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老年人,从给他们自主权开始

文:刘雪萍
来源: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ID:aginglab)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尊老、敬老。

但有人说,

对老年人养易,敬不易,

让老年人舒服更不易。

为了体现出对老人的尊敬,

我们常常会对老人使用各种尊称、敬语;

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

在路上主动为老人让行等等。

但有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了让老人感觉良好,喊八九十岁的爷爷奶奶为叔叔阿姨,这反而会让老人感觉怪异。听到这样的称谓,老人会说,我孙子都比你大多了,你还喊我“叔叔”/“阿姨”(不合适)。

很多老人,特别是年纪大的老人,是能够接纳自己的年龄的。年轻人不切实际地把他们往年轻化去称呼,反而会让他们觉得不受尊重

小编的妈妈之前在旅游途中,遇到过一位北京的奶奶,她和老伴儿常年出去旅游。他们参加过不少的旅行团,她说她参加过这样一个高端老年旅行团。一路上旅游的行程、住宿、饮食自然都是安排好的。老人的大件行李有专门的人负责配送,从来不用自己拉。旅行团还给每个老人或每一对老人都配备了专门的随从,去景点游玩的时候,老人随身带的水、拎的小包,都是随从帮忙背的。一路上,“阿姨,您坐着哈!” “叔叔,我去给您排队哈!” “阿姨,我帮您盛饭啊!”

老人可谓是被照顾得无微不至,但这位奶奶并不特别喜欢。她说:“所有的事情都被代办了,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废物一样。我吧,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能动,能做的事儿,还是自己做比较好!”

其实,这位奶奶有这样的感觉并不奇怪。旅行团里的随从为老人包办了所有事情,这其实是将老人定位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了的人。这样其实是对老人自身能力的一种否定。虽然老人在体力方面可能会有一些下降,需要年轻人适当的帮助,但事事包办代替,全盘安排,会让老人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

老年人在经验知识方面,已经达到了人生最丰硕的阶段。对待老年人应该是敬仰和尊重,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关爱。旅行团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体现出对老人发自心底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所以,并不会让老人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快乐。

心理学家艾伦·兰格和朱迪斯·罗丁对疗养院里的老人进行了研究,想要以此来证实老年人对自己生活负责和控制的能力对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他们将老人分成2组

责任感提升组

可以决定自己的房间设置

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要养植物,而且要自己照顾植物

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去看电影和看电影的日期

对照组

疗养院为他们安排房间

所有人都收到植物礼物,护士为他们照顾植物

所有人都要去看电影,疗养院统一通知时间

结果表明:责任感提升组的老人比对照组的老人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和个人的控制能力,他们体验的快乐也更多,更有活力。

许多人到了老年阶段,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控制能力,丧失了自主性和自我责任感。

无论是进入疗养院、养老院,还是在自己家庭中,很多老人都会主动或被动地放弃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控制。这种控制感的丧失,其实是有损老人的身心健康的

因此,在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家人还是护工,都要格外注意多鼓励老年人对生活进行自主的选择和控制

比如,老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降低。从机械化到电子化到智能化,对老人是特别大的挑战。在选择电子产品、智能家居时,要询问老人的意见,通过试用和体验,让老人选择最喜欢的款式。

再比如,是否入住养老院,选择哪一家养老院入住时,征求老人的意见,和老人一同去参观,让老人体验之后决定。

让老人保持生活的自主性,才有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让老人有选择权和控制感,而不是事事包办代替,才是尊重老人的关键。


参考文献
Langer, E. J., & Robin, J. (1976). The effects of choice and enhanc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g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4, 191-198.
作者简介:刘雪萍。微信公众号: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ID:aginglab):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老年心理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在此我们将分享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广老年心理学相关的科普知识,并推介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
排版:小鲸鱼  Esther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