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焦虑?大可不必:与其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作者:高琳教练
来源: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教练(ID:EmpowerLeaders)

你对自己的外表满意吗?

自从《奇葩说》的辩题一季比一季无聊,《脱口秀大会》成了少有几个在表达上还让我觉得有意思的节目。 

上一季,杨笠一句“普信男”把两性话题推向风口浪尖。 

这一季,颜怡颜悦用经典动漫角色的比喻,把“容貌焦虑”推了出来。

她俩的吐槽真的是又好笑,又精辟:

“好像所有女人,工作之前都得变美,连我们小时候看的动漫女主角百变小樱、美少女战士,她们连打人之前,都要变美。” 

“她们的变身,就是化一套全妆。为什么要在打之前化妆呢?不应该等被打死了下葬之前才化吗?” 



01

我们为什么会有容貌焦虑?

据不完全调查,95后年轻人中近8成有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4.5%的人因为对自己的容貌非常不满意而需要做很多医美项目。


我们为什么会有容貌焦虑?

首先,从容貌焦虑的英文:“Social appearance anxiety”,就能看出来它是带有“社交”属性的概念。

“容貌焦虑”从来都不是焦虑自己长得不好看,而是焦虑别人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

如果这世上就你一个人,长得再丑也不会焦虑了。而且,你有没有发现小孩从来不会觉得自己不好看,直到有人评价 Ta。

所以,当有人说你不好看的时候,就想想来自张骏的鼓励吧——“你已经够好看了,自信一点,不要活在别人对你的期待里。”


容貌焦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美单一。

当美有统一标准后,离标准越远的人就越焦虑。

我从小长得就黑,小时候我所有的外号里都会带一个“黑”字,为此我自卑了很久。

直到20多年前去美国读书,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黑”也是一种美。

就像我想尽办法“美白”一样,很多美国人为了“美黑”不惜把自己晒成螃蟹。

可见,单一的审美观念其实是一种没见过世面的表现。

事实上,越是开放多元的时代,越是审美教育程度高的地区(比如欧洲),对美的定义就越多元,审美也就越高级。


有一次我走在巴黎大街上,身边走过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穿着白衬衫,打着漂亮的丝巾,那种由内而发散发出来的美,让我忍不住驻足多看了好几眼。

如果说“漂亮”更多的是主观意识,那么“年龄”则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这也是女性“容貌焦虑”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很多亚洲男人对“满满的少女感”存有执念。

这也是为什么梅里尔·斯特里普可以演中年妇女,而章子怡就只能在《上阳赋》里强演15岁花季少女。

前一阵我照了一套形象照,精修出来的照片那叫一个好看,双下巴不见了,皱纹也没有了,满满的骨胶原,明星也就不过如此了吧?

我儿子看了却说:“把 48 的修成了 28,这也太假了吧?”

我跟修片的说:“您能再给我调回来点儿吗?” 

想想看,如果别人看我照片一个样,看真人又是另一个样儿,那我岂不是更焦虑了?

02

如何缓解容貌焦虑?

 1、换一个角色来看自己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陪他读动物的科普书。

有一次他指着书里的豹子说:“妈妈,你长得像它。”

然后他伸出小手指指我深深的泪沟。我假装伤心的哭起来,儿子抱着我说:“但我还爱妈妈。”

在孩子心目中,妈妈永远都是最美的。我妈都 80 多岁了,但在我心里她还是那么可爱。

所以每当我把自己放在妈妈这个角色,我就会想:“在这个角色里,我就是最好看的,别人再漂亮,我儿子又没管她叫妈!”

除了是妈妈,我也还是一个领导,是一个 CEO,谁又要求领导必须长得好看呢? 

如果有一天我去融资,投资人也不会因为我“满满的少女感”,就多给我投点儿钱呀!人家只会因为我能赚“满满的回报率”才投我吧?


所以,不要总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女生“,而是应该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女性。

作为“女性”,我们是有多重身份的。

当你把自己放在不同的角色去看自己的时候,就不会总是纠结于“我是不是不够漂亮,不够年轻”这件事上了。 

2、你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容貌焦虑让我们过度关注自己的缺陷,总是无意识地夸张和放大,而忽略了自己积极的一面。

比如我,大二之前一直苦于怎么美白这件事上,尝试了各种美白偏方,然并卵。

直到有一天,有人跟我说:你身材真好!

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啊?我天天盯着自己的脸看,怎么就没买一个照全身的镜子,看看自己的身材呢?”

你的关注点,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身体积极的一面,感恩你的身体让你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每次去做美容,小姐都语重心长的给我讲做超声刀,热玛吉的好处,我并不抵触医美,但却总也提不上日程。 

因为除了皱纹,我有更关注的东西,比如事业、家庭。我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并不亚于别人说我漂亮还是不漂亮。 

当你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真正有激情,能带来幸福感的事情,无论是工作还是兴趣爱好,就不会总是跟自己的长相,身材过不去了。 


3、学会改变自我对话 

容貌焦虑是来自于别人对自己的评判,而这个评判的声音被内化之后,就变成了自己的内心对话,并总是以更猛烈的声音来抨击自己。

正如北卡罗来纳大学健康中心的创始主任辛迪·布利克 ( Cindy Bulik ) 所说:

“我们从来不会跟一个陌生人说,嘿,瞧你胖的那样儿!但我们对自己的态度比对别人粗鲁得多:

你看看你这副丑样子!你看你都胖成什么样了?真恶心!”

想要去除这个声音首先就要学会识别那个内心声音,那是谁在跟你说话?

如果是儿时父母、老师、亲戚的声音,你就需要提醒自己,你已经是成人了,不再是那个受气的小女孩。

如果是身边的人,你可以选择不听,你也可以把那个内心声音怼回去啊!

我就经常怼我内心的那个小声音。

“好吧,你说我有眼袋,那又怎么样?我会写书,你会吗?” 

改变思维模式,从改变内心对话开始!

 4、多些慈悲心,少些评判心 

最近看到《人物》杂志在乔任梁去世 5 周年之际,采访他父母的故事非常感动也很气愤。

为了走出失独的阴霾,老两口开始做视频直播,然而留言区却有人说乔任梁的爸爸嘴歪,妈妈脸太长眼睛太大。

甚至说就是因为她面相不好,儿子才会抑郁自杀。

最后乔爸爸不得不解释他嘴歪是手术遗留症,而乔妈妈则是因为脑垂体瘤造成的。

让两个老人为自己的长相而道歉,是整个社会的耻辱。

我不知道一个人内心要阴暗到什么程度,才会这么恶毒地去评判一个不认识的人?而且还是一对失独老人。

我知道的是,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一个loser。

因为对别人恶毒的人,对自己一定更恶毒。

没有慈悲心的人,对自己也没有自我慈悲。

少一些对他人的评判心,多一些慈悲心,悦己悦人,何乐而不为呢?

——写在最后——

我们也许都无法彻底摆脱“容貌焦虑”,但人的这一生不就是和自己和解的旅程吗?

二三十岁的时候焦虑自己的容貌,等到了三四十岁好不容易接纳了自己的长相,又要开始接受老了这个事实。

好不容易学会了和衰老共处,又要开始思考死亡的问题。

无论是长得好看,还是不好看,那个人生的终点都在那儿等着。

你可以选择笑着跟不完美的自己牵手走这一程,也可以选择一直跟自己过不去,一路拧巴着走。

我选择前者……


与其在精修照片里“长得漂亮”,不如在现实生活中“活得漂亮”。

谢谢我的身体,让我做我想做的事。

谢谢我的年龄,让我拥有更多智慧。

ps. 关于容貌焦虑,有意思教练之前写过一篇整形后真的变得幸福了吗?11年医美顾问揭露真相,在“有意思教练”公众号主页对话框中回复“ 我很美 即可以查看了。

作者简介:高琳教练,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教练(EmpowerLeaders),一个帮你职场跃迁、人生翻转的纯原创公众号。 我们不做知识的搬运工,只讲用得上的实用干货。比尔盖茨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教练”。我们就是你的教练,帮你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解决人生中的问题,活出自己的生命智慧。和我们一起过有意思、不将就的人生!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