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R同学:只有当你选择展露自我时,他人才能看到你

文:采编联合工作组
来源: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
原文标题:小R同学:只有当你选择展露自我时,他人才能看到你|来访星球

欢迎登陆小R同学的星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今我们的人际对话变得越来越不专注了。小R同学对此深有体会。

生活中的小R,是一个分享欲极低的人。他注意到,现如今大多的日常对话都在关注什么话题最有趣,哪些八卦最劲爆,即使当你认真地分享你的看法,对方很有可能正在一边刷手机一遍附和,很少有人愿意把100%的精力放在倾听你所说的话上面,手机中遥远的那一方永远都比当下的你更具有吸引力

由此,小R本就不强的分享欲变得更微弱了。无论生活中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经历了多么重大的人生变故,自己的状态和情绪是多么好或不好,他都不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宁愿一个人默默吸收和消化一切。

可是,那些没能说出的话,无法倾诉的心事,难以释怀的情绪并没有因为压抑而消失,而是潜藏在了小R的心中。其实,与其说他是一个不愿意分享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注重沟通品质的人。如果出现一个能够认真倾听他的人,他当然愿意卸下自己的心墙。

在机缘巧合下,小R看到“小王子计划”的朋辈心理咨询服务。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分享机会。恰好那段时间的他也处于情绪的低谷,因为疫情长期被困在家中,独自一人面对着所有的烦恼,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小王子计划”。

小R坦言,他会选择“小王子计划”不仅是因为在心理咨询伦理的保护下,自己可以毫无顾虑地表达,不用担心隐私受到侵犯,最主要的原因是“朋辈”二字更符合他对心理咨询的期待

“对我来说我更喜欢平等的关系,同龄人比年长的咨询师更容易理解我的想法,我们之间所产生的共鸣会让我更愿意分享,在咨询中敞开心扉。”

后来,在朋辈咨询师与小R的咨询中,他们的关系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期。

「最初的谨慎试探

在咨询的最初期,小R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即使他心中有无数想要分享的话,面对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一时之间不知道从何谈起,甚至也不确定这位咨询师的专业能力是否过关。

于是,早期小R选择有所保留,分享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学习”,“工作”,“职业发展”这些相对中性且容易探讨的话题,虽然自己也的确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着。幸运的是,在这个小心试探的过程中,小R切实地感受到了咨询师对自己的倾听与理解

我的咨询师很擅长洞察和共情,TA不仅会认真倾听我们的对话内容,还会敏锐地捕捉到我的肢体、表情的细微变化。比如,TA有注意到我开始刚来做咨询的时候,脸上是没有什么笑容的,那个时候我的状态真的比较低落。但是到咨询的后期,我会开始笑,然后整个人的表现都更积极。”

“这些变化的发生都是外在的,我本人很难注意到,但是咨询师会很细心地把一切关于我的信息真实地反馈给我,让我觉得自己是被尊重和重视的”。

「信任建立后的袒露

通过咨询师耐心的倾听,温暖的共情,细心的观察,小R开始放下自己的戒备,选择与咨询师分享一些更私人的经历。

“我知道但凡开始了原生家庭这个话题,你就得全盘托出,不能讲一半留一半。要不就讲深入一点,要不就不讲,因为如果不深入的话就很难更全面地认识问题。讲得太大概就没有倾诉的必要。”

这个全盘托出的过程,不仅象征着小R与咨询师之间信任的建立,还代表着小R对自己以及对咨询师的尊重。他希望咨询师能够看到真实的自己,进而更好地帮助自己

于是他们共同对原生家庭的经历、个人面对的情感等更有深度的话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咨询师也对小R杂乱无章的思绪进行理解和梳理。

小R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充分地理解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也意识到,虽然咨询师没法改变自己对这些经历的看法与感受,但TA的接纳与支持让自己卸下了一直以来压在心里的负面情绪

咨询就像是一个清理过程,小R每次吐露心声后都会感到轻松一点,能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不愿应对的挑战

由于自己长期不愿意也不擅长分享,小R虽然会坦然地和咨询师分享自己的过去,但他习惯站在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去描述这一切。好像只要故事中的参与者不是他,他就可以和那些太过强烈的负面情绪划清界限。

敏锐的咨询师自然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TA鼓励小R尽可能以主观的视角去描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虽然深知咨询师的鼓励是为了帮助自己识别和应对情绪,小R还是对此感到抗拒。他坦言,当他尝试以参与者的视角去描述时,内心会涌起很多负面的情感,这些情绪太过猛烈,以至于一时之间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应对。

所以他依旧坚持用客观的视角进行沟通,好像对于他来说,能把过去的这些经历完整地讲出来,哪怕不带太多的情感,就已经是自我成长的一大步了。

所幸,咨询师在了解小R的抗拒后并没有继续坚持鼓励他以主观视角描述,而是充分尊重、接纳他的选择

小R对此很感激,因为他从中感受到了咨询师对他的尊重,TA会真正在乎他的想法与感受,而不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鼓动他做出自己本就不想做出的改变,或许这个改变确实是有益的,只是目前的他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

「艰难时刻的陪伴

在咨询进程的后期小R经历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变故。

在事件刚发生的那段时间,小R正处于试图应对的阶段,他的状态不佳,以至于他考虑过暂停或取消咨询,等自己状态好一点了再和咨询师会面。可他又转念一想,自己是要做心理咨询,不是去工作,不是去参加会议,不是去正常社交。

没有人要求自己每次都要带着最得体和理智的状态去参与咨询。能够放心地展露自己的脆弱,允许别人看到自己的不堪,不正是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吗?于是小R很快打消了取消的念头,如常和咨询师见面。

现在回想起那次咨询的经历,小R的感触很深。他们就事件本身进行了探讨,虽然小R依旧在以客观视角进行分享,但咨询师一如既往的耐心倾听、对他温暖的共情与理解,让小R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心理咨询的治愈性

他开始意识到,或许自己不需要过度隐藏,不需要一个人承受所有的脆弱,不需要努力把所有的想法与感受都积压在心中。找到一个愿意倾听理解的人,即使这个人无法替自己解决困扰已久的问题,无法帮自己改变难以接受的现状,也没关系。因为仅仅是把这些悲伤的事情说出来,就足够疗愈了

「充满希望的告别

或许,很多走入心理咨询的来访者们都和小R一样,心中积攒了太多苦闷,无人知晓,无人倾诉。所幸,每个人都渴望被深度地倾听,当这个愿望足够强烈时,我们就会做出改变。这也许是走出关闭已久的房门,也许是拨通许久未联系的好友的电话,也许是选择以善意相信一个陌生人。

这时我们回头看,也许会发现,房门原本就是虚掩的,我们只需要带着信任、做出决定。

推开门,走出去。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采编联合工作组,本期嘉宾小R同学,采访人昱橙,编辑昱橙,排版圆子,图片来源站酷。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海内外高校硕博学生和专业咨询师创立,致力于打造专注高校学生心灵慰藉和情绪管理的心理健康服务创新平台,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