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几岁开始学英语(第二语言)?如何启蒙?

如何学好英语一直是家长们长久不衰的话题。在世界范围内,双语言人士或者多语言人士(3种及其以上的外语)会大大多于单语言者。

从各个行业的顶尖领域来说,都是统一以英文的方式撰写,世界中大部分的文化艺术成果也是以英文为载体。英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科学的引导我们的孩子学习语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01

语言敏感期


儿童时期,准确的说0-6岁会是儿童语言获得敏感期。我们的大脑具有可塑性,也很神奇的在特定的时间为我们准备着特定的功能。比如刚出生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交流,这个时候的大脑突触,就好像张开的伸展着,接受着语言的信号。

可以说,我们的大脑在越早期,越是为了学习语言准备的。儿童真的是学习语言的天才。很多家长一定会有类似经历,同样的单词,大人需要背很多遍,但是孩子很快学会。这就是抓住敏感期的重要性。而对于聋哑儿童,越小开始学习手语也存在着极大优势,研究发现,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学习的手语永远无法达到在儿童时期学习手语的精通程度(Singleton & Newport, 2004)。

负责语言的区域叫做Broca’s area, 布洛卡区域。这是我们母语语言储存的位置。如果我们儿童期,6岁以前就学习了第二语言,那ta会跟我们的母语一样储存在这一区域。两者关系看似像海面上的两座冰山,但是其实海平面的下方,两座冰山的联系千丝万缕。

所以当我们越早的让孩子开始学习英语,他们的英语就会越接近于母语。如果我们到了十岁以后才开始学习语言,那第二语言的学习会开始用到逻辑、记忆、识字、和理解语言的大脑分区,就是图中那块紫色棕色的区域。

这也非常符合我们的经验,我们成人开始学习另外一门语言,我们需要很多的背诵,反复的记忆,语法的理解等等,才能学会一门语言。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我发现他们一听就会,着实语言天才。

儿童时期还有一个特别擅长的能力,就是听音辨音的能力。听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听得准确,才能说得准确。儿童可以把语音听得非常准确,然后学习模仿出来。但是成人的这个能力会大大下降。

那中文(母语)基础还没打好,早早学英文(第二语言),孩子是不是会混淆呢?

双语言学习者,有可能早期,的确会有语言迟缓的过程,但是他们不是不会说,他们的大脑只是在加工准备两种语言。

但是从长期的角度,双语言能力者在后期的学校表现中发挥更好。 双语及多语言者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听力技巧和记忆力比单语言者更强,认知灵活性,解决问题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也因语言学习得到增强(Bochner S., 2011)。

双语言学习者,脑部回路和连接也会更广泛(Kuhl, Richards, Stevenson, et al., 2013)。由此可见,双语学习,不仅不会耽误孩子,还会促进孩子的脑发育,让大脑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灵活好用

02

英语(第二语言)

如何习得?


英语如何学?我们这一代在学校中,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学习英文,每天背单词,学语法,背诵课文,然后结果如何?我们到了国外,还是磕磕碰碰,典型的常说的哑巴英语。

对于这一代的孩子,我们不需要他们重复我们的老路。我们希望他们真正成为语言能力者。听说读写一个都不拉下。

我们这一代的语言学习方法,其实是不科学的。而且大部分时候效率极慢,时间花费很大,事倍功半。

不妨想想,我们是如何学会中文的?难道一出生,我们先学会的是拼音吗?我们先开始分辨声母韵母吗?而是不断地从对话中和场景中学习新的字词,新的组合。所以我们应该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日常对话中进行自然的重复就可以,像母语那样。

我家里的两个宝贝就是双语启蒙,我只要有机会有时间就会不停地跟孩子们说话,中文英文都会讲,孩子们先听,这是他们大量积累的阶段,然后开始从咕咕单音的声音,慢慢双音词,慢慢短句,慢慢完整的长句子的输出。

在我们的孩子能够用中文跟我们交流的时候,孩子们只是会听说,然后在手的精细动作可以写字的时候,我们开始叫他们写字。拼音是为了认识更多的字,然后开始阅读与写作,第二语言的学法也是如此。听说读写这是我们母语的获得规律全世界的儿童达到语言发展主要阶段都是通过这样一种类似的顺序(Gleitman & Newport,1996)。

这种学习母语的方式是习得语言的方式。

03

那我们如何让孩子习得?


  • 3-6岁阶段


听是很重要的,大量的输入很重要。如果家长不能够很好的说英文,也没有关系,不必太过焦虑。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开始听。

比如在我儿子更小的时候,女儿现在刚学会坐的时候,我是会开始讲英文的绘本故事。那如果家长不太会读,我们可以放一些录音,网上有很多的英文绘本读音资料,可以让孩子看着图画听故事。

孩子在一开始肯定是完全听不懂英文的,那我们家长可以用中文做简单解释,告诉他我们接下来要听一个怎样的大概故事。然后让孩子开始逐句听英文故事。注意中文解释简短,不要夸张讲述否则会盖过了英文的趣味性

3岁以后,可以每天看15分钟的动画片。英文版的小猪佩奇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因为每集故事很短,又结合日常生活,孩子很容易理解。我比较推荐。

可以尝试英文儿歌或者有韵律的英文。孩子对于英文儿歌会非常的敏感易学。我就发现相比较于绘本阅读,我的孩子可以在我给它们唱英文儿歌以后,迅速学会,开始朗朗上口的唱。

比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rain rain Go away,wheels on the bus,bye and bye等等,简单有韵律的英文歌曲,孩子爱听,也会很容易跟着唱。


建议妈妈们也自己学习一下,不要怕发音不好,跟着唱,在孩子出生开始,就唱给孩子听,身体随着摇摆或者打节奏,会是很好的音乐启蒙。英文歌的话,巴塔木英文儿歌很好的,可以多听。

还有点读笔,市面上也有不少点读的绘本或者卡片,可以买给孩子,让孩子自己点读。也是很好的听力输入。如果条件允许,当然欢迎在3-6这个阶段找到外教,多让孩子跟外教互动交流。当然这个一定需要资金,没有办法做到的家长也不要焦虑,通过以上的几种英文输入,我相信孩子也会大有进步

所以3-6岁的任务,就是大量的积累听力的词汇。能够听懂的单词达到1000是最佳,然后在听了一到两年以后,孩子们也会开始往外输出,相信可以做到基本的对话

孩子在前期接触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觉得我家宝宝怎么不开口啊,怎么就是不说呢。

这个时候家长千万别着急,孩子需要一定的输入才会有输出,有些比较害羞,更是需要时间。如果我们急于催促,孩子们反而会感到压力,对英文有抵触情绪。所以这个阶段,一定耐心,给予大量的输入,无需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 6岁-11岁阶段


在积累了一些听力词汇以后,孩子会基本对话,那我们可以开始教会他们通过一些方法更好的认识单词,查单词

就好比我们中文中的拼音。英文中建议可以学习自然拼读与音标。音标需要学习,因为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自然拼读远远不够,但是自然拼读简单易学,可以作为开头让孩子们对新的语言有兴趣,因为可以通过一些规律,一下子读出来很多单词,孩子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

但是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教音标,让孩子学会看音标,教会他们查字典的能力。从而这样也会大大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给一些故事性强一些的英文书了,当然也不能太难,有大概80%孩子能读懂,有20%的生词这是最好的比例

孩子可以通过自然拼读,通过事后查单词拓展自己的词汇。市面上很多分级阅读会是很好的工具,比如牛津树,比如阅读届的老大哥 Learning AtoZ, RAZ。


牛津树相对易读,趣味性会更强一些而且围绕着几个主人公展开故事。RAZ呢,会有阶段性的感到枯燥,难度大,但是如果坚持,那相信你的孩子无论在各个领域的知识量,视野,英文的词汇量,阅读能力上都会很棒。之所以说是阅读届大哥大,是因为在美国也被众多学校推崇和使用。

孩子在阅读故事以后,家长可以做的是,鼓励孩子们自己讲一遍。“给妈妈用英文讲讲着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吧?妈妈特别想听~“ 这会很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是英文能力,还有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等等。

  • 青春期的孩子

发展的好的话,可以听全英文授课了。这个时候可以开始读读哈利波特那样的英文书了。可以开始读原版经典故事的章节了。可以开始不通过字幕,看懂儿童的英文电影了。

只要前面的基础稳固,这个阶段会上升的很快。这个阶段,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的读写能力。不要满足于孩子会听会说。很关键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需要加强和提升。要开始写故事,写段落,写描述性英文文章和论述性的英文文章。

这个能力对于孩子上大学,日后的工作都会极为有用。我们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那英文的读写能力重之又重。切不可忽略练习的效果,练习会让大脑的语言连接得到加强,更快速也会更高效。也就会形成我们所说的英文思维,无需通过中文的翻译,直接用英文输出。我们大脑很像我们的肌肉,当我们不断地使用时,会增长,但是当我们不用时,也会萎缩。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也没必要感到惊慌或者焦虑,不如就尽早开始,让孩子多接触英文。小学阶段1-2年级的作业量适中,可以让孩子每天都拿出时间来接触英语。如果父母无法匹配时间,可以选择一些中外教结合的英文机构,建议天天去,集中大量的学习效果比起一次一点,一周一次的效果会好上百倍。也会大大缩短整体的学习成本。

参考文献:
Bochner, S. . (2011).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bilingual versus monolingual stu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6(1), 83-93.
Gleitman, L.R., & Newport, E. (1996). The invention of language by children. Cambridge, MA:MIT press.
Kuhl P K , Richards T L , Stevenson J , et al. White-matter microstructure differs in adult bilingual and monolingual brains[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3, 134(5):4249.
Singleton, J.I., & Newport, E.L.(2004). When learners surpass their models: The acquisition of American Sign Language from inconsistent input. Cognitive Psychology, 49, 370-407.
文:鸽子  (和一双儿女共同成长的幸运妈妈,也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罗切斯特大学发展心理学系研究者,目前专注心理学对于育儿、家庭、婚姻实践中的运用,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你和你的小孩是我的初心。初来知乎,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有帮助的内容,请大家多多关照。)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