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周杰伦的mojito,弹奏萧邦的夜曲,祭奠死去的青春

周杰伦如今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种关于青春的回忆,一种缅怀学生生涯青春期的情感!

还是退行一下:

听的周董第一首音乐是《东风破》,校园广播站天天播,日日播,一般播出的时间都让人快乐,因为那意味着可以牵着单车放学回家。

后来,《七里香》那张专辑,周杰伦就真的是无与伦比。当年,周杰伦代言动感地带,到处可以见到巨幅海报。七里香一响起,我就不会困,那一年在学校睡午觉,叫醒我的,不是七里香,就是光良的《童话》。

《夜曲》,《我不配》,这些就不用多说了……我要说的是《发展心理学》中的青少年心理。

《发展心理学》来咯!没想到还有这种心理学吧?!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的野心非常大,企图从受精卵开始到人入土为安,研究贯穿人的毕生发展。

那本书比《普通心理学》还要厚,可以用砖块形容,是一本非常全面和有趣的教科书。金融学和会计学的书加起来可能都没有它厚,也是,在人的毕生发展里,金融学算什么东西?

金融学和心理学把“虚”这个字演绎得很透彻。对了,还有一门科学叫《金融心理学》,这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虚”的学科……

可惜发展心理学再厚也没办法去描述完各种各样的人的毕生发展。它只能是概括,最好也是概括!心理的世界实在是浩瀚无垠,庆幸很多学派做了很多的贡献。

接着要谈青少年心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假想观众(Imaginary audience)和个人神话(personal fable)。


上个世纪 60 年代,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Elkind心理学家把青少年这样一些特殊表现解释为认知发展中的自我中心(egocentrism),他提出了自我中心的两个维度——假想观众(Imaginary audience)和个人神话(personal fable)。

当青少年开始听周杰伦的音乐,打扮另类,奇装异服,标新立异时,他们来到了“个人神话阶段”!

此时青少年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不能理解我正经历的一切”,“那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我能应付一切”。这些观念反映出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无所不能的


Elkind心理学家把青少年这样的心理特点命名为“个人神话”。它被划分为“独一无二”、“无懈可击”和“无所不能”三个成分。心理动力学把个人神话定义为一种自恋补偿性策略(narcissism restitution strategy)。


个人神话的概念有助于解释青少年的一些自毁行为或无意义行为,它反映了青少年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并且对危险具有特殊的防御能力的心理。


同时由于青少年对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的过分强调,认为不好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他们对一些存在的危险常常视而不见。


所以青少年深夜飙摩托车狂按喇叭,喇叭还要发出扰民的鞭炮声,而且他们都会三五成党,开得飞起,不怕撞到别人,也不怕撞伤自己。相反,旁人很害怕被撞到,避而远之。这种行为得到了解释。

假想观众,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就是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他们。青少年可能持有这样信念,即其他人像自己那样的关注他们。


他们认为其他人,特别是同伴一直在关注他们、评价他们并且对于他们的想法和行为都很感兴趣。这样的信念导致了对自我意识的强调,对他人想法的过度关注和对于现实和想象情境中他人反应的预期。


假想观众使得青少年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以避免做出任何可能导致尴尬、嘲笑或拒绝的行为。

一旦渡过了青春期,成年人就都知道了其他人都忙着自嗨和沉浸在各自的娃娃以及生活的琐碎无法自拔呢,是吧?!

所以一边听周杰伦的莫吉托,一边默默哭吧,呜呜呜~

哀伤我们的青春一去不复返。

我们越是能够哀伤,就越能和创伤告别,告别才能成长。很多仪式,比如说成人礼,婚礼也是一种哀伤的仪式,哀伤身份的转变,哀伤人生已经来到下一阶段了。

缤纷的老爷车 

跟着棕榄摇曳 

载着海风私奔漫无目的 

古董书摊漫着时光香气  

我想上辈子 是不是遇过你  

yeah 


呜呜 ~




文:空间在时间里流淌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