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父母“以爱为名”的绑架和控制?|咨询室故事

(本文故事主人公为化名。小美:24岁,女性,单身,文员工作)

 

“老师,我从小到大都被妈妈各种控制,我快要被逼疯了,怎么办啊?”呜呜呜……. 一踏进咨询室的门,小美便泣不成声了。

 

见到小美如此这般的开场,我既有几分心疼,也有十分的好奇,赶紧邀请小美坐下来,请她多说一些想要表达的“被妈妈控制,快要被逼疯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渴望通过故事的细枝末节,更好地去理解到小美被逼“疯了”的情绪背后藏着怎样的“来龙去脉”。

 

落座安稳之后,小美用哽咽的语调,开始娓娓道来自己经历的过往……

 

小时候,我妈妈习惯了高门大嗓跟我说话,一开口便是一大推的批评、抱怨、指责……那些“恶毒”的话语,超级刺耳,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来就会感到浑身发颤、心慌、憋气、胸闷…… 好像这些感觉给我心理留下了阴影,影响到了我的生活 。所以,当我觉察到有点严重的时候,我就来求助心理咨询帮助了。

 

小学时,被人欺负了回家跟妈妈讲,我妈妈就来批评我,说:欺负一下没关系,但你可千万不能学坏啊!同时教育灌输给我各种规则,一旦我哪天真的犯错了,我妈妈就来跟我急吼,你怎么能跟谁谁一样学坏呢?!就跟电影上那些教育失足孩子的换面没什么两样。

 

中学时,学习成绩不好,严格来讲就是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总是被妈妈抱怨: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每次都能考95分以上,你呢?其实,那时候,我心里最想要的是一句来自妈妈鼓励我的话。

 

中考不如意,考了个中专,第二年学校有了上高职的机会,其实也就找班主任领取一张表格填写报备一下即可,但是我妈妈知道后使出浑身解数噼里啪啦发疯似的各种劝说,看我执意不听,妈妈全然不跟我招呼一下,就私下找到老师把我上报的表格要回来,把我空出来的名额给了别人,为了此事我特别恨我妈妈。

 

工作后一心想多学点东西,可我妈妈依旧是觉得,我这也不行,那也不看好,各种负面说法,后来再遇到困难时,我就没有任何信心直接放弃了,反正不管我做啥、怎么做都得不到认可。

 

后来找了份自己喜欢的兼职,我妈妈觉得不喜欢就硬让我辞职,当我真的辞职后,看我不开心妈妈又来说,那份兼职挺不错的…… 我心里在想说:我做啥都不对,你都有理,那你到底想让我怎么样,你才甘心不管啊 ……

 

老师,现在我特别特别想自我独立,不受老妈的控制,您说我该怎么办啊?……

 

一口气说完,小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上去一脸的茫然…..

 

其实,小美来到咨询室讲述的“故事”,是我们身边好多家庭父母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亲子互动模式的真实呈现。

 

我们的父母大人们,都有一种自以为是的“控制通病”,全都标榜着为孩子好的名义,用自己想法绑架孩子,结果是让孩子遭受了本不该有的“心理创伤”,以至于有些孩子在其今后人生成长的路上,饱受个人成长的阻碍,譬如,安全感缺失、胆小、自卑、敏感、人际关系紧张、亲密关系挫败,等等。

 

结合小美带来被其妈妈“各种控制”的讲述,从心理学层面总结归纳有如下几方面共性特点:

 

1、作为家长,妈妈的控制欲望很强,常常以爱的名义进行绑架,并有其特定的“家长权威方式”,事事处处无条件地控制孩子的一切。

 

2、小美感觉从来都没有被妈妈鼓励肯定过,感受到的却是家长特有的攀比方式,各种打压和不满意语言攻击。

 

3、作为家长,妈妈可以自以为是地替孩子做主,家长可以“出尔反尔”,妈妈横竖都常有理,作为孩子必须言听计从,不得违抗。

 

4、小美一方面渴望自己独立,另一方面又“习得性无助”地陷入到了被妈妈控制的境地(矛盾,冲突,焦虑,无助……

 

5、这是一个父亲缺位的家庭式教育模式的常态呈现。

 

借由小美的“故事”带来的话题,在面对父母家长强势控制的情形,作为孩子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来应对:

 

第一,认知接纳父母家长自身的局限性,认识家长的局限性和不成熟以及控制行为背后的真相。

 

1、或许我们从小的养育环境被熏陶成了一个“乖孩子”,一直被妈妈们“掌控”下长大,父母以其自认为最智慧的人生经验来对待孩子,把我们当成小孩子一样来看待。这样的家长或许他们自己并没有觉察到自是有问题的,这就是父母的局限性。

 

2、可以读书,像《长不大的父母》一书中就清楚地讲述了,原来父母他们也是被他们自己的父母同样对待下长大成人的,根本不知道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第二,建立自我独立的意识,学着与父母之间建立起必要的心理边界。

 

1、正是因为父母对任何事情都要加以管控,导致了我们自己内心的压抑、痛苦和不满,或许眼下暂时还无力与其对抗,一定程度上会在内心积压许多的愤怒怨恨情绪,当我们感受到“痛”的时候 ,从心理学上看,必须是谁痛苦谁改变,那就必须是我们自己要学着改变,才能有望实现自我的人生独立。

 

2、首先,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当我们意识到不想再被父母控制的时候,当自己有了情绪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这情绪是在充当信使为我们报信来的,这情绪的背后是来提醒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了,为自己的人生独立负责,从现在起,以自己的需要为首要的考虑。

 

3、父母们可以控制,可以暂时不认可我们的需要及渴望,但至于接受与否取决于我们自己,让家长去控制吧,走我们自己的路。或许,我们真正经济独立起来,总有一天我们的翅膀会硬起来的。

 

在《一念之转》这本书里,就讲述了一个清晰的概念,这个世界上,只有老天爷的事,别人/父母的事,自己的事,这三件事中,唯有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才是可以自己掌控的!

 

第三,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态度,学会适时选择,做真实的自己。

 

1、当父母与我们经常因为“观点/想法”不一致起冲突时,就要学着勇于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哪怕暂时自己还没有能力去离开父母,对于自己人生的选择,可以有自己坚定的态度与表达。

 

2、向父母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可以借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可以从使用角度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去与父母进行有效交流沟通,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决定,以及对父母的期待,表达次数多了,父母看到我们坚定的态度了,他们或许就“管控”失灵了。

 

3、时常反思自己,自主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来与父母的“斗智斗勇与较量”,每当父母想控制我们的时候,可以随时提醒自己:

 

(1)我的需求与父母的需求同等重要;

(2)我有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用感觉到内疚;

(3)家长父母可以向我提要求,但不能威胁我;

(4)我们既不是父母的财产,也不是他们的仆人;

(5)他们可以评判/控制/指责等,但是我有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抉择权利。

 

上述几方面,如果充分学习了解的话,我们至少从心理上已经知道了如何应对家庭父母们施于控制时,我们应有的“反控制”对策;如果能够掌握并运用自如的话,就相当于我们拥有了与“父母权威控制”抗衡的“武器”。

 

当然,这需要我们在实际中去不断地加以实践和刻意练习,最终才有望固化成我们的生存技能。

 

最后,故事的结局是,主人公小美因为难过、伤心、哭诉而来,经过多次探讨之后,带着满心的欢喜离开,去迎接她新的生活了。

 

尽管还是同样得面对自己“控制型”的妈妈,但是,现在的小美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挑战独立做自己的人生课题了。

 

是的,当你有自我觉知,想独立成长的那一刻起,做一个可以掌控自己命运的人,只要你愿意,就一定可以!


作者:杨秋玲
责任编辑:一只梨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