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恋的是父母,也只能报之以柔软的肚皮

文:栾晶
来源:栾晶(ID:gh_752075cacea6)

日常我们说一个人“自恋”,大意是他总认为自己好,孤芳自赏,狂妄自大。

精神分析框架下的“自恋”,含义就宽泛得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精神分析框架下的“自恋”,是名词。而日常我们说的自恋,是形容词。

 

形容词分褒贬,名词不分。名词用来给客观存在的事物命名,所以其实,自恋是每个人客观存在的。

 

也可以说,它相当于一个人的自尊。

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在一个人成长环境中,如果得到了父母足够的关注、恰当的赞赏,他就会发展出健康的自尊——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自尊需要,也能够体察别人自尊的需要。

 

又说到这个词——遗憾。

是的,有希望就有遗憾。遗憾的是,太多人的自尊处在不健康状态。这里的“健康”标准是:自己舒适,和他相处的人也相对舒适。

 

多数人是处在,他维护或获取自尊的方式,让自己不舒服,别人也不舒服——这还相对好,说明他有足够的内心冲突,是个有一定反思能力的人。

 

怕就怕,他自己舒服得很,别人和他相处想死的心都有,那可能已经是人格障碍水平。

 

更遗憾的是,有相当数目的人处在这个水平的自恋状态。

 

心理咨询不能看出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心理咨询师不会读心术。但从事心理咨询时间久了,会训练出心理咨询师人格识别的能力。当他们和别人相处,会相对敏感地“闻”出一个人人格类型。

 

散发出“自恋”气息的人太多了。

 

他们有以下特征:

 

超出正常水平的自卑,自我贬低;

反之,自我歌颂,与之相处的人时常感到被贬低;

自尊心超强,过强则易折;

易折后常抑郁;

不关注与之相处的任何人,只关注自己;

易将人理想化,理想化后对人热情,理想化破灭迅速贬低;(通过欣赏被自己投射的人,来欣赏自己)

… …

 

这些是部分特征,其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2、5、6,与他们相处,我们时常感到不舒服,又说不出哪里不舒服。

 

他们贬低别人,并不是直接指责。而是一种隐秘被动的较量,有时他们甚至会去夸赞你,但你并不相信这是真诚的夸赞。他们的夸赞背后总是藏着技高一筹,与他们相处,你感到自己不够好,时刻感到需要竞争。有时你很愤怒,但无从表达。

 

与5、6特征的人相处,你感到自己在他们面前不存在。他只需要你来镜映他,就好像你只是一面平静的湖水,而不是与他共乘舟的人。你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对他来说都不如他自己重要。甚至他会为你与他想法不同而感到奇怪,或勃然大怒。

 

如果这些人,只是你的朋友,同事,同学,你可以选择与他们保持距离。实在运气不佳,是你的领导,你也能选择跳槽。

 

如果他们是你的配偶,你可以选择和他较量,或者让他卸任。

 

如果你无从选择,你也能够建立起心理防御,阻挡他们给你带来的不舒服。有很多渐行渐远的夫妻,就是各自防御的结果。

 

可如果他们是你的父母呢?

 

在咨询室中,我见过一些家庭的互动。父母带着孩子来咨询,孩子木然,父母冷静克制。

咨询师做一些努力后,孩子会尝试开口说话。父母会让孩子把话说完,也并不会斥责或反驳,让人难过的是,接下来他们回应孩子的话,和孩子刚才说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一点关系都没有。

 

似乎孩子说话的时候,他们始终没有听。而是在内心思考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礼貌性听孩子表达完后,他们开始表达自己。

 

那刚刚探出头来求救的孩子,在这样温和的无视下偃旗息鼓,恢复麻木。

 

整个场景可以很平静,很温情,如果你不是带着观察这个家庭的视角,甚至察觉不出任何问题。

但当你感受到这个场景中发生的事情,它对孩子来说再平常不过。没有指责没有评价,没有打骂,构不成什么创伤。

有时我会非常愤怒,似乎想通过呐喊,让父母能看看我。

 

我有时候会幻想孩子曾经愤怒,当他表达愤怒时,父母嘴里再次冒出一句毫无关系的话,或不能理解的表情。那孩子是如何地迷惘和绝望。

 

这是一种无视,其实背后是否定,不是否定你的想法、感受,而是我否认你是一个和我不同的人。

 

如果去正面表达,我不同意你,我否认你,好歹还算在进行链接。可更深的观点藏在潜意识的最深处:不是我不愿意去理解你,看到你,而是我根本没有能力。

 

我看不到你,因为我眼里只有我自己。我眼里只有自己,是因为我从未被看到过。

 

可孩子真的是个活生生的人,有独特的想法和需求。那怎么办?

自恋的父母只能无视,不是故意无视,而是潜意识直接过滤掉了那些属于另一个生命的呐喊。

 

还有些父母不是无视,而是暴怒。

当他发现这个生命不从属于自己,他居然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敢于忤逆顶撞,直接就怒了。那正是自恋的暴怒,正因为他无法接受孩子是另一个人,需要他真正睁开双眼去看一看。他将孩子看作他自己的一部分,或是一块应该无条件容纳他的背景板。当这一部分开始反抗,无异于他的世界中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对抗,这种疼痛是无法忍受的。

 

这个被无视或被自恋暴怒镇压的孩子,渐渐丧失自尊和作为一个人的意志自由。原本他试着去握住周围的环境,与环境相处。可这环境过于恶劣,于是他不再信任旁人会关注辅佐他,他将精神力收回自身,自我关注。

 

正如他的父母。

如果是领导、同事、朋友,我们还能更好地防御,能离开。但他们是父母,我们赖以生存的人,用生命去爱和信任。结果是不论迎面来的是风是雨还是烈刃,我们都用最柔软的腹部受着。

 

当接触人类的创伤久了,有时我思考哪一种创伤是最疼最深最致命的。由于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有专业和伦理的不同。能走到咨询室来的,都没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所以我以心理咨询师接触的人群作为参照。

 

每一种创伤都有不可忍受之痛,如果硬要比较,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被无视更惶恐。生命早期,婴儿若缺乏凝视爱抚,尽管食物充足也有40%会死去。

 

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有些受躯体之痛,有些被控制指责。一个人的灵魂好比一个战士,你被长矛戳中左肩,或被敌军谩骂蔑视。都抵不过你的敌人从你身边走过,连眼角的余光都吝于给你。

 

他不承认你是他的对手,甚至不承认你是生命的斗士。他不屑于伤害你,因为你的灵魂在他眼里,都不存在。

作者简介:栾晶,和你一起,用心理学看世界。微信公众号:栾晶(ID:gh_752075cacea6)。

责任编辑:Spencer  蘩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