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师看《都挺好》

家庭治疗师看《都挺好》

 

                                 —————— 每一个家庭都是带着问题踉跄前行

 

好长一段时间,各种声音都在评论《都挺好》这部电视剧,我是关注了各种评论之后才看电视剧的。


这些评论里先是骂苏家妈妈的重男轻女,接着骂苏明玉的冷血,也骂苏大强的各种神作,然后在接着骂苏明成妈宝加啃老,再接着就是骂苏明哲不爱妻儿太能装,然后是苏大强和苏明哲的面子工程,如何打肿脸充胖子。这一家基本被骂的没什么好人。


各种评论对两个外来的媳妇还算包容,开始夸朱丽和吴菲,过不多久,朱丽离婚,吴菲也开始闹出了婚姻危机。但是各种声音又开始喊男人的担当,仿佛苏家三个男人实际上都不爱老婆,最后那个最爱老婆的先离婚,整个家庭被大家描述得乌烟瘴气,一个好人都没有。都挺好其实是都不好。


这部电视剧演绎的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生命周期中对一个应激事件的全部的处理过程,冲突从苏母的突然去世开始展开。


我们先从家庭结构的角度看一看,在苏母去世之前这个家庭已经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长子苏明哲远在美国,是家里卖了一间房帮助他读完了斯坦福大学后在美国娶妻生子,是一个理工男,码农,面临着IT业的整体的不景气和裁员。苏明哲其实是一个和家里情感联系的很紧密的孩子,在工作之后每年春节都会给家里寄来几千美金。他从小学习好,一直是家里的骄傲,并且自己也感觉应该成为家里的责任担当,非常看重自己的长子身份,和妻子的关系也好。


次子明城从小受父母的娇惯,跟母亲情感联结比较近,成婚后也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嘴甜会说话,因为和母亲的关系好,母亲也非常愿意把家里的大部分收入都补贴给这个没心没肺的小儿子,他们小夫妻自己收入也尚可,过着非常滋润的日子。



小女儿明玉,因为种种原因从小是一个不被苏母所接受的的孩子,从小被母亲苛待,被父亲忽略,想考清华妈妈不支持,只能上了本市免费的师范大学,因为和母亲的冲突从上大学开始就勤工俭学自食其力,独立奋斗,事业有成,有将近十年不和家里来往。


当年苏母因为苏大强的城市户口而嫁到了苏家,生下三个孩子,在这段婚姻里,苏家父母之间的关系始终是苏母是当然的一家之主,苏大强呈现出来的一直是既放弃权利又放弃责任的状态,这是一个父权削弱的家庭。父权削弱的家庭中长大的男孩,性格中懦弱,优柔寡断的性格在老大苏明哲身上尤其明显,他处理家庭关系方式在他注重长子身份和优柔寡断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冲突。这在后来他在赡养父亲的问题上始终是大包大揽加上息事宁人。


他想靠自己的力量独自解决家里的问题,但是遇到父亲的无理取闹,弟妹之间的纠纷这样的具体事情的时候,内心又是那样的没有力量。“你太让我失望了。”变成了他的口头禅。表达的不知道是对弟妹的失望还是对自己的失望。他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始终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在他的人格形成的阶段,缺乏来自父亲的力量。


相对于大哥明哲,二哥明成和妈妈的关系更加亲密,他有一部分是代替了父亲的角色成为妈妈情感上的伴侣,应该说他是为这个家庭牺牲最多的人。他为了这个家放弃了自己的一些成长。


他更多的理解妈妈的情感需求,所以他和妈妈的关系更紧密,妈妈也会投桃报李的把家里的经济收入去贴补这个儿子,从朱丽知道他们花了父母那么多钱的吃惊的样子就可以知道,明成并没有真的而是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去故意的取得什么经济利益,而正是与妈妈这种情感上的不分离,使他成年之后和家庭的自我分化程度不够,造成了他的人际界限不清,让他没有办法完成他的经济独立。


他是在这个家庭里成长最不够,自我分化最不好的人,没有完成情感独立和经济独立,他也没有办法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妈妈的突然去世,给他的打击应该是最大的,这是一种被迫的丧失,他和妈妈的关系不只是心理断乳,还有是情感的断裂。所以他才会更悲痛,打妹妹,和上司搞不好关系,对女上司过于轻信,他处理人际关系和职场问题更像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他成长于父权完全丧失的环境,让他的对规则认识不清,才有他不计后果的打妹妹,骂上司等行为正是不成熟性格的表现。这些特点是与他和妈妈之间的情感缠结相关联的,一个夹在父母之间的作为母亲伴侣的孩子真正放弃的是自己独立思考,情感独立,人格独立。


妈妈在的时候,还有人依恋和指导,妈妈忽然不在了,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有太多的陌生和不了解,而他又太不愿意接受自己原来是依附在母亲身边太久而错过的自己的成长,所以他对朱丽说他是妈宝男这一点就特别的敏感和气氛。特别看见自己在母亲的默许之下明目张胆欺负多年的明玉处处表现出来的非常强的社会能力,更加让他无法接受。通过对明玉的攻击来表达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无视明玉对母亲葬礼的安排,付出,口口声声说她不是苏家的人,一边接受她对母亲葬礼金钱的资助,一边不忘对明玉时时进行打击,色厉内荏的样子让人叹息。


苏大强是一个当年能够娶苏母,说明他在城里娶亲是非常困难的人。苏母是为了进城才嫁给苏大强的。当时的情况是农村比较要强的姑娘才会想办法嫁到城里,而城里混的不怎么样的人才会去农村娶亲,基于这样的情况,这个家庭一定一个能干的媳妇嫁给了一个相对较弱的城里人,不知道是因为婚后苏大强的不靠谱屡屡被苏母镇压,还是苏母过于要强造成的苏大强更加懦弱,


这个家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这样的情况:苏母靠自己的要强和强势,支持明哲好好学习,出人头地,和明成情感纠缠相伴过日子,顺便帮衬着娘家弟弟,一只手按着不靠谱的苏大强,一只手抵挡着被她苛待着日益长大,也和她一样要强的明玉攻击。这个家庭在一段时间里都是靠这种低水平的平衡在维持着。忽然一天,苏母倒了,这个家天塌下来了。


在这个家庭面临一次重新调整建立新的平衡的时候,每个人原来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在这个家庭生命周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暂时的混乱过程中,你也能够看见这个家庭带着以往没有解决的问题克服困难在艰难的前行。


首先,作为长子的大哥在家庭变故的时候能够放下在美国的一切回国处理母亲的丧事,并且得到了妻子的支持,这是一个家庭里的大哥的行为,是应该给予肯定的。虽然他回国之后对苏大强处处迁就,处处忍让,不惜牺牲小家的利益去满足苏大强过分的要求,这也是被很多评论诟病的地方。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更需要理解的是他多年在外,虽然事业顺利家庭和睦,突然经历丧母之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让他没有办法不去迁就父亲苏大强的任何不合理要求,这里有他自己的痛。对弟弟和妹妹,他是想作为一个大哥去行使哥哥的权力的,可是他不了解那么多年没有被教育尊重父兄的弟弟,长期被忽略的妹妹,是不会那么顺从大哥主张的权力的。


作为成年人之间,大哥的责任和权力是相辅相成的。多年不在身边,对弟弟妹妹情感上的疏于交流,虽然每年都往家寄钱,但是从片中可以看到,钱全部被苏母截留挪作他用,弟弟妹妹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疏于情感交流的弟弟妹妹,很难让他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会成功。即便这样,他还是不懈的在努力,无论是对明成还是明玉,除了他主动承担他能承担的责任之外,也在试图尝试行使权力,他一直在努力维持这个家庭的长幼次序。


艰难的筹集买房的钱,主动承担赡养父亲的费用,在明成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主动去朱丽家解决,在明玉挨打后主动去安慰,帮助弟弟还债,等等,他在认真的做着大哥。在婚姻遇到危机的时候,也能在弟弟妹妹的支持下,放下苏大强的无理要求回美国兼顾自己的小家。这是在试图纠正这个家庭错乱了位置。我们应该为他点个赞。


与其说明成啃老,还不如说是由于他和母亲的情感纠缠让他的小家和苏母那个大家始终没有理清界限。在传统的家庭里,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等他苏母去世,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朱丽提出要还给父母钱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激烈反对,并且在自己离婚卖房之后,还积极还钱并且承担给父亲买房的钱。


这一切都是他在试图独立出原生家庭,让自己成长起来的过程。最好几乎放弃所有财产,变得一无所有。这是他自己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挣扎,虽然这一切并不顺利,经历过打妹妹,投资失败,离婚等等一系列的坎坷,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也是他为成长付出的代价。他离婚后在不停的反思,逐渐变得成熟。


在这里我们也要提提朱丽这个人。在家庭治疗师鲍温的理论中,说一般是两个自我分化程度差不多的人才会结成夫妻。


这一点在这对夫妻中非常明显,明成不够冷静,思考能力和独立能力都欠缺,其实朱丽也是一样,在自己婚姻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也是缺乏主见的,她相对于明成渴望自己能够和原生家庭分化的力量更多一些,并且向有走向经济独立的愿望,所以她带着明成积极改变,想尽快还给父母的钱,但是遇到明成执意投资的问题,在妈妈的建议之下,冲动的就去离了婚,这一点与明成和妈妈的纠缠,无法对独立思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状态是一致的。其实这两个人,都更像青春期的孩子,冲动而不稳定。没有办法用更成熟的办法去处理婚姻和家庭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苏母苛待明玉,接济娘家弟弟行为可以看出,她自己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的,她自己作为女孩,是被强势的妈妈安排为弟弟做了牺牲,她在这个过程中,也接受了女儿是外人,一切要以儿子为中心的思想,这是她苛待明玉的一个很重要的来自于她原生家庭的影响。而明玉的到来,不但让她没有办法离开苏大强去追求新生活,还让他们夫妻都降了工资影响到了生活的质量,这更是她从小就不能接受明玉的原因。


一个从出生就不能被妈妈接受的孩子,为了自己的生活,要么屈从要么抗争,而苏母强势的性格对明玉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她从小走的就是抗争的路,不爱她的妈妈和放弃责任的爸爸,让她从小就只能学会靠自己。这种自立,是一种强迫性的自立,不是她不想依靠谁,而是她真的没有谁能够依靠。


在依恋关系中对妈妈,对家庭温暖的渴求,让她无法真正的从这个家庭里彻底离开,她为母亲安排葬礼,买墓地,为两个哥哥安排工作,为父亲安排晚年生活,冷面热心,都是在无意识的寻求这个家庭对她存在在认可。她的心是非常需要一个家的,她的心里也需要一个爱她的父母,关怀她的哥哥。她一边拒绝着一边渴望着,这是她的内心冲突。她更需要温情的滋养,所以石天冬这个柴火男子才更吸引她。


明玉和她妈妈一样,都因为自己是女孩儿被妈妈安排在为儿子牺牲的位置,一样好强的性格,而她们的行为,无论是明玉为两个哥哥安排工作,为母亲葬礼安排,对父亲赡养,几乎都是苏母是对弟弟解决户口,不断接济的翻版。她没有走出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家庭结构,而是在继续着她母亲的道路,她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长成了她最恨的人的样子。这就是家庭系统里的代际传承。苏明成也像苏大强一样,是被母亲过度保护的孩子,可是苏明成再无妻子完成母亲的接力,对他继续过度保护,朱丽撒手离开给了他重新思索人生的机会。


整个剧中,苏大强这个人物是性格缺陷最明显的一个人。他的好多行为都停留在口欲期阶段,他追求享乐,无法承担作为丈夫的,父亲的任何责任,也没有大局观念,与其说他一直在逃避责任,不如说他根本没有发展出来负责任的能力。



原著中他是跟苏母这个寡母长大的孩子,到三十年岁还没有娶上媳妇儿,是由母亲做主在农村娶来了赵美兰。这也是一个为了寡母完全放弃了自己发展的人。由于他没有发展出来的社会功能,造成了苏母只能乖乖的接过他母亲的接力棒,不但要对他照顾,还要对他管教。其中的苦楚,可能最能看见的就是苏明成,所以他就变成了妈妈的小棉袄。儿女们表明上看到的都是苏母对他的欺压,看不见的是他实在没有办法负起的责任。


这一点在苏母发病的时候表现的很充分,在苏母打麻将突发心梗的时候,他没有叫120车,而是然跟邻居帮忙抬着苏母去打出租车,被几次拒载才打到车到了医院,苏母咽气之后不叫在身边的明成和明玉,给远在美国的明哲打电话;住在明成家里,伸手向明成夫妻要每天吃饭的钱;自己买鸭脖子吃到住院……,完全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


而明哲明成也就会忽略他“有手有脚,有退休金”的事实,他的表现完全让他的儿子忘记了他还存在社会功能……这些都是他社会功能不完善,人格幼稚的表现。


说到这里,你也就能够理解他的各种“作”行为了:都是围着他自己的享乐需要,不会站在父亲的位置上顾及儿女的事业家庭,只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都与他自己人格发育不健全,情感幼稚有关。他对明哲的要求就完全像一个寻找母亲的孩子,希望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不对他提出任何要求。


他对这种被照顾的渴望,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投其所好的蔡阿姨所捕获,他将阿谀当成了爱情,卖了房子去寻找“真爱”,被打脸后迁怒儿女,无法收场就又去演出自杀的闹剧。他的人格特征让他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胡闹的孩子阶段。在他这种行为下,明玉只能变身成苏母,骂出来一样的话:“你这样的人就不配有妻子儿女!”是他的行为教会了别人怎么对待他。


苏家这三个孩子,都是在传统思想下长成的心里有孝顺的孩子。他们在成年的过程中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解决着自己从原始家庭带来的问题。他们面对家庭的变故,都会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作死的老爹也能够做到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不离不弃的在照顾。


我从心里给苏家这三兄妹点赞,没有问题的家庭是不存在的,记得家庭治疗大师米纽秦说过:“我们所说正常的家庭,不是没有问题的家庭,而是有活力,能够解决问题的家庭。”从这一点看来,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家庭。在未来的路上他们一定都会越过越好,用各自的方法冲破来自原生家庭的魔咒,走向成熟,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新路。


生活不是理想化家庭模板,而是我们每天过的日子。都挺好!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