际上,那些创伤并没有消失,那些感觉也没有消失,我们只是看见了它、接纳了它,允许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重新回到自己的生命里。


就像接纳一个曾被抛弃的孩子,重新回家一样。


这就是深度的疗愈。


是什么阻碍了人们去往充满希望的旅程?

即便很多人已经知道心理咨询能帮助人们疗愈创伤,即便很多人深受创伤的影响,但真正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疗愈的人只占少数。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去往充满希望的旅程呢?


1、过程中的艰难和曲折


《心灵捕手》里的8次咨询已经够曲折了,而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还要远比电影漫长曲折得多。


过程越是艰难和曲折,就越容易让来访者和咨询师都把这一趟深入的旅程简化成短程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更好了、更糟了,都可能会让一部分人先离开咨询,这可能是来访者的选择,也可能是与咨询师的合谋。


然而,这时候,往往才是咨询深入的开始。


在人性本能的选择里,其实我们都怕深入,都怕去往那些最黑暗的地方,但也只有那些地方能让我们收获最丰厚的奖赏。


这就是为什么愿意陪伴来访获得深度疗愈的咨询师更少,而愿意走完这趟旅程的来访者也很少。


因为我们都以为可以很容易获得的东西,如果在现实中变得困难重重,你便可能不再想去得到它。


但实际上,如果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你就不会被过程里的狂风暴雨吓退,便能坚持去往你想去的地方。

2、无法表达的自我怀疑


除了艰难和曲折让人后退,还有一种感觉阻碍了疗愈的深入。

在《心灵捕手》中,有一个经典的回合。

西恩一遍遍对威尔重复着: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也一遍遍回应:我知道!

西恩再说,威尔却愤怒了:“你不要戏弄我。我知道的事,你再次重复,你是想嘲讽我吗?我对这一切无能无力,不愿改变,再也不能变得更好,我早已放弃那一切曾可能的未来,女友也是,看到我有的就是这眼前的一切,我接受了。可我不接受又能怎样?还能怎样?你想提醒我的当下的落魄吗?

这一段无比真实。

或许在每一个经历严重创伤的来访心里,都有威尔这样的自我怀疑。


一方面渴望被接纳,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该被接纳。

曾经有来访告诉我:尽管有时候,明知道在一件事情里对方要负的责任更大,但如果隐约感觉到自己也有责任,他将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

“好像是我的错!我觉得我也有错!”这些自我怀疑会堵住言说。这些最难以启齿的疑问,会一次又一次的在暗地里敲响他们的心门。

所以要避开自己的感受,更不敢说担心我自己有错,因为你很怕这是真的,你很怕别人也会这么认为。

只有经历创伤的人在感觉里逐渐相信,无论什么都能被咨询师接纳时,才会敢于真实地表达自我怀疑。

当这些的自我怀疑可以讲出来,被理解和接纳的时候,沉重的内在压力就终于可以被放下了。

作者: 罗近月,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十年深耕自我成长领域,陪伴迷茫中的女性看见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已出版书籍《当你看得见自己,爱才能看见你》、《生活需要幸福力》。来源公众号:美灵心生活(ID:meilingxinli),活出你自己的人生意义。
排版:小鲸鱼 郭锅锅锅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