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精神变态者?|TED心理学家的疯狂之旅

作者:三千李
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
原文标题:如何分辨精神变态者?|《逃离疯人院:TED心理学家的疯狂之旅》

“变态老板!又加班!”


“体育课又被占了,数学老师真变态!”


“还没咸鱼一个月又催我交稿了,学堂君真变态!”(学堂君:?)


常常听到人们说:“xx真变态”,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常规来说,变态是说某人的作为不符合常理,与我们的心理意识相背驰,所以称之为变态;但其实以上生活中的种种说法是玩笑意思的变态,真正心理病理学中的变态(abnormal)往往是指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变态”(psychopath)是指没有犯罪感且对他人没有同情心的“心理异常”倾向。这一病症被指为精神病中最恶劣的状况,在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它被划入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一类之中。这类障碍特征有缺乏同情心,缺乏悔恨心,还有反社会等行为。他们不太能够区别笑容和哭脸的照片,不太会区别残酷和暴力的词和带有情绪的词,同时越犯暴力事件越能沉着冷静。

好莱坞为了票房喜欢将精神疾病描绘成疯癫的杀人魔或罪犯,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未必是真的。很多精神病态者行为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甚至他们比常人更具有吸引力。他们一生中很有可能是出色的辩论家,而且描述事物时的手动作非常丰富,对于残酷性的免疫力非常强。(除了精神变态者,我们身边还有什么迷人而又危险的角色呢?详情见往期文章→迷人而又危险的反派角色|“夜幕森林”暗黑人格)


精神变态是怎样形成的?


精神变态患者对即将出现的惩罚和危险有与常人不同的提示及信号,这与他们的前额叶和边缘区异常(特别是控制恐惧反应的脑区)有关。他们对于危险的感知很弱,恐惧感的持续时间也很短


Robert Hare曾进行一项惊吓反射实验,要求精神变态患者与非精神变态患者看一些可怕的照片,如凶案现场被打破的人脸。然后在他们最聚精会神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在他们耳边播放巨大的噪声。非精神变态患者会吓得跳起来,而精神变态患者的反应则相对平静。他还曾对监狱中的犯人进行电击实验(原谅当时尚不完善的伦理法则),发现精神变态者中负责预计痛苦的杏仁体没有正常的像中枢神经系统发送必要的恐惧信号——他们对即将到来的电击并不会感到紧张或恐惧,哪怕他们刚刚经历过电击。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家认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超我的发展不完善造成的。一个孩子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价值观时,他的超我趋向成熟。一个受虐待、得不到爱护与照顾的孩子抵制父母,拒绝承认社会规范,因而超我发展受到阻碍,形成反社会型人格。克莱克利(Cleckley)确认的变态人格的标准中包括的不可靠、不诚实、缺乏自责或羞耻,行为冲动等特征与薄弱的超我的特征实际上是一致的。


事实上,在是否会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形成精神变态的问题上,传和环境都起着作用。家庭和社会环境造成个体在冲动控制上的缺陷,并与遗传素质、源自大脑前额叶和边缘区的机能障碍共同导致慢性的唤起不足,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和冲动控制问题,造成童年期品行障碍,并最终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你是否有精神变态的潜质呢?


医学界针对精神变态已经有一些被广泛接受的量表。其中最著名也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测试量表是Hare的PCL-R(Psychopathy Checklist- Revised,精神变态测评量表修订版),也称为“黑尔量表(Hare’s Checklist)”。量表评分的方法很简单,认为自己根本不是那样就是“0”,稍微有那么一点就是“1”完全那样就是“2”,最后把自己的分数总和加起来就可以了,测试表的内容如下(仅供参考,不要直接自我诊断哟):


1.认为口才好算是魅力


2.整天夸耀自己的价值和成果


3.谎话不离嘴


4.极度轻蔑和极端讨厌欺骗


5.就算犯了罪也不会感到良心的自责


6.就算看到感人的场面也感觉不到是不是感人


7.对事感到冷淡,并且不太愿意认同别人的话


8.不懂责任是什么意思


9.日常生活中需要很多的精神刺激,并经常感到无聊


10.像寄生虫一样靠别人生活


11.缺少制止做坏事的自制力


12.进过少管所或者婴幼儿时期做过不少残忍的事情


13.定下缺乏现实性的目标,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实现它


14.行事冲动


15.完全没有责任感


16.少时因做坏事被警署逮捕过


17.经常爽约


18.不管场合做出性行为举动


19.谈恋爱次数很多,但每次都非常短暂


20.天生具有犯罪才能,或想把自己的才能利用才犯罪上面


测试满分40,得分10分以上为极轻度精神变态患者 ,20分以上为轻度精神变态患者,30分以上则为精神变态患者。


虽然有着明确的分界线,但Robert Hare本人却持不确定的态度:“我对精神变态的定义是‘在精神变态测试表上得分处于较高水平的人’,我并不确定多高才算是,处于研究的原因采取30分为分界线比较方便,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


除此之外,正如前文所说,精神变态的影响因素有许多:行为、基因、后天、社会……精神变态的特质也十分复杂,许多人可能有一些非常精神变态的性格特点,比如推卸责任、行事冲动,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最疯狂的那部分就把他一棍子打死,鉴定成精神变态患者。


商人为追求更大的利润而冷血,记者为追求更大的噱头而疯狂,看上去他们似乎都很符合精神变态患者的定义。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把一个人完全用一个标签就完整界定出来,当你跳出他那个标签的局限,你也会看到他身上很多讨人喜欢的品质。

最后,悄悄问一句,你得了多少分呢?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