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离开不好的关系,告别控制型恋人

什么是强控制?


最近我有一个来访者,结束了自己将近10年的婚姻。在这段婚姻生活里,她一直被老公严加控制:断绝和朋友的所有社交;在工作上进步也被诸多打压;被严格掌控时间,具体到几点几分到家;去到哪里需要报备所有的行程。……


这样的婚姻持续了10年,非常痛苦。然而她还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停让自己变更好来匹配对方越来越压迫的需求。


事实上,当我们处在一段不够好的关系中时,要识破控制,并非易事。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敏家》里,刘小捷也是如此。她在离婚后遇到了徐正,体贴、帅气又多金,所以很快再次进入了婚姻。但是婚后,徐正让小捷删除了所有异性的联系方式,在工作上也阻止她和一切男客户打交道,操控她的一言一行,还会时不时看她的手机。牢牢地把她“攥”在手里。


这些控制的常见情形是什么?

 

一是要求你对他保持绝对忠诚、绝对透明公开。比如检查你的手机、掌管你的社交和时间。


二是要求你对他的需求负责,他对你的需求视而不见。比如要你照顾ta的情绪,却无视你的痛苦。

 

三是TA的世界里只有2个人,多一个人都觉得是安全隐患。比如杜绝你和异性的一切往来。

 

四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权力比对错更重要。这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都很常见。

 

刚才提到的那位来访者,她对他全然信任,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所有的秘密,包括创伤。然而,后来这些创伤被她老公当成了威胁她的证据,“我要将这些公之于众,让大家知道你没那么好,你所维护的形象都是假的。”以此来要挟她一直跟他在一起。

 

有的人也会用“付出”的方式来控制对方。


比如,丈夫把所有时间都留给妻子,“你看我都做到下班准时到家,你为什么要晚10分钟?这10分钟干什么去了?跟谁聊了什么?”

 

比如,父母把所有的钱都留给孩子,“你看我从来没给自己买过什么,钱都用来给你报班了,你为什么不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说到这里,可能你感觉到自己正在被过度控制,想要摆脱;可能你自己就是控制者,想要改变自己。

 

那么,我们需要先了解——“控制者”是如何诞生的?


a. 有过被过度控制的经历

 

曾经听一位学员分享过小时候的经历:他爸爸对妈妈有非常重度的控制行为,半夜想到什么事情,就会立即把他妈妈叫醒询问。甚至要所有家庭成员配合他,一夜不睡开家庭会议,听他把这件事情讲完。


这样自恋型的父亲非常容易把家人物化,都是满足他情绪的工具人。

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成年后真的会很不自信。

可能很多人的父母没有那么夸张,但也会有把孩子当成私有物品的现象,孩子的日记可以随便看,东西可以随意处理,边界可以随时被侵犯。

孩子小时候被控制,长大后就容易复制这些行为,认为控制自己的爱人是可以的,因为他习得的经验就是如此。

b. “假妈妈”造成的焦虑型依恋

 

所谓假妈妈,就是妈妈(也有一部分爸爸),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成为真实的自己。

 

像是那个经常半夜被叫醒接受询问的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她的真实自我已经被严重压抑和扭曲。孩子没法拥有真实的妈妈,对妈妈都不能全然信任和了解,在以后的亲密关系中,也很难信任对方。不信任带来了焦虑恐惧,因为害怕失控,所以要使劲抓紧对方,控制对方。


既然控制者这么不好,被控制者为什么还要选择TA?因为被控制而感到痛苦,为什么还是无法离开?


这就需要我们转换视角,来看看——“被控制者”是如何形成的?


所有关系都是共同塑造出来的,一个控制欲过强的人,遇上了一个容易被控制的人,才会形成比较长久的关系。

 

容易被控制的人,有这2种特征:


a. 有“讨好”倾向

 

在深度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被控制者,往往有过度为他人负责的倾向。换个简单的词来说,就是“讨好”。


讨好背后的信念是:我不够好。

 

正因为我不够好,所以我要不停地去讨好去证明,维持自己的完美形象,你看我就是一个贤妻良母,我就是你心中想象的妻子。


讨好型的人特别容易吸引控制型的人,因为TA的自我不够凝聚,在只有自我的时候,TA不知道自己是谁。

 

但在被过度控制的过程里,TA能感觉自己被看见,也能在对方眼中,看到自己的存在。这种看见,在以前的生命中,很可能是缺少的。

所以“我这么做都是因为爱你”这类型的话术,很容易被人接受和相信。被控制者也会用这个理由来说服自己,忍耐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行为。


b. 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创伤


个故事中的女主角,能够忍耐将近10年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是她内化了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


她爸爸对妈妈控制欲非常强,但妈妈最终还是没有离开这段婚姻。她认同了妈妈这种处理婚姻的方式,觉得自己一让再让是可以的。

面对不舒服,她的思路是努力、努力、更努力,让关系重回舒适。但这不代表,所有受过这类创伤的人都会变成这样。


都在被控制的环境中长大,有人习得了控制,有人习得了忍耐。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再次学习,摆脱控制或被控制,建立起他人与自我的合理边界。


如何摆脱控制?

 

如果你是那个被控制的人:

 

a. 凡事先问自己的感受,让对方了解你的感受

 

你首先得明白:你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糟糕的关系。做到:决不向那些不可你的人寻求认可。

 

当对方要求你怎么做的时候,你第一时间要问自己:我心里舒不舒服?愿不愿意?

 

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不愿意,一定要保护自己,反弹回去。

 

比如要求你删掉异性好友的联系方式,你不愿意,就可以跟ta说:你掌控我的社交会让我很不舒服,感觉自己只是你的附属品。希望你能够对我有基本的信任。如果没有,那我们的关系可能也要重新考虑了。

 

生活中的种种小事,都是一个你向ta表达的机会。在这些事情里,告诉ta,你需要的距离是多少,你需要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要郑重地说,甚至反复地说。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你一味地了解ta,忍耐ta。

 

如果你心软了,记住:哪怕对方是受了创伤才变成这样,也不是你的责任。

 

在你不断表达和明确的过程中,ta也能渐渐认识到,真正健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

 

b. 摆脱依赖,成长为更独立的人

 

经济独立:不用赚很多很多的钱,以“我离开你也能活”为标准就可以;也不一定要每天都在赚钱,但是要培养自己的赚钱能力,去工作,去尝试。

 

生活独立:对生活细节的把握,要尝试着长大,对生活和照顾自己用心,塑造了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也影响着你的自信程度。

 

情感独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永远不要放弃你的社交圈,不要因为谈了恋爱结了婚,就只把时间和精力情感专注在一个人身上。要学习,要接触外界,你的世界不仅于此,不要相信“你听我的话,才是好的”这些鬼话,你要听自己的。

 

如果你是忍不住控制的人:

 

a. 当你恐惧时,有意识地去区分想象和现实

 

当你在怀疑和脑补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去觉察自己是否陷入了你熟悉的被迫害的剧情里,有意识地把自己拉出来,问自己:这是想象,还是现实?

 

比如妻子晚回家了,你脑补她有可能出轨了,准备等她回来后大发脾气,各种逼问威胁。

 

停!问一问自己:出轨是事实吗?还是我的想象?平时我理解的她是什么样的,她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忙了,或者路上遇到了熟人,多聊了会?

 

你要可以安静下来,和自己对话,去面对心中的恐惧,去细心的陪伴和转化着这些情绪。

 

如果你停不下来,这时候要有可以着陆的方法,就是要有可以掌控的人和事物,比如可以找个信任人去表达你的感受,倾诉你的恐惧和担心。也可以自己健身,打球等,把注意力从对他人的想象中放到当下的事情里来。


要相信,在你控制范围外,是善意的存在,你就能从被迫害的剧情里解脱出来。

 

b. 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建立安全空间,培养一些可以抵御恐惧、消解负面情绪的容器。

 

可以是写作、画画、种植盆栽、养鱼、徒步等爱好;可以是冥想、找朋友聊天、跑步等可以疏解情绪的小事。

 

关系里的每个难题,都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透过关系,是了解自己的途径,让自己成长得更完整。这个世界,没有从属于的关系,你要自己创造出来价值,相信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完整,并且学会去给予,而不只是去突破别人的边界,去索要。

 

这种“变好”,也会反馈到关系上。也许是让这一段关系变得更好,也许是彻底放弃了这段关系,找到了更合适的关系。

 

无论哪一种,对自己负责,都会让你更幸福。

 

真正的爱,是让你们的世界放大的,是让我们更自由、更勇敢,而不是更狭隘、更卑微。

 
 
文:罗丽
责任编辑:殷水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