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林忆莲的一首《伤痕》,唱出了多少被爱伤透了的痴男怨女:

 

“爱有多销魂 就有多伤人

夜已深 还有什么人

让你这样醒着数伤痕

女人独有的天真

温柔的天分

要留给真爱你的人”

 

下边这句话更是道出了围城里的男女对婚姻的痛彻感悟。


“你现在流的泪,是当年脑子进的水。”


你在婚姻里所有的错,都会让你的孩子为你承担。

 

所以,一段幸福的爱情和婚姻,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生,更是一个家族的未来。

 

“男怕选错行,女怕接错郎


对一个女人而言,婚姻很重要,其实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婚姻何尝不也是十分的重要呢。

 

一个妈妈的素质决定了三代人的命运,往往最有影响力的那个都是我们的枕边人。

 

  • 如果你还没结婚,如何选择伴侣?


  • 如果你已结婚,如何让婚姻更加幸福?

 

如此看来,婚姻的确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并终身实践的课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爱情的一些真谛吧。

 

“成功的事业易得,幸福的婚姻难求。”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事业取决于自己,而婚姻却取决于双方,所以才会把婚姻比作“双人舞”。

 

《吠陀经》里有一个关于10个人过河的故事:

  • 10个人过河,因为水流湍急,他们必须手牵着手才能过去,到了河对面,他们要看看有没有丢掉哪一个,于是他们就开始数人,第一个人数的时候只数到了9个,然后其他的人也开始分别数,奇怪的是,每个人居然都只数出了9个人。

  • 旁边一个路人看到,就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后就帮他们数了一遍,“刚好10个人呀!”

  • 原来这10个人在数人数的时候,都忘记了数自己。

 

是不是像极了婚姻中的你我,遇到问题,我们都习惯性的找对方的错误,却很少看到自身的缺点。


中国家庭最大的问题是,成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大多数夫妻不是在试着解决问题,而是在争谁对谁错,谁该服从谁。

 

分清“爱”与“需求”

 

如何收获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首先需要分清“爱”与“需求”。

 

“爱”跟“需求”是很容易混淆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比如我讲课感觉到口渴了,这时我需要(need)的是喝水,水能解决我的需求

 

但是口渴了,很多人想到的不一定都是水,可能是可乐,这个就是“想要”(want)。



口渴了和婚姻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需要”和“想要”的,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爱。

 

当我口渴时,我喝了水就不渴了,这时我才会有精力觉察到身边的人,他的需求,我会给他也倒上一杯水,当我满足了别人的需求时,内心就冒出了慈悲心,我有能力开始去关爱别人了,这种状态就是“爱”。

 

你和伴侣是彼此“需要”的,还是“想要”的呢?

 

“在婚姻中,我感觉到口渴了,我的伴侣就是我的可乐。”


很明显,这是你“想要”的,而不是“需要”的。

 

我们再来举2个具体的案例,详细的理解和体会“需要”和“想要”。

 

1. 屡遭家暴的小A

 

一个屡遭家暴的女生小A,脱离了前一段不幸的婚姻,再婚时,仍然遭遇到了家暴男。

 

原来在A小的时候,她经常看到爸爸打妈妈,那样的场景让她十分害怕,又想去保护妈妈,可是当时弱小的她是无法保护妈妈的,所以每次看到爸爸打妈妈时,小A内心都会有一个想法:

 

“我不能让爸爸打妈妈,我要保护妈妈!”

 

时间久了,这个想法就变成了她“未完成的心愿”,并内化成了她的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信念逐渐进入到了她的潜意识,当结交异性朋友的时候,她很容易被那些比较像爸爸的有暴力倾向的男生所吸引,因为她终于长大,有能力“保护妈妈”了,她要改变这种像爸爸的男生。

 

在她内心当中,并不是去找真正“爱”的人,而是按照她“想要”的去寻找伴侣。

 

对于小A,为什么“吸引”来的总是家暴男呢?因为这是她的“想要”,她要完成小时候的“未完成的心愿”。

 

2. 美女与野兽

 

课堂里有一个装扮得体、打扮入时的中年女性M,在互动环节中,她悠悠的说出了自己的心情:

 

“我在这里学习,我老公正在和他的情人浪漫。”

 

令人不解的是,她的悲伤中居然被捕捉到一丝丝的满足感,仿佛她像达成了某个目的一样。

 

据M介绍,她老公刚一开始不是这样的,对她十分呵护与照顾,他们的夫妻感情也很好。

 

“那你是怎样让他变成这样的呢?”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模式在起作用,比如夫妻相处的模式。

 

在做个案过程中,了解到M的童年里她是个受害者,在那个重男轻女年代里,爸妈很关心弟弟,对她呢,关注度不够,所以她总是抱怨父母对她不好。

 

抱怨就让她变成了“受害者”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在她的内心里就像是一个洞,驱使着她总是要寻找一个“加害者”才能让她回归“受害者”的位置。

 

M会通过语言来刺激老公对她“施暴”,从而达到满足自己的需求:我是一个受害者!


这是她的“想要”。

 (卡普曼的戏剧三角形:迫害者、援救者、受害者。)

当这种模式建立后,受害者,就会一直去寻找迫害者。而之前是受害者的,也会反叛的去寻找受害者,自己就成为了那个迫害者。

 

就像,如果你是锤子,那么自然会去找钉子,如果你是凸的,自然会去找凹的,完全根据你自己“想要”的来找伴侣的。

 

这不是“爱”,只是找一个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饥饿罢了。所以,这样的婚姻是很难幸福的。

 

你找伴侣的时候,是用什么标准去找的呢?是脑海中的“可乐”,还是真的很想去关心他、爱他,为他也倒上一杯水呢?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不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觉察自己

了解了“需要”、“想要”和“爱”的区别,我们又该如何去改变呢?

 

方法就是“觉察”,看到自己的模式,看到就是改变的开始,改变就是机会,就是获得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想要,往往是因为心理营养的缺失,要么去寻找父母的模型(依赖),或者完全与父母相反(反依赖)。

 

我们很多时候找伴侣时,一般用这2种方法:依赖型、反依赖型。

 

  • 依赖型,是相当于重新找父母,找一个能替代父母的伴侣,从而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依赖其实就是自己的“想要”。

 

  • 反依赖型,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想要”而得不到,于是就会反过来,为了对抗而对抗。

其实内心是很想从父母那里得到“爱”的。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父母很凶的,往往她找的伴侣是相对温顺型的。而父母温顺的,她找的伴侣很有男子汉气概的,在父母的模式中,因为母亲看不起父亲的懦弱、没有担当,所以她在找伴侣的时候,很大可能找的是很有担当的男人。

 

如果一方很想从伴侣身上得到一些东西,这时,灾难就发生了。因为你想从对方那里得到,对方也想从你这里得到。

 

没有人能满足了你内心的那个洞,因为当年连父母都满足不了你,更何况你的伴侣呢?

 

不断的索取,当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抱怨、批评、指责就来了,婚姻的蜜月期过后,就会很快进入到“失望期”,慢慢发展导致“破裂期”(离婚),甚至还会有“憎恨期”(报复期)。


《人生五章》讲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觉察”。

 

第一章

 

我走上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掉了进去,我迷失了,我绝望了,这不是我的错。费了好大的劲,我才爬出来。

 

第二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假装没看到,还是掉了进去,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但这不是我的错,我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第三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看见他在那儿。但我还是掉了进去,这是一种习惯,我的眼睛张开着,我知道我在那儿,这是我的错。我立刻爬了出来。

 

第四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绕洞而过。

 

第五章

 

我走上另一条街。

 

所以,如果你是因为“想要”而结的婚,怎么办?


觉察它,放下你的“想要”,回到“需要”的层面,重新谈一场恋爱,回归爱的旅程。

 

如何让自己拥有爱的能力

 

网上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

 

“我喜欢香蕉,可是你给了我一车苹果。然后你说你被自己感动了,问我为什么不感动。我无言以对,然后你告诉全世界,你花光了所有的钱给我买了一车苹果,可是我却没有一点点感动,我一定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可我只是喜欢香蕉而已啊……”

 

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你给我的,并不是我想要的。

 

只是你不知道的,对方给你的有可能已是他的全部。


你永远给不了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


下边2幅图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当一方向另外一方索取的时候,因为他们自身就是匮乏的,所以根本就无法满足对方的需求。

 

爱自己才能爱他人。

一个充满了爱的人,即使给了对方一部分爱,同样的,他也会从对方那里得到了爱,自己仍然是一个内在富足的人。


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是和世界有连接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同时他们还尊重别人。

 

怎样才能爱自己呢?


爱之源就是:自尊、自信。

 

  • 自尊,就是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不受某件事情的成败所影响。

通常源自于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给我们的评价,逐渐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 自信,就是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能够做好某件事,或实现所追逐的目标。

自信是自尊的基础,自尊是自信的升华。

 

提升自尊的方法是:从父母那里拿回自我的评判,在心智上从小孩子走向成熟。

 

很多人内心是拒绝成长的,心智不成熟的4个迹象:

 

依然在按照父母的期望做事;

去做你父母所说的相反的事情;

切断与父母的连接;

你还在期望你父母的改变。

 

在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个与父母连接的练习,从而增强自己的爱之源。

 

面对你的父母,发自内心的向他们说以下几句话,如果父母不在了,可在面前放一把椅子,假想那里坐着你的父母:

 

“我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这份礼物,我知道没有哪个父母可以给予孩子一切,过去我没有从你们那里得到的,我将自己给予我自己。”


然后向父母发自内心的感恩,并深深的鞠躬。

 

什么样的爱情会天长地久

 

完美的爱情和婚姻,离不开三要素:亲情、激情、承诺。

 


传统的中国家庭,往往有了宝贝儿之后,家庭的核心就会从夫妻关系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时孩子成了全家人关注的重点,却忽略了伴侣的需求。

 

这就是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中提到的3种关系错位:夫妻关系错位、亲子关系错位、婆媳关系错位。

 

如果父母给不了孩子更好的,那就给孩子一个美满幸福的夫妻关系吧。因为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能够给到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需要的所有,包括安全感、独立自主、自我价值。

 

父母没有因为宝宝的出生而忽略彼此,还像宝宝未出生前一样相亲相爱,甚至如恋爱时那般甜蜜,就是你们给宝宝最好的礼物。温馨的家庭氛围能让”小不点”拥有安全感。


既然婚姻是“双人舞”,那自然离不开双方的努力和改变。


如果你的伴侣不愿意改变,这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改变?

 

你做出了改变,对方为了适应你的改变,一定会做出改变。我们往往披着改变自己的外衣,在努力的改变着别人。在家庭中,第一个做出改变的人,往往是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幸福的那个人。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让我们专心投入的跳好这场关系到家庭和家族幸福的双人舞。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