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死亡观,胜过一切心药 | 周小宽

文:周小宽
来源:周小宽(ID:xiaokuanjoy)
“我们唯一能确定的,
不过是有太多事情,
我们都不能确定。”

1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防御着死亡。

 

在精神分析里有个关键词,叫做防御

有本书,写一个人潜意识的防御手段,

叫做《101种防御》。

简单来说,我们的潜意识为了让我们的意识感觉良好一些,会本能地将我们不想体会或者可能承受不了的感受给防御掉,用投射、隔离、压抑、理想化、合理化等等方式或埋葬或掩饰。好处是,可能我们就不必体验那些我们害怕的感受了,坏处是,我们也弄不清自己的真相了。因为潜意识的防御手段让它们根本不会浮现到一个人意识的层面。

除非觉察。深入潜意识去思考。去做咨询。去做精神分析。

举个例子,

一个内心比较自卑的男人,不管在现实层面拥有怎样的成功,都可能觉得自己爱上一个女人,倾心于她,是一件有羞耻感的事情。他会担心对方不像自己期望的那样爱自己,所以他一旦真的表现出爱对方,就会同时体验到自己的卑微、弱小以及小时候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却得不到的羞辱感。

这种感觉让他无法承受,想要逃离(潜意识里)。

因此,当这样一个男人和自己的妻子在一起,当他开始潜意识感觉到自己对妻子的爱和依赖日渐加深,他可能会做的,却是与表达爱相反的事情。刻薄、挑剔、甚至是将妻子推开,他会总是愤怒,好像对方总是不够好。

这就是潜意识的防御。

不需要也不会经过头脑的批准和思考。

用精神分析的话来解释就是——他潜意识害怕体验到自己爱对方,因为爱对方会随之体验到羞耻感、自卑感、可能被拒绝被抛弃的恐慌感,于是他用挑剔、愤怒、刻薄、“我不需要你”,防御了自己真实的情感被自己体验到。


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那他是不能让自己体验到“我陷入了爱里,我需要这个女人”的真相的。

当然,我们可以想象,那么这个生活中的妻子就更加不可能知道——原来丈夫表现出的“离我远一点”“挑剔”“愤怒”,竟然可能是爱妻子造成的。

所以,生活总是充满了对真相的误解。

我们的意识想当然的去做各种推测和解释,答案也许和潜意识南辕北辙。

2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再这样南辕北辙?

那就是当我们可以离我们的潜意识更近的时候。

防御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登场了。

可是,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更强大,去面对那些糟糕的感受和体验,我们怎么可能丢开防御的拐杖呢?

 

我们不只是不敢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我们其实还不敢去体验那个真实的自己软弱,平凡和渺小的部分。

就像上文说的男士一样,害怕离自己的情感太近,会体验到自己也许不被爱的羞耻感,也害怕体验到可能被抛弃被否定的恐惧。

“那种感觉太可怕了!” 在关系里,我们最害怕体验到的就是这种感觉。

当我们犯错,

当我们被外界评判为不够好,

当我们被另一半嫌弃,

当我们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

当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够达到自己内心的预期时,

很多人都会体验到一种“自己糟糕到被整个世界遗弃”的感觉。

“好像一个人站在孤独的山顶,四周什么都没有”

“好像沉溺在海里”

“好像一个孩子站在废墟里,没有人在周围”。

这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但是却是很多人内心真实的感受。

这种感觉究竟有多可怕?

体验过的人都知道,这感觉其实和死亡一样可怕。

 

3

如果一个人并没有在内心形成稳定完善的人格,

如果这个人因为儿时的创伤,人格发育还固着在孩提时代,

如果他的妈妈不曾用持续的足够的爱,筑起他安全感的围栏,不曾用足够的接纳,让他相信自己是被这个世界所爱,是可以一直活下去的,

那么他就会很容易跌入死亡的焦虑里。

那么当这个人在成年后,体验到别人的拒绝和否定时,可能在他内心唤起的是在幼儿时期,他被妈妈拒绝忽视否定后,所体验到的“我会失去妈妈,失去关系,然后从这个世界消失”的恐惧。

 

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养育里,足够好的妈妈非常非常少,所以其实拥有稳定的人格内核的人,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多。

因为别人的一丝丝否定,而陷入充满毁灭感的恐惧的人,其实才是多数。

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被大家所追捧,而其实被讨厌的勇气,仍然是一个心灵奢侈品的原因。

 

理智上,我们知道自己如此害怕被讨厌被否定被抛弃的原因,

但是,情绪永远先于理智到达。

情绪上,当一个人体验到,自己不被爱的时候或者被别人拒绝的时候,他就有可能会回到婴幼儿的状态,感受到被抛弃时死亡般的恐惧。

此时,理智没有登场机会。

所以,当你不留情面地去批判自己为什么“讨好型人格”的时候,

我想说,先理解一下自己讨好的必须吧。

理解自己这样去讨好的原因。

 

讨好,就是你对于“不被爱”的防御。

4

但是,这仍然不是解决之道。

防御,只是“躲”,不是解决。

 

我们在一生里,以玩命地姿态努力做到最好,兢兢业业守护着别人的信任和喜欢,却还是无数次的陷入了失控之中。

我们经历了别人投来的失望,也品尝着对自己的失望。

不管多么努力想要在关系里做好,最后在关系里还是遍体鳞伤。

我们一边说要做自己,要看见自己,一边其实本能地抗拒着去接近事情的真相。

不敢真实表达自己,

也没有心理空间去容纳对方的真实。

无论是对自己,对伴侣,对孩子,对外界,

我们都绷着。

 

我们不敢看见自己极度脆弱、疲惫的内在,我们在朋友圈阳光灿烂,开朗乐观,甚至我们还在自我成长的领域里,努力奋进,告诉自己,一切真的都好。

这样防御着,我们内心的恐惧。

 

解决之道是什么呢?

让我们离自己的潜意识更近的方法是什么?

怎样可以减少无意识中的防御变得更加勇敢?

怎样可以更加真实不那么害怕被抛弃被否定?

答案是——如果有一天,你能直面隐藏在所有恐惧后的关于死亡、消失、化为虚无的恐惧,那么上述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有人也许会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说这些恐惧都和死亡有关。

那么我换一种述说方式,你来体会一下:

如果你连死亡都不怕了,你还害怕什么呢?

如果你连消失在这个世界,丧失你所拥有的全部以及你自己都不害怕了,你还害怕什么呢?

 

我们其实一直不遗余力地终其一生活跃在如何消除我对平常事情失控的恐惧里,只是为了防御我们内心始终存在的那份对于终极大BOSS死亡的恐惧。

 

我们想掌控关系,掌控事情的进展,他人的评价,伴侣的态度,孩子的学习,自己的身体甚至朋友圈里的点赞。

我们想掌控我们在意的一切,我们在这种掌控里获得安全感。

 

所以我们基本就是活在两件事情里,

  1. 尽可能地防御,减少去体验到那种糟糕的感受,以避免体验到被抛弃的死亡的恐惧;

  2. 尽可能地掌控,增加去体验我可以掌控此刻,可以掌控未来,以累积出我甚至可以掌控死亡的无所不能感。

 

5

所以说,向死而生,是最明白的活法。

因为搞清楚了和死亡的关系——这是我们无法掌控的。

那么我们就完成了对死亡的接纳。

连死亡都可以接纳的话,还有什么不可以接纳呢?

既然死亡是无法掌控的,那么你还要去掌控那么多事情的意义何在呢?

 

于是你会放手,而放手会让你获得真正的自由。放手,意味着,不再怕。

 

有的人说,我的人生也已经很自由了,我不在意收入,我不在意地位,我只在意我自己是否快乐,是否平静。

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你不再在收入和地位上进行KPI考核了,但是你仍然在快乐(心情)、平静(情绪管理)这些事情上进行着你自己的KPI考核,你只是换了一个跑道而已。

你还是试图掌控啊。

所以你也不断被现实击溃。

 

就像很多来访者喜欢在咨询里问,“那我看到了自己的内在模式了,我现在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呢?”

“要去改变,就是一种控制啊”。

如果只是看见,这就是接纳。

如果非要去改变,不达目的就接受不了,这就是掌控。

 “有志者事竟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订立这些规则的人类,是多么骄傲的人类啊!

可是这种骄傲,难道不是为了防御我们面对死亡不堪一击的脆弱吗?

 

很多来访者,与自己的和解,

发生在听到了咨询师温和且坚定地说:“这不是你能改变的”“努力也不会达到那个结果”的时候;

发生在咨询师可以接纳他的做不到,接纳他还是会不断搞砸,接纳他主观上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潜意识,接纳咨询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而他开始攻击自己或者将攻击朝向咨询师的时候。

 

心灵成长的真相在于,

如果在自我接纳的路上走下去,我们最终就可以接纳死亡。

这才是真正起作用的人生魔法。

如果我们连死亡都能接纳,我们就可以接纳自己的不够好,接纳自己的不被爱,接纳自己的孤独,接纳无法掌控的林林总总。

反过来,也成立。

我们越来越接纳自己的不够好,越来越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和这个期待之外的世界,那么我们就能越来越自如的面对,最终的归于虚无的恐惧。

不挣扎不躲藏。

 

最近读了一本书,《此后再无余生》,作者是美国思想家爱默生的玄孙女,她叫妮娜.里格斯。

2015年她在38岁时被确诊为乳腺癌,2017年三月,在经历了不间断地治疗后,她最终还是离开了深爱的丈夫,9岁、6岁的两个儿子,深深眷恋的人生。

 

她在人生最后的一年多,写下了这本书。

候诊室里满满当当都是焦躁不安的女人,从20岁到90岁都有,她们穿着一模一样的灰色病袍,就为了确认我们得的癌症到底是哪一种“地理概括”。好像她们的手中握有这么一份地图,旅途就不会那么障碍重重。

 

大约凌晨四点,我感受到他的手覆在我的后背,他喃喃自语,“我是多么害怕,害怕到无法呼吸”。“我知道。”我说着往他身边靠了靠,不过仍然背对着他,“我也很害怕”。

 

我能想象稍稍松手的感觉,温暖、危险、诱人。如果那就是死亡的感觉怎么办?我想也许爱上那种感觉也没什么不好,松开紧握在别人腰上的手,让地心引力和命运主宰一切,这像是一种好到令你无法抛弃的念头。

——文字摘自《此后再无余生》

 

她眷恋人生,她也很害怕,她也试图掌控。

但是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如此脆弱渺小的生命,在最终的结局面前,真实又有力的存在。

书中记录着,她在短暂的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在转瞬即逝的未来面前,仍然创造了很多艰难与美好并存的当下。

和丈夫的,和朋友的,和孩子的,和父母的。

她所活过的每一刻真实的当下,真实到死亡也无法将其抹去。

 

我分享给大家,数日前我读这本书时随手写下的读后感,作为文章结尾。

防御是什么?

防御是你的堡垒。

让你看起来还好,还算坚强,还算自信,还算得体,还算有人爱。

 

打开防御是什么?

打开防御就是摧毁那个让你看起来还好的堡垒。

摧毁后,你看到了那个非常脆弱,非常自卑,还有些不堪的也并没有被人特别爱着的自己。

 

但是,如果你可以面对这个堡垒后的自己,如果你能爱这个堡垒后的自己,那么你就再也无须活在幻象里,无需对别人证明你自己,无需花大力气去维持你的防御。

 

如果你可以呈现你的脆弱,自卑,不堪,甚至不被爱,

那么你也可以和任何人去建立真实的关系。

你的真实,才是这世界最有力而美好的存在。

作者简介:周小宽,心理咨询师,看待世界和自我有点特别。关注心灵成长、原生家庭创伤、两性关系,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心灵陪伴者。微信公众号:周小宽(xiaokuanjoy)

责任编辑:Spencer JXLF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