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 ?可能是你出了错

文/ 李菊红

不少家长因为孩子的胆小的而忧虑,一方面是担心孩子胆小不能自保;另一方面是担心孩子胆小不能展现自己,会在竞争失去机会。这些担心都是可以理解,但是家长过度的担心,其实会让孩子更加胆小。

孩子不会认为爸爸妈妈只是对我胆小的不接纳,只会从大人的眼光中看到,爸爸妈妈对我是不接纳,所以我是不好的。

如果孩子从小有这样的体验,就会内化大人会自己的态度,也认为自己是不好,一旦这种感觉和认知固化下来,孩子内在就会缺乏力量感,就会更加胆小。  


如果家长不希望孩子胆小,首先我们家长要纠正对胆小过度贬低的偏差认知。从进化角度讲,胆小是进化的结果,不懂得害怕的人早被淘汰了。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胆小的价值,可以告诉孩子,适度胆小是保护自己的方式之一。


当我们对胆小有一个相对肯定的态度时,孩子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胆小而羞耻。否则,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胆小而感到耻辱,这种耻辱感会削弱孩子的内心力量,当内心没有力量,遇事就真的胆小了。

        

其次,我们要区分胆小是孩子是天生的气质类型导致的,还是后天的教养方式导致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气质类型,通常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胆汁质的孩子很容易兴奋,不受约束,爱发脾气。多血质的孩子反应灵敏,外表活泼,能很快适应外界环境。粘液质的孩子坚韧而行动迟缓,比较安稳。


抑郁质的孩子则胆小、心细、比较孤僻。如果孩子抑郁质比较明显,与其他类型相比就更胆小。对这样的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励,肯定,多带孩子实践,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到胜任感,力量感和掌控感,这种体验积累多了,孩子就会对自己有肯定的看法,从而产生力量感。

       

还有一种胆小,与后天教养环境有关。比如有的家长本身很焦虑,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过度呵护,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与人接触少,缺乏锻炼的机会,出现胆小羞怯的表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的则过度溺爱,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做不好,就事事代劳,严重阻碍了孩子自主性的发展。有的则过度严厉,习惯对孩子发号施令,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使孩子变得自卑、退缩。如果孩子的胆小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作为家长就要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无哪种原因导致的孩子过度胆小,可以从两方面提升孩子的胆量。一方面,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体验到身体的力量,对于胆小的孩子,可以刻意在运动方面多训练孩子,比如跑步,游泳,击打等项目,可以让孩子的肌肉更有力量了,从而让孩子体验到身体的力量感和控制感,当孩子感觉到身体有力量了,胆子也就相应大了。


另一方面,要增加孩子的心理能量,对孩子少一些溺爱,让孩子多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会体验胜任感,这种胜任感,是孩子内在力量源泉。对孩子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多一些欣赏和肯定,每个孩子都有被肯定和认可的需要,家长充分的满足这部分内心需要,孩子内在的力量也会充沛起来。


总之,我们家长要在接纳孩子胆小的基础上,从身体力量和心理能量两方面帮助孩子提升,逐渐克服过度胆小带来的一些问题。


排版: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