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会的东西,过了几天自动会了,究竟是为什么?

学不会的东西,过几天就自动会了,基本上每个人都经历过。这到底是神的旨意,还是大自然的馈赠?——欢迎来到本期的《走进科学》。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考完试,等到成绩下来,拿到打满各种红叉的试卷时,你惊呆了:为什么我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这道题当时怎么就不会做?

最令你捶胸顿足的莫过于,刚交完卷子就发现没做的那道题怎么那么简单,卷子在手里的时候怎么就想不到呢?

某个不会的东西,放了一会就会了,或者一开始解决不了的问题,搁置了一段时间就想到法子了,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酝酿效应(incubationeffect)

准确来说,酝酿效应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困境时,暂时将问题放在一边,进入一个酝酿阶段(incubation period),而后对解决问题起到促进作用的现象(Wallas,1926)。

基本上每个人在上学的时候,都被老师和家长唠叨过:

考试的时候,碰到不会的题先跳过,把会做的题都做完再去回头做那些不会做的题。

乍一看,这样的做法只是一种时间管理的手段,为的是不把时间浪费在不会的题目上而耽误做后面的题。而实际上也是酝酿效应的一种应用。

细细回想一下,是不是有些题目在开始做的时候不会,等做完所有的题目再回来重新思考的时候就会做了?

这个现象同样也是酝酿效应的实例。当把我们第一次没有成功解决的问题,放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脑中会迸发意想不到的灵感。有一种突然开窍的感觉。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产生酝酿效应?把问题搁置的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心理学家对此大致有两种理论假说:

一种是有意识理论。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认为酝酿效应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当你一直困在某一个问题之下的时候,你会产生心理疲劳,而一定时间的搁置有利于缓解这种心理疲劳,从而有利于后来对问题的解决(Browne & Cruse, 1988)。

另一种是无意识理论。他们认为,搁置问题的这段酝酿时期,问题的解决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解决的。那么,在这段你都毫无觉察的时间里,你的大脑里可能发生以下几种反应:

1.酝酿期间,之前被你忽略的关键信息被激活了,从而有利于问题解决。——诱发新知识理论(eliciting new knowledge)。

考试的时候总会遇到这种情况,老感觉算出来的答案不太对,要不就是很复杂,要不就是小数点一大堆,反正看着就不像正确答案。从头到尾一遍遍核算做题思路,还是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但是,等你做完所有的题目(酝酿阶段),快要到交卷的时候,你突然意识到可能不是做题思路的问题,而是公式用错的问题。检查公式就是你一开始反复核查时被忽略的关键信息。

(我记得上学那会,总会把球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搞错,4/3πr3用成4/3πr2。)

2.酝酿期间,那些不利于问题解决的干扰信息被遗忘忽略了,从而有利于产生新的想法。——选择遗忘理论(selected forgetting)。

这个理论现象经常会出现在各种悬疑片里。犯罪分子设置各种烟雾弹阻碍猪脚们发现真实的真相,而这些剧情设定中,最后猪脚们经常是在灵光乍现或者无意间中成功破案,而不是单纯沉溺在线索本身里。

那些看起来放松警惕的时刻恰好就是一个酝酿期,有利于主角忘记那些干扰信息。


3.酝酿期间,你对问题进行了重新解构,从而有利于脱离之前的错误思路。——问题重构理论(problem restructuring)。当你陷入问题困境的时候,往往会陷在一个固有的思维中,而把问题搁置有利于帮助你转换问题的策略,然后迸发灵感。


总的来说,酝酿的过程,把问题暂时放一放,可以帮助你跳出原有的框框,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但是,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为什么别人酝酿酝酿,出来的是正确答案,而自己酝酿半天出来的可能只有尿意呢?


酝酿效应的产生并不是必然的,影响它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酝酿时间长短、酝酿期间内插任务的难度高低、酝酿期间是否存在相关线索等等(Sio & Ormerod, 2009)。最关键的一点是,如果你想要酝酿出来点正确答案,你至少需要做到: 


而不是:


参考文献:
Browne, B. A. ,& Cruse, D. F. . (1988). The incubation effect: illusion orillumination?. Human Performance, 1(3), 177-185.
Sio, U. N. , &Ormerod, T. C. . (2009). Does incubation enhance problem solving? a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5(1),94-120.
Smith, S. M. (1995). Fixation, incubation,and insight in memory and creative thinking. The
creative cognition approach, 135, 156.
Wallas, G. (1926). The art of thought.London: Cape.
李强强. (0). 字谜解决过程中的酝酿效应. (Doctoral dissertation).
原创:暗涌的心理话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