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生课题,父母无法替他努力

来源:清庵(lizengfen-11)
作者:李增芬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在书中描述过一个美丽的寓言,讲述的是关于艰难和努力的故事。寓言中的两个小女孩发现一根树枝上挂着两个茧,在她们饶有兴趣,带着好奇心观察的过程中,两只小蝴蝶破茧而出。这两个刚出生的小生命浑身潮湿、脆弱,让人担心它们是否能够活下来,更不用说飞跃花丛。

 

两个小女孩看着蝴蝶非常吃力的打开翅膀,其中一个女孩动了恻隐之心,她害怕蝴蝶活不下来,便伸手拿下来一只,轻轻地将它纤弱的翅膀展开。而另一个女孩拿了一根小树枝让另外一只蝴蝶爬在上面,然后把它拿到窗台边,用阳光温暖它。

 

两只蝴蝶都继续顽强地努力着,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使用新翅膀的能力。不久,窗台上的那只蝴蝶终于打开了翅膀,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中停留了一会,就优雅轻松的飞走了。但是,那只被掰开翅膀的蝴蝶却再也没有力气飞起来,还没有飞过就死了。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像那个善良的小女孩一样,看到孩子痛苦,看到孩子辛苦的努力,总希望为他做点什么,或者干脆帮助他做完,但事实上,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毅力、勇气正是他们通过一个个艰难的人生阶段才能够获得的。

 

父母剥夺了孩子努力和体验的过程,其实也就剥夺了孩子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也剥夺了孩子们从他们艰难的努力中获得力量和智慧的机会。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仍然有自己的功课需要完成。



1. 父母需要认识到,

孩子有自己的阶段成长任务。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根据:心理社会危机


1、婴儿前期    0-1.5 岁    信任-怀疑

2、婴儿后期    1.5-3岁     自主-羞耻

3、幼儿期       3-6岁        主动-内疚

4、童年期       6-12岁       勤奋-自卑

5、青少年期   12-18岁     角色同一-混乱

6、成年早期    18-25岁     亲密-孤独

7、成年中期     25-50岁    繁衍-停滞

8、成年后期      50岁后    完善-失望、厌恶

(图表来源:百度百科)

 

八个阶段的顺序由遗传决定,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每一个阶段都不可忽视。如果某个阶段任务没有完成,就会面临成长的阶段性危机。

 

比如说,在孩子0-1.5岁时主要发展的是信任能力,也是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阶段,如果婴儿的需要在这个阶段得到成人的极大满足,阶段任务完成,孩子就会完成基本信任能力的积累,不信任的危机解除,顺利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如果未完成,孩子就很难发展信任的能力,他会常常担忧自己需要的满足,缺乏安全感,从而陷入到基本信任和怀疑的危机中。

 

埃里克森说,每个阶段任务是否顺利度过的决定权在于环境。而在人的早期阶段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也就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努力探索以及敏感期到来时,需要抑制住说教和拯救的冲动,让孩子在经验和教训中获得阶段成长需要的锻炼过程。

 

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步伐,也有努力向上的生命力量。第一次说话、走路、跌倒爬起,跳动、爬上楼梯、端杯子、和陌生人问好、生病打针吃药等等,等等,每一次都是迈向未知的挑战,也是通过体验而逐渐内化成自我意识、自我经验和心理秩序的过程。

 

而父母,是孩子成长坚定的守护者,只有了解孩子成长的社会发展规律以及阶段任务,才能更加尊重孩子每一次努力的过程,给孩子尊严、信任和尊重,才能对他们学习和成长的能力充满信任。


2. 父母需要意识到,

孩子在努力时,更需要鼓励和支持。

 

得到父母鼓励和支持的孩子,内心会有巨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转化为内心坚持和努力的持续性动力。

 

在和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我深有体会。

 

有一次,儿子要爬一块奇行怪异比他身体还高大的石头。他先自己爬了一下,因为身材弱小,手上无力,无法通过抓握动作完成整个身体的攀拉。试了几次,未果,寻求我的帮助。

 

其实,我想过,直接抱着他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坐在大石头上观看远处的风景,还会节省许多时间。但又想,如果我替他完成了这个过程,虽然结果一样,但他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他无法收获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内而发的成就感,还可能会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少了体验的乐趣。

 

所以,我对他说,儿子,妈妈相信你可以,要不要再试试,石头有点滑,你的脚一定要踩到稳当的地方。

 

在我的鼓励下,他又开始尝试。一个人摸索了很久,口里不停的念着“我勇敢,我勇敢”。

 

最终,他成功的爬上顶。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喜悦和满足。

 

可爬上去了,要怎么下来,这对他同样是非常困难的事。

 

他不敢直接跳下来,距离太高,有点害怕。这时,他伸手要我抱他下来。

 

我依然没有答应他走捷径,并告诉他,儿子,你可以的,妈妈相信你能自己下来,我蹲在地上保护你下来,并伸开双手迎接他的滑落。

 

他听了我的话,慢慢的开始屁股滑动,滑下来的一刹那我抱紧了他,可冲力太大,直接把我压翻在草坪上。

 

我说,儿子你滑下来的力气真大,把妈妈都弄翻了,他哈哈大笑起来。大笑缓解了他的紧张和害怕,一时觉得这个游戏相当好玩。

 

然后又继续不遗余力的去攀爬,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其中有一次,我看着他非常费力的爬了10多分钟,尝试了七八次之多,还从石头上面摔下来,摔疼了屁股,他也只是拍拍,叹了口气,继续努力,直到他再次上顶。

 

这时,他站在石头上问我,妈妈,什么是坚持到底不放弃?

 

我说,你刚才不断的爬石头,不断的努力,就是坚持到底不放弃,妈妈觉得你非常棒。

 

他满意的笑了,又接着开启新的石头攀爬过程。

 

整个过程,我只是观察着孩子的行动,倾听着他的心声,并在他想要放弃时给予鼓励,在他努力时给他支持,在他达成目标时分享他的成就感和喜悦的心情。

简.尼尔森博士说,看着自己的孩子艰难的努力、无论你多么警觉都无法让他们避免麻烦和痛苦,作为父母,是很难受的。即使是最有爱心的父母,也不能保证他们的孩子永远没有痛苦。

 

我们无法代替孩子生病时疼痛,无法代替孩子被同伴排挤时的孤单无助,更无法代替孩子经历人生重大阶段亲人离去的情感丧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力所能及的爱,让他们完成人生每个阶段的任务,收获希望、意志、能力、忠诚、爱、关心、智慧等品质。

 

作为父母,我们接受孩子有自己的使命,他会疼、受伤、低落、迷茫,我们不可能替他承受,但可以陪着他一起流泪,相信,他的每一次成长,可能伴随痛苦和挣扎,但也会伴随父母温暖、友善、坚定的爱。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人生课题上,我们不必代替孩子努力,但可以给孩子陪伴、鼓励、支持以及无条件的爱,仅此。

 
【作者】李增芬: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清庵(lizengfen-11)。

 

责任编辑:Survival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