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的另一个名字……

文:时差少女S
来源:心理0时差(ID:PsyTime)

父亲节是一个低调的节日,就如同父亲这个角色。

 

这周我们做了话题征集,让大家分享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有一位读者备注的昵称是 “安全感的另一个名字是爸爸”,当时看到这句话,觉得特别温暖。

 

父亲给的这种安全感,可能只是某一个眼神,让你知道:“别怕,有爸在。”



我们都知道父亲很重要,但可惜的是,在许多家庭当中,父亲似乎一直充当着教养儿女的 “辅助者”,他们可能是经济上的支柱、大事上的决策者,但是在对儿女的陪伴和教育上,却甘心充当配角。

 

早期心理学的研究,也大部分时候都把关注点放在母亲身上,例如在研究依恋对一个人的影响时,大部分时候都是讲母婴依恋。

 

爸爸去哪儿了?我们不禁要问。      

 

在大家的故事和留言中,少女也遗憾地发现,父亲的角色很多时候是缺失的:

“父母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我对父亲的记忆接近于 0,只记得小时候他来看我,想抱抱我,我不让他抱,因为觉得他是陌生人,其他关于他的信息都是母亲告诉我的。


我有时会思考有父亲的家庭是什么样子,也在思考好男人是什么样子,没有答案。”


                                                                                                                                                @X

“我跟父亲之间很客气,没有吵过架,也似乎没怎么聊过天。我说需要钱的时候,他就打给我,除此之外,我似乎很少跟他交流。他也从来不管我,上学的时候我上初中还是高中,他都可能分不清。我知道父亲是爱我的,但是我确实跟他之间关系很弱,”


                                                                                                                                              @年年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道:“父亲,是所有孩子渴望和崇拜的一个对象,无论他在不在,孩子都会塑造一个心中完美的父亲。”

 

幸运的孩子,身后有爸爸的影子;不幸的孩子,一路在寻找爸爸的影子。

 

究竟父亲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今天我们通过一些研究或者结论,来看看心理学上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01 “父亲” 两字,改变了男人的生理和心理
 

我们通常会觉得,怀孕是母亲的事,妈妈们身体会发生各种变化,以更好地哺育腹中的婴孩、以及照顾初生的宝宝。

 

可你是否知道,爸爸们的身体也会发生很多变化。

 

自从孩子出生之后,爸爸们体内分泌的催产素、抗利尿激素等会随之增加,睾丸激素水平降低,男性大脑重新构建,为成为父亲做好准备。[1]

 

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里,男性大脑的整个区域都在生长发育,以应对激素的变化,这使他具备了照顾新生儿的关键技能,包括对宝宝的哭泣更敏感、与家人的情感联系更深刻,对他人需求的回应更强烈。

 

对于很多男性来说,这些情感敏感的部分往往被社会角色压抑着,直到当了父亲,它们被重新唤起。

       

有位读者在留言中讲了这么个故事:

 

“小时候流行滑轮滑,院子里的孩子们好像都有,但我没有。


那年六一,还是想要轮滑。他骑着高高大大的车子,把我放在前杠上,说要带我去市场买。我告诉他院子里的市场没有,他还是要带我去。市场里当然没有,我就这样失落地又被他骑车带回了家。

 

然后他从卧室的窗帘后面拿出了崭新的轮滑鞋,他说是拖人从市里带回来的,他问过了,说比院子里孩子穿的轮滑鞋都要好。尽管他还是买小了一码,尽管我眼巴巴地等着换大一码的轮滑鞋回来又等了几天,但那样的快乐我还是记了这么久。

 

这大概是要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叭。”


                                                                                                                                      @小尾巴

或许他曾经是一个木讷的男子,但自从做了爸爸,他已经预备好自己,从孩子微小的动作里,看到爱的需要。

 02 父亲 “陪玩” ,意义有多大?
 

如果说孩子跟母亲之间的联系,更多通过身体照料体现,那么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则在一个 “玩” 字。

 

在一项心理学调查中,研究者发现爸爸们与孩子在一起时,75% 的时间都在跟孩子玩,其中父亲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并且通过设置一些挫折,让孩子获得某些品质,例如勇气、自信、冒险、独立、问题解决等。[2]

     

心理学家还认为,孩子上小学之前这段时间,是爸爸跟孩子玩游戏并建立感情的最佳时期。这时候的游戏不需要太高级,甚至用不了什么大脑智力开发功能,只要简单打打闹闹、追追赶赶,效果就非常好了。

 

而陪玩这件事,对男孩和女孩的意义也不同。爸爸们通常会给儿子设置更难的挑战,锻炼儿子的独立、冒险、责任心等;但是对于女儿,爸爸们更多是情感互动,塑造孩子的自信、乐观。

 

(当然这些差异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并不代表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女儿也完全可以在游戏中获得独立、冒险等能力) 

 

一位读者的留言里回忆道:

 

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小时候跟爸爸玩 “躲猫猫”,那时全家住在乡下,门口有一棵老榕树,我每次就是躲到树后面,喊 “爸爸,快来找我”;这样愚蠢的游戏,我百玩不厌,每次就是藏在同一个地方,等待爸爸找到我的那种喜悦。

 

回过头想,爸爸是那么有耐心,陪一个傻女儿一遍遍玩无聊的游戏,从不厌倦。我的好爸爸,真想你……


                                                                                                                                              @祈祈

       

       
 03 成年后的爱情,藏着父亲的影子
 

父亲,是儿女对男性的最初认识;父亲对妈妈好不好,对家庭好不好,也是儿女对未来爱情和家庭的期待原型。

 

对于女儿来说,父亲可能就是将来丈夫的样子,被爸爸宠爱的女儿,更容易在成年后形成安全型依恋,一方面她们更能够信任他人,另一方面也更自信和自尊,未来更容易进入亲密的婚姻关系。[3]

 

对儿子来说,而爸爸是否分担家务,是否体贴母亲的情感需要,也会影响到他们将来对待另一半的行为。一个爱做家务的爸爸,一般也会有一个勤快能干的儿子。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还发现父亲对孩子成年后的性行为的存在影响,长期缺失父爱的孩子,在16岁之前发生首次性行为、并放弃避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尤其对女儿来说,缺乏父亲的爱会让她们更加没有安全感、更容易在成年后受到异性的伤害和剥削。[4]

 

在读者们的留言中,我们看到一些很温暖的片段:

 

结婚登记前,爸爸对我老公说:有任何问题你可以给我送回来,但是不能动他一下。

                                                                                                        @ 安全感的另一个名字叫爸爸

我小的时候,爸爸跟我说,女儿,你是爸爸最重要的人。这句话可能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但是我一直都记着。他的温暖让我在人生低谷时都能一直努力地走着,让我觉得人间还值得,也让我有勇气去爱。
                                                                                                                             @融化的棒棒糖

  

 

04 父亲缺失会导致什么?
 

心理学上所说的父亲缺失,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更是指情感上的缺席,父亲可能一直在家,但却不参与孩子的教养,不与孩子产生应有的情感联结。

从研究结果来看,父亲缺失对孩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4]

 

自我概念缺失:当他们的父亲没有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时,孩子们总是说他们感到被抛弃,与他们的情感和间歇性的自我厌恶作斗争。

 

社会适应困难:父亲缺失的孩子在社会适应、社交方面有更多的困难,许多人摆出一副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的样子,试图掩盖他们潜在的恐惧、怨恨、焦虑和不快。


旷课和学习成绩差:没有父亲的孩子更容易逃学,更容易被学校拒之门外,学历也更低;71% 的高中辍学生都经历着父亲缺失。

 

犯罪行为:在监狱中 85% 的青少年没有父亲;没有父亲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犯罪,更容易坐牢。

 

心理健康障碍:研究发现,在完整家庭中长大,但是父亲参与度很低的孩子,得抑郁症的概率是和父亲关系良好的孩子的 3 倍,甚至高于单身妈妈养大的孩子。

       

总之,缺失父爱的孩子,慢慢形成了 “父爱饥渴症”(father hunger),他们一辈子都活在对父爱的渴望、寻求中,以致通过许多方式来弥补心里的缺失,这种弥补可能是脆弱自卑、也可能是反抗和报复。

带来的伤害,很难弥补。


 写在最后 

 

“父亲” 两个字,不仅仅是一个代称,他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安全感,也意味着对爱的渴望。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父亲的重要性,甚至于《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这样的节目名称,也在告诉我们,爸爸的参与是孩子一辈子的幸运。


感恩的是,越来越多爸爸不再甘于做配角,而是成为了主角,参与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中。他们可能依旧是默默无言,却已经是一座大山,给孩子最厚实的心理依靠。


最后以一位读者的留言,送给天下所有伟大的父亲:

 

“父亲的爱像是默片
是老一辈的那种含蓄委婉的表达
虽没有惊涛骇浪的冲击
回头一看确是绵延坚实的存在
……
回味这一切,是在父亲去世后
倒带一样
原来父爱它一直都在”  
@spring sight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
[1] Chuck Schaeffer. (2018). The Changes and Challenges of Fatherhood: Coping with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hifts of fatherhood. Psychology Today.
[2] Paquette, D. (2004). Theorizing thefather-child relationship: Mechanisms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Humandevelopment, 47(4), 193-219.
[3] Croft, A. , Schmader, T. , Block, K. , & Baron, A. S. . (2014). The second shift reflected 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do parents\” gender roles at home predict children\”s aspira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7), 1418-1428.
[4] Edward Kruk. (2012). Father Absence, Father Deficit, Father Hunger:The vital importance of paternal presence in children’s lives. Psychology Today.


作者简介:本文源于微信公众号心理0时差(ID:PsyTime)。实用的心理工具、前沿的心理动向、专业的心理研究,网罗全球,没有时差。
责任编辑:小鲸鱼  玉暖蓝田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