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有了目标,想躺平都难 | 成就动机理论

这世界上那么多人,却各不相同:有的人追求积极进取,不断去实现自我价值;而有的人更倾向于选择躺平,对追求成功没有什么热情,也缺乏创造性和竞争性。

 

这是因为后者缺乏成就需要,内在缺乏想要成功的成就动机,于是便没有那种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

 

如果你属于后者,请不要沮丧,若你真想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不断突破的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也是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的。

 

阐述定义

 

成就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也可以说是人们希望从事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和挑战性的活动并取得圆满成绩,或者超越他人,取得较高社会地位的动机,即个人在各种情境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

 

成就动机的重要性:个体的发展有赖于一定水平的成就动机,高成就动机会使个体敢冒风险,勇于进取,最终有可能取得较高水平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社会的高度发展,人口、资源、技术等要素不可或缺,但全体社会成员有较高水平的成就动机也非常关键。

 

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快、更好,获得更大的成功,追求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而个体的成就动机与其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有关。

 

高成就动机的个体事业心强、有进取心、敢冒一定的风险、比较实际,大多是进取的现实主义者。他们对于自己感到成败机会差不多的工作,表现得最为出色。他们不喜欢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具有偶然性,无法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他们也不喜欢成功的可能性很高的工作,因为这种轻而易举就取得的成功对于他们不具有挑战性。他们喜欢设定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奋斗目标。

 

因为,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背景/来源

 

美国学者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在成就动机的研究中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概念。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麦克利兰认为成就动机是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经验时,就能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欲望。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工作学习非常积极,善于控制自己尽量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或外界干扰因素影响,充分利用时间,工作、学习成绩优异。

 

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动机的个体的特点是:


1、他们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

 

高成就需求者在选择目标时会回避过分的难度。他们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既不是唾手可得没有一点成就感,也不是难得只能凭运气。他们会揣度可能办到的程度。然后再选定一个难度力所能及的目标——也就是会选择能够取胜的最艰巨的挑战。对他们而言,当成败可能性均等时,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

 

2、他们寻求能发挥其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工作环境。

 

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上司——为其选定目标。除了请教能提供所需技术的专家外,他们不喜欢寻求别人的帮助或忠告。他们要是赢了,会要求应得的荣誉;要是输了,也勇于承担责任。高成就需求者喜欢研究、解决问题,而不愿意依靠机会或他人取得成果。

 

3、他们希望得到有关工作绩效的及时、明确的信息反馈,从而了解自己是否有所进步,不太在乎别人对他们的态度。

 

相关科普

 

麦克利兰认为,一个公司如果有很多具有成就需求的人,那么,公司就会发展很快;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这样的公司,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具有成就需求的人,对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功有强烈的要求,同样也担心失败;他们乐意,甚至热衷于接受挑战,往往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而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风险,又能以显示的态度对待冒险,绝不会以迷信和侥幸心理对待未来,而是要通过认真的分析和估计;他们愿意承担所做的工作的个人责任,并希望得到所从事工作的明确而又迅速的反馈。

 

这类人一般不常休息,喜欢长时间、全身心的工作,并从工作的完成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即使真正出现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一般来说,他们喜欢表现自己。而成就取向型的管理者,往往希望他们的员工也是成就取向的。有时,这些较高的期望会使得成就取向型管理者很难有效地分配工作,一般水平的员工难以满足这种管理者的需要。

 

成就动机的基本特点

 

① 人的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总是力图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的。

 

② 在克服障碍和困难的过程中﹐成就动机使人正视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③ 成就动机具有复杂的多级性﹐从幼儿到儿童﹑青少年﹑成人及至老年﹐出现许多不同情况。

 

儿童幼小时﹐言语学习﹑生活自理﹑游戏等是主要活动﹐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表现在努力做好这些事情上﹔入学后的儿童其主要活动是学习﹐取得优良学习成绩是他们成就动机的主要目标﹔到了青少年时期﹐成就动机逐渐复杂化﹐除了仍追求好的学习成绩外﹐也追求文娱﹑体育﹑团体活动上的成功﹔至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他们追求的主要是在劳动﹑工作﹑学术等方面有所成就。

 

④ 人的成就动机是整个动机体系中的一种动机﹐它与求知﹑自我提高﹑创造以及赞誉﹑遵从﹑归属等动机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

 

① 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

 

② 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

 

③ 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

 

④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⑤ 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

 

⑥ 人格特质、个性因素也会影响成就动机。

 

⑦ 群体的成就动机的强弱,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有关。 在一个组织中,目标的吸引力越大,成就动机也会越大。 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越多,成就动机越强。

 

⑧ 风险和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的事和毫无胜算的事都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很有把我的事情风险小,对个体缺乏挑战性;毫无获胜机会的事情,成功的主观概率低,不能满足个体的成就需要。在这两种情况下,目标的价值都较小,成就动机的激励作用也较小。


如何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习得的社会动机,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不惧挑战,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不断突破和成长,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

 

要培养儿童高水平的成就动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教养方式。


研究发现,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即家长对其子女的自律训练越严格,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越强。此外,和谐的家庭氛围,欣赏、指导、劝导式的引导可以使儿童独立性发展较好,儿童对追求成功的热情较高;而过度管束和限制,会使儿童独立性发展较差,成人后往往缺乏竞争力和创造性,因为他们缺乏成就需要。因此,从小就应培养儿童的成就动机,这是成年后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

 

2. 社会氛围。


社会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的影响。麦克利兰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的儿童读物,发现在高度发展的国家里,儿童读物中有较多的关于成就和成功的内容。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的氛围有益于其成员成就动机的提高。家长给孩子选好的学校读书,一方面是这种学校有好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你追我赶的成就氛围。

 

3. 成就动机应适宜。


激发并帮助儿童建立适当的成就动机,也就是使他们明确知识学习、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他们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是明确具体的,而不是模糊抽象的。

 

4. 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积极引导。


儿童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一时达不到既定目标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已有的进步,即肯定并让他们明确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就。这样他们就能增强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勇气;当儿童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他们往往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可以起到自我强化的作用,使他们追求更高的成就,但由于他们自己认知水平所限,不一定能树立恰当的目标,同时,这种满足也可能使他们停止不前。所以,在赞扬他们已有成就的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进一步追求的目标,乃至终生的奋斗的目标,让他们将成功的满足感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不断迈上更高的台阶。

 

个人见解

 

1. 人生需要有目标

 

钟南山曾说过:“人要有目标,人有目标会活得更久,还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只有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当我们有了目标,就能更好地指引行动,提升自控力。合理的目标,能激发我们内在的热情与潜能。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们内心都有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那便是“目标感”,是指引我们能够持续行动、咬牙坚持的指南针。

 

所以,当你觉得人生迷茫,没有意义的时候,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吧,它会重新点燃你对生活的热情,让你找回生命的乐趣和价值。

 

2. 你的定位,决定了你的成就感

 

1890年,詹姆士提出了一个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通过这个公式,你会发现: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的联系,个体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的强弱。

 

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和期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抱负水平代表个体的一种主观愿望,它与个体的实际成就可能会有差距。如遇事想尝试、想做好、想超过他人,则个体的抱负水平就会较高。抱负水平与个体以往的成败经验也有关系,成功的经验可提高个体的抱负水平,失败的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当我们没有能力去实现我们的抱负,去获得成功时,我们应该调整抱负水平,来提高自尊水平。

 

2018年,我报名了中科院的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专业的高级研修班,有很大一个动机就是想拿到博士学位。但后来了解到,想拿到这个博士学位是非常难的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有同学拿到学位。

 

不仅需要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还需要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或国家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及以上奖励,还要是主要获奖者。

 

如果我一定要将自己的抱负水平定位到那么高的尺度,那我的自尊水平其实不会太高,因为我很难实现我的抱负,很难成功。进而,就会变得不自信,然后因为太难实现,就会没有动力去行动,自律也会受到影响。

 

后来,我调整了自己的抱负水平,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这个博士学位其实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我来说,现在打牢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认真听老师们的分享和课程,比拿到学位重要得多。

 

因此,我打算放弃申请学位,将自己的精力好好地用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这样,我就会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成就感,获得更高的自尊。将来,等我的能力提高到相应的水平,再来考虑拿学位的事情。

 

愿你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在高自尊的成就感中,去享受每一段旅程,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地走好我们自己的人生成就之路。

 

参考文献:
1.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5修订版,民族出版社
2.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3. 《成功心理学》丹尼斯.韦特利
4.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文:湘遇成欢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