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为了让你当上父母,我本不必受苦

文:栾晶
来源:栾晶(luanjing007)

很多人做心理咨询,见到咨询师的一刹那会泪流满面,哪怕他们上一秒还没有任何情绪。

人们越来越忙,无暇去关注别人这些细腻的情感。

人们会说:

你太感性了。多愁善感四个字就能总结一个人所有的小情绪。

假若你的工作和我一样,是耐心去体察别人的情感,你会发现那里的内容如此浩瀚,简直是一个人的一生。

见到咨询师那一刹那,强烈的移情作用下,一生中积淀的情感涌上前来,无法言说和分辨,只能化作眼泪。

有人报告看到咨询师的一瞬间,心里想的是:

你怎么才来?

为了这样一个温暖专注的目光,我竟赶了那么远的路。

难道它不该原本就在那里吗?

从我出生,直至现在。

每一个幸运的婴儿降临,就有很多双注视他的眼睛,他们知道这孩子因他们而来,没有任何能力,却有世界上最强烈的需要。

其中一双眼睛最为炽热,它属于母亲。

母亲天生会追捕孩子的需要,尽力去满足它,并知道这种给予并无条件。

父母天生是会的,但创伤改变了他们,也改变了他们的孩子。

有很多父母,没有能力满足,哪怕是承认他们孩子的需要。

在物质匮乏的地区及年代,产生大批这样的父母,无力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物质需要。

鲜少有父母能告知孩子实情:

  • 因为爸妈没有满足你的能力,而并非你的需要有罪。

通常的情况是,匮乏的物质带来匮乏的精神,人为了物质奔波,无力再去关注精神的需要。

于是他们大手一挥,割掉孩子的需求,并告知孩子:

我们已经很辛苦了,你为什么还在要?

很多人无法理解孩子的需要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当吃饱穿暖成为养育孩子的标准,当被指责时抛出一句最无可辩驳的话:

我没给你吃给你穿吗?

这一切足以让孩子经历巨大的痛苦。

这痛苦是:

  • 我有太多的求而不得。

  • 同时,我攻击自己的求而不得。

比起尽快帮助人们达到理想的咨询目标,咨询师更关心的是:

  • 你正身处何样的痛苦中?

人的痛苦千奇百怪,但求而不得最百爪挠心。

它一直提醒你,你有个洞没有填上。

而且这个洞巨大,现实中没有任何一块布能真正填补上它。

一个成年人会需要什么?

他能否接受求而不得?

一个被好好养育过的成年人,他需要的东西其实不多。

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并从中获得价值感,一段亲密稳定的关系,一个自由的灵魂,足够支撑他度过一生。

他有求而不得,他可以承认并放弃,因为这不至于动摇他的人格。

如果过早经历了求而不得,对孩子是巨大的创伤,越早越伤。

那种求之不得会要人命,使人疯狂。

当我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我不能确认我是否可以生存,不能确认我是否可爱,不能确认我能否值得被爱,不能确认我是否配拥有。

这是动摇人格的痛苦,第二重痛苦比之更甚,自我攻击。

我攻击我作为一个成年人竟有这样强烈的需要,攻击自己因这求而不得产生的痛苦,攻击自己不能放弃这样的需要。

他们已经尽力了,你还想怎样?

与之相反,当经历了巨大的求而不得,人会转向另一个方面:

  • 我不要了。

我什么都不要,从吃穿用度,到被善待,到一段稳定的关系,到一个美好的未来,我都不要。

与其说是不要,不如说是不信,我不信我配。

尤其当父母总是传达这样的意思给孩子:

如果不是为了养你,我们本不用受这么多苦。

我思考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存在功利关系。

父母需要孩子延续香火,孩子需要靠父母生存。

与其说是基于爱,使得孩子被父母影响至此,不如说是生存。

父母对孩子以爱塑造的,是持久而绵长的关系,以“求而不得”塑造出来的防御,是基于对生存的焦虑。

一对成年男女生育孩子,基于性的成熟和超我的成熟,他们必须知道创造一个生命意味着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这个责任不仅包括我让他活下去,这是基于法律,而非良心。

基于良心的责任,是我必须知道,我的责任中包括,让一个没有任何能力的矮个子,拥有他想拥有的大部分东西。

因为他的没有能力,不是他的错,他的生命初始设置如此。

假若他拥有一丁点生存的能力,他就不会张开颤抖的嘴,冒着可能存在的屈辱感试图从你这里换取东西。

当得不到时,他会毅然离开,不给你对这段关系为所欲为的任何权力。

作者简介:和你一起,用心理学看世界。微信公众号:栾晶(luanjing007)

排版:小鲸鱼  梵辰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