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心理学,不仅有用,还能救命 | 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心理学”这三个字听起来,就给人一种神秘感。

 

他会心理学,是不是就能读懂我的心?

学心理学的,都是自己有病的吧!

找个懂心理学的女朋友,是不是什么都懂我,理解我,不会和我吵架了?

……

 

其实,心理学并没有那么神奇,他就是一门学科而已,就像医学一样。

 

身体的病痛

人类一直在探索解决方案

 

人类身体生病了,想要解决病痛,去探索各种解决方案,比如:

 

念经祈福,一些宗教的仪式,让神灵来治愈患者;

神农尝百草,尝试什么草药可以治疗什么疾病,总结经验;

放血疗法,该疗法当时还自有一套“体液学说”,生病了就放血;

葡萄酒也曾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

 

随着人类经验的积累、科技的发展,面对身体的病痛就有着越来越专业的研究和治疗,对应身体病痛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成熟有效。

 

现在人们生病了知道去医院,检查生了什么病,会有针对性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并且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经过了相关的研究证实。

 

关于疾病的知识大家也会主动学习,获得一些疾病预防、自我护理、自我用药的知识,学习到什么样生活才是利于身体健康的,身体有哪些症状大概是什么疾病,自己可以怎么处理或者到什么程度,就要去就医。


而不会有说:我为什么要知道什么是感冒,感冒了怎么办,我为什么要学习?

 

心理的不适

人类也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

 

和心理有关的不适和病痛,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心情不好了,焦虑紧张了,或者有人行为异常“疯言疯语”了……也会去寻找解决方案,比如:

 

通过巫术、宗教等,祛除“妖魔鬼怪”,招魂,让一个人“回魂”;

算卦祈福,求得一个心理暗示,或者一个安慰;

和牧师、和尚、住持等倾述自己的烦恼,得到一些帮助和点化;

念经打坐,获得内心的安宁平静;

女人一起唠嗑、男人聚堆聊天,或者骂人、打架、酗酒、吸烟、赌博……来发泄负面情绪;

……

 

为了缓解内心的苦痛,在漫漫历史里,人们寻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同样随着经验积累、科技发展,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就诞生了。

 

现在如果你抑郁、焦虑、紧张、害怕、狂躁……或者有出现一些强迫行为、幻视幻听、被害妄想、自残自杀等等,就可以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治疗。

 

大家也可以自己学习很多和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这样就知道怎么样是利于心理健康的、出现心理痛苦不适自己可以怎么样调节或者帮助他人、到了什么程度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一定要去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等等。

身体和心理

同样需要被重视

 

面对身体的伤残疼痛不适,人们可以很直接地看见,比如:

 

缺胳膊少腿了,出血了,这些都是可以眼睛看见的;

发烧了,人们是可以感受到这个温度;

胃痛肚子痛,虽然从外表上看不出来,但是去医院检查,也可以看到体内的病变;

……

 

可是面对心理的病痛,却并不是有那么直观的表现。

 

我们可以感受,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可是这份“感受”是没有办法拿给别人看的;


我们可以倾述表达,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对此表示重视,甚至很多人觉得“无病呻吟故作矫情”。


 

最近的一个新闻,一位女孩和网友倾述自己内心的痛苦,这个女孩向家长、学校老师多次寻求帮助,希望家长可以带自己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做心理咨询,可是都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帮助。

 

在女孩讲到自己要自杀之后,网友报警,警察致电女孩的父母,父母却仍然不当回事。

 

最后,这个女孩自杀了。

 

父母对女孩的身体健康、学习成长给予无微不至的体贴和照顾,可是面对女儿多次求助的心理痛苦、希望获得治疗,不仅没有重视和帮助,还责骂孩子。

 

如果能够像了解身体疾病一样,父母、老师也能够多学习心理病痛相关的常识,去了解抑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有什么表现、可以怎么样获得治疗,那么这个悲剧就可以避免。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生活在网络世界里,他们获取的知识超越了很多大人,只是没有独立能力,知道自己病了、告诉了大人,可是…..却得不到重视和治疗。

 

心理学

是应该人人普及的常识

 

 

所以,心理学要学吗?学了有什么用?


上面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面对内心的抑郁情绪、偶尔的焦虑紧张,就像我们身体的“小感冒”,人们知道了感冒要多喝水、多休息、可以自己服用一些非处方药物,严重了就要就医。

 

那么“内心的小感冒”,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成熟的心理学方法,让它得到很好的照顾,比如富含共情理解的交流、正念冥想、疗愈写作等等。

 

而不是不仅不提供帮助支持,还觉得这是矫情,责骂对方,或者通过酗酒、赌博,甚至吸毒等等伤害自己的方式,去给情绪找出口。

 

那怎么样可以给自己或者他人提供这些心理学的方法呢?


——学习


学习怎么样的沟通交流是好的、怎么样是科学的正念冥想等等,这些都有相关的书籍和课程,只要你愿意去学习,就可以找到。

 

当面对自残自杀、被害妄想、强迫症、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等等这些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那么就像我们身体的大病一样,非专业人士不需要学习怎么治疗,但至少需要知道这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知道要送医,然后相信专业人士的经验,配合医生治疗。

 

其实,人类心理的变化和脑部的生理结构息息相关,比如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在额叶皮质、边缘系统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功能存在异常,前额皮质在情感加工中具有不对称性,而心理治疗可能作用于皮质边缘通路上的某些靶点,而改善抑郁症的脑功能异常。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学术分支为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或许随着研究的成熟,以后人们去医院,带上一个仪器,就可以知道你大脑的哪部分有什么异常,抑郁情绪是几级,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心理咨询或者药物治疗。

 

这时,我们内心的痛苦,也可以像身体的病痛一样,被看见:


你看,我真的是不舒服,我大脑的这里这里这里有什么样的变化,所以我并不是矫情。


什么才是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不过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才是心理学,而不是伪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必然要遵循科学的标准,即:


研究的必须是实证可解的问题;

方法上要遵循系统的实证主义;

研究结论要能够被重复验证,并能经过同行评议获得认可。

 

那什么是伪心理学?


区分真伪心理学的点,就在于是否具有可证伪性

 

比如星座、占卜、算命,它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带给人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醒人们积极向善不要作恶等。


但是它们并不是心理学这门科学,因为并不具有可证伪性。

 

例如这样一段描述:


白羊座就像小孩子一样,直率、热情、冲动,但也以自我为中心和十分孩子气。

 

这里描述的“直率、热情、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是任何一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候有的行为表现,所以这句话是不具有证伪性的,不仅白羊座,摩羯座、双鱼座、处女座…..有时候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但为什么有的人会相信星座呢?

 

心理学对此倒是真的有所研究,研究最终发现了巴纳姆效应这种心理现象,即:


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身上。

 

而关于巴纳姆效应的研究,始于1948年心理学家弗拉(Bertram Forer)进行的相关测试和分析,有相关的论文,后面的科学家对此效应还在进行着继续的研究和补充,这就是科学。

 

有一些媒体,会把星座、占卜、算命等等当做心理学来宣传,人们其实还是比较容易识别,但是也有一些心理学从业者,在专业的心理学培训中,也会有一些伪心理学的“忽悠”,这就并不是太容易识别。

 

比如我自己参加了一个催眠课程培训,这是一个专业心理机构举办的,老师讲了催眠的历史、使用等等,都是非常专业的。

 

但是在营销教学中,也是夹杂了一些“伪心理学”,比如老师让你做一个动作,你做了就说你被他催眠了,你没有做就说你是被自己心里的想法催眠了,那这就并不具有证伪性了。

 

在这个心理学普及还比较欠缺的当下,去识别什么才是科学的心理学,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个人觉得保持开放的心态,带着“这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或者解释模型,但并不是唯一的”心态去学习。

 

心理学知识也是繁花似锦的,比如咨询流派就有很多,人本、认知行为、精神分析、沙盘游戏、舞蹈治疗、催眠……这些都是不同的解决方案,也都有研究证明其有效性,但是他们之间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也并不是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所以,我们要不要学心理学?


要的,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多少了解一点。

 

相信随着人们对心理学认识和研究的进步,随着专业科普的增加,人们会像重视身体的疾病一样,对待心理的苦痛。

原创:董芬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