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春晚,带来满满的仪式感

说起春晚,其实这可谓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了。也有很多国外的友人说,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中国人的思维和习俗,那就参加他们的春晚就够了。其实,这句话并不一定正确,但是也可以看到春晚的影响力非常大,也可为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家庭每年都会在家举办家庭春晚。

如今,我们都强调仪式感,但是对于仪式感的定义却不是很了解,多半都是大家说,我也说。其实,这种在家庭中举办春晚的方式,就是一种仪式感。就像是阿甘正传里说的那句台词,生活就像是巧克力,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其实,这就是仪式感的最好的解答。生活并不是每天都一样的,仪式感就是今天和昨天过得不一样。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重庆,越来越多的家庭每年都会在家举办家庭春晚

在重庆的很多家庭,都在自己举办春晚。今年四十一岁的妈妈对着记者说,平时我们缺乏对孩子的鼓励。

因为我们意识到孩子不想去学习舞蹈了,和孩子交谈之后才明白原来是孩子从来没有得到过奖状,这对孩子的学习是一种非常大的打击。因此,我们就决定在家准备春晚,让孩子好好表现自己,然后再给孩子颁发奖状。

另外,也有很多家庭都模仿这种方式,给孩子班奖状,同时也可以让亲戚朋友都到家中,让孩子体会到温暖和开心。很多孩子不知道 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盼望春晚了,他们也觉得这种活动很有意义,原先的春晚我们都没有这么高兴过。果然是自己准备的,乐在其中。

家庭春晚的意义


如今,我们都重视家风的培养和传承。其实,自己家中举办春晚,就是弘扬和传承家风的最好的方式。那么, 除了这些,春外自己组织和举办,对我们的家庭到底有什么巨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让家族更加亲密

第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让家族更加亲密。其实,我国的文化是非常重视家族的团结的。因为我们传统的社会是农业社会,自己自居,而且土地不能移动,因此就临地而居,家族也越来越大。至今,仍有很多大型的家庭。

我们在家庭中举办春晚,其实就是增强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方法。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化,我们都到了城市中,原先的家族也被拆分得支离破碎。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加强家族的凝聚力,更加有人情味,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一年没见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近况,增进感情。这都让家族的成员更加亲密。

(2)鼓励孩子很有仪式感

另外,我们在开头也提到了,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有仪式感。随着社会发展,如今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但是,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又发现实际上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因此,大家的心中都是非常压抑的,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排解这种情绪,让我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缓解焦虑。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仪式感,让我们的生活有新意。那么,家中举办春晚,其实就是一种很好地仪式感。为了这个晚会,大家自己组织,自己策划,然后看着晚会登台。这种成就感和新鲜感是无可比拟的。

(3)让过年更有意义,而不是大人孩子各玩一堆

最后,这种方式也可以放过年更加有意义。原先,我们发现,孩子和大人基本上都是各干各的,孩子吃完饭就马上跑了出去,到了半夜放鞭炮的时候才会回家。但是,通过自己组织春晚的方式,可以让过年的意义更加凸显,大家齐聚一堂,而不是大人孩子各玩一堆。

如何巧思牵头举办好一场家庭春晚

那么, 我们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让这个家庭春晚更加完美,才能办好家庭春晚,让春节过得更加有意义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从每家孩子入手,让每个孩子都有亮相和获得奖励的机会

第一,就是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总是捣乱,但是忘记了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想要表现和展示自己,而我们的家庭春晚就是一个很好的舞台。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地展示自己,在春晚之后也可以组织一个颁奖额节目,让每个孩子都受到鼓舞。所以,让孩子参与其中,还有不一样的乐趣。

(2)让工作在外的子女和常年在老家的父母一起合唱有家族氛围的歌,可以化解不少家庭矛盾

另外,也可以组织一些歌唱类的节目。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工作在外的子女和常年在老家的父母一起合唱有家族氛围的歌。这样,一方面可以增进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不少的家庭矛盾。因为常年在外的孩子,总是觉得父母和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无法融入。

家长们也觉得孩子不念家。这样矛盾就很多。而参加春晚,一起唱歌,就可以算是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可以缓解很多矛盾。

(3)用隆重的环节介绍家族今年新添的孩子,考中学校的孩子,让大家有参与的荣誉感

另外,也要让大家有参与感,最好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因为一起组织,这样才有乐趣和话题交流。我们可以用隆重的环节介绍家族今年新添的孩子,考中学校的孩子等等,可以让大家有荣誉感,参与的意愿也会更加的强烈。

那么,大家对此还有什么好的观点和看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一起讨论!

原创:心理圈圈主-黄衣心理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