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如何应对跟踪骚扰?|《女性自我保护手册》

心 理 0 时 差

壹心理 ◎ 荣誉出品

文: 壹心理主笔团
来源:心理0时差(ID:PsyTime)

试想这样一个情景:


每天不管去哪里,路上总有人远远地跟着你;
每天蹲在你家门口,你出门就跟在你身后,你吃饭就坐在你附近偷拍你;
每天打开各个社交软件都有同一个人发来的无数条消息,无时无刻给你和你的家人打骚扰电话,甚至换了号码后也会被再次找到;时不时会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快递;
甚至你丢过的垃圾,都会被翻一遍,“偷走”一些东西……


 这些都是跟踪骚扰(Stalking)的一些典型行为,目前国内大众对跟踪骚扰的认知还不够,甚至跟踪骚扰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中文定义。 


01

什么是跟踪骚扰?


美国的全国犯罪被害人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Victims of Crime)称 “两个人只要发生人格不想要的接触,直接或间接形成恐吓,或让被害人感到恐惧” 都可称为缠扰。[1] 


根据美国一组报告[2],在美国,每年大约有 750 万人遇到过跟踪者。


超过 85% 的受害者是被熟人跟踪骚扰。61% 的女性受害者和 44% 的男性受害者被现任或前任亲密伴侣跟踪骚扰。11% 的跟踪骚扰行为受害者已被跟踪5年甚至更长时间。46% 的跟踪骚扰行为受害者,每周至少经历一次令人不适的接触。

02

有哪些常见的跟踪骚扰行为类型?

犯罪心理学将跟踪骚扰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单一纠缠型跟踪骚扰、爱情纠缠型跟踪骚扰、色情狂型跟踪骚扰和复仇型跟踪骚扰。[3]

1. 单一纠缠型跟踪骚扰


这是最危险的一类跟踪骚扰,因为这类跟踪者通常认为“如果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在亲密关系中,他们习惯于使用精神控制、心理虐待,甚至是家庭暴力来控制被害人,并始终认为被害人是从属于自己,而非独立人格,那么在亲密关系破裂之后,他们就会恼羞成怒。


2. 爱情纠缠型跟踪骚扰


此种类型中,跟踪者和被害人是偶然认识或者完全陌生的,一旦被跟踪者选中,他将开始对被害人展开严重的、影响到其正常生活的疯狂追求,试图与跟踪骚扰对象建立恋爱关系。


3. 色情狂型跟踪骚扰


这是新闻上常见的跟踪骚扰类型,此类跟踪者往往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如妄想症。他们跟踪的目标通常是公众人物或者名人。


4. 复仇型跟踪骚扰


此类情况极为罕见,且与其他三种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寻求与跟踪目标建立亲密关系,而是试图诱发被害人被跟踪骚扰后的特别反应。

03 


如何甄别跟踪着:跟踪骚扰可能的行为表现


跟踪者根据行为方式,可分为线上跟踪和线下跟踪两种。线上跟踪就是指通过网络跟踪,搜集被骚扰人的私人信息,然后进行骚扰。线下的跟踪行为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1. 线上跟踪(Cyberstalking)可能的行为表现


  • 他会出现在你各个社交软件中,你的微博,微信,QQ 等都能看到这个人的好友申请,但事实上你们生活中不一定交集。

  • 他会试图跟你建立连结,比如,频繁给你发消息,在你的每条动态下点赞留言,他可能会表现的很 “友好”,不断的夸赞你,不要被这些花言巧语迷惑了。

  • 他会观察你发送动态时附带的位置等信息,制造 “偶遇”,等他掌握你的生活规律时可能开始线下跟踪。

  • 他开始出现在你的家人和朋友的社交账号圈里。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收集到更多关于你的信息和生活动向。


 2.  线下跟踪(Stalking)可能的行为表现


1)   他会观察记录你的生活规律,准时出现在任何你出现的地方,无论你去哪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2)   他会给你寄一些东西,有时是一些你并不需要的正常礼物,有时,这些东西可能是一些用过的私人物品,或是一些吓人的玩意儿。


3)   他会不断的联系你,打电话,发短信,发电子邮件,如果你拉黑了他,他还会想办法换个号码再找到你。


4)   他会收集关于你的信息,开始接触你的社交圈,打探你的消息;搜索公共或个人记录,甚至是垃圾箱,以获取信息。


5)   他会开始监视你,甚至使用相机,音频设备,电话窃听或窃听受害者的家中或工作场所。


6)   他会散播关于你的流言,试图限制你的选择,并削弱你的支持网络。试图隔离你,使你看起来更加脆弱,并给予他一种权力和控制感。


7)   他会使用威胁和暴力来吓唬你,故意破坏和财产损失(通常是车);物理攻击会留下擦伤和瘀伤(主要是为了吓唬);不常见的物理攻击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或性侵犯。


04 


发现自己可能被跟踪骚扰如何保护自己?

1.  线上骚扰

1) 不要随便同意陌生人的好友申请。


2) 不要在社交帐号的个人资料中添加太多信息。


3) 设置你的朋友圈分组。尽量少向陌生人暴露太多个人动态。


4) 在社交软件上发表动态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内容。避免包含身份证信息,车票机票具体时刻信息等,尽量不要发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


5) 如果确认对方是跟踪者,要立马拉黑,并告知你的亲友,检查他是否也出现在亲友的社交帐号里。


6) 尽量把社交账号和邮箱的密码设计的复杂一点。


 2.  线下骚扰


1) 记录发生的事情:每次被跟踪,打电话,收到邮件或电子邮件的时间等细节信息。


2) 保留证据:保留礼物或包裹的信息,即使它们包含令人恐惧或令人不安的信息,也不要丢弃它们并尽可能少地处理它们。


3) 切断联络:不要以任何方式回应电话、信件或谈话。如果你忽略了九次电话却在第十次借了电话就前功尽弃。一旦他们认为引起了你的注意,他们将被鼓励继续。


4) 通知亲友:告诉亲友这个人的存在,避免亲友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透露你的信息给他,也能帮助保护亲友的安全。


5) 更换信息:能搬家就搬家,把现有的手机号码转入留言(便于收集证据),另外申请一个新号码与亲友联络。更换所有密码(包括手机,电脑,邮箱,社交账户等)。


6) 保护自己:外出尽量请家人或者朋友陪同。拒绝接收不知来源的包裹。避免让对方摸到自己的生活规律。


7) 保护家人:如果有孩子的话,通知孩子的学校和老师,确认安全的接送计划。


8) 掌握一门格斗技术:这会让你充满勇气和力量,学习这些并不是要徒手制服对方,而是在紧急情况到来时不至于那么被动。另外经常运动的人,反应快,跑起来也快。


9) 通知警方:遇到此类情况,建议提前咨询警方、律师等专业人员,了解在我国法律制度下如何取证更有效。如果你人在国外并且受跟踪者(Stalker)骚扰,可以了解一下当地的法律。

05 


发现朋友被跟踪骚扰我们该如何做?

1) 耐心倾听。无条件相信她说的话,并让她感受到如果她需要,你会随时出现。


2) 给与支持。如果允许,尽量能一直能陪伴她出行或去任何地方。给她安全感。


3) 查看自己的朋友圈是否出现跟踪者的信息,避免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泄露朋友的信息,并保留作为证据。


4) 一定不要责备受害者。始终向她强调,那不是她的问题。


5)  请记住,每种情况都不同,并允许她做出如何处理它的选择,不带批判地支持她所做出的决定。


6) 也要采取措施保护你自身的安全。跟踪者为了达到目的很有可能从其身边亲友下手,所以请务必保护好自己。


7) 当你觉得无法给她很好的帮助,请联系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06 


跟踪骚扰可能对受害者产生的影响?


跟踪骚扰事件可能对受害者产生严重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影响。[4]


 1. 经济影响


据受害者报告,因躲避跟踪者,工作时间减少或停止工作或上学(23%-53%)而遭受财务损失;因有些物品被破坏或被盗,而需要花钱重新添置(22%-73%)等等。 


2. 社会影响


由于工作和上学等安排的变动,会对受害者正常的社会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受害者主要报告了以下影响:获取非上市电话号码(64% – 81%),避免社交活动(63% – 82%),在地下或重新安置住所(11% – 66%)等。 


3. 心理影响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跟踪骚扰对受害者带来的,经常会被忽略的心理影响。如果被跟踪,你可能


1)   感到害怕,不确定跟踪者会做什么。


2)   感到脆弱,不安全,不知道该信任谁。


3)   感到焦虑,烦躁,不耐烦,或边缘。


4)   感到沮丧,绝望,不堪重负,流泪或生气。


5)   感到困惑,沮丧或孤立,因为其他人不明白你为什么害怕。


6)   感到压力,难以集中注意力,失眠。


7)   感到食欲不振,忘记吃东西或暴饮暴食。


8)   有闪回,出现令人不安的想法,感受或记忆。


 首先你要明白,以上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这不是你的问题。 许多调查结果都表明,跟踪骚扰行为对其受害者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07 


针对心理影响如何寻求相关帮助?

 

1. 什么时候应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被跟踪者支配的痛苦,并不会因为跟踪骚扰事件的结束而立即终止,而是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必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尤其是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尽快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 反复出现责怪自己、伤害自己的心理,甚至有自杀轻生的想法;

  • 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脑海中不断闪回曾经被跟踪、骚扰的画面;

  • 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对于人际交往的安全感和掌控感彻底丧失,害怕社交,本能逃避具有某一类特征的人群,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工作。


 2. 如何找到专业人士,获得帮助?


如果你是在校学生,可以直接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如果你所在城市有正规三甲医院心理健康门诊,可以直接去寻求帮助;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没有,可以选择远程线上咨询:壹心理。 


– The End –



参考文献:
[1] NationalCenter for Victims of Crime. Stalking Victimization. Office for Victims ofCrime. Feb 2002.
[2] MatthewJ. Breiding et al., “Prevalence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 Violence, Stalking, and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Victimization – National Intimate Partner and SexualViolence Survey, United States, 2011”, Centers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Vol.63, No. 8 (2014): 7
[3] 《犯罪心理学(第11版)》,[美]Curt R.Bartol Anne M. Bartol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9年第一版
[4] Sheridan, Lorraine & Blaauw, Eric & Davies, Graham. (2003). Stalking.Trauma, violence & abuse. 4. 148-62. 10.1177/1524838002250766. 
[5] http://www.haltabuse.org/resources/laws/
[6] http://www.protectionagainststalking.org
[7] http://www.protectionagainststalking.org
[8] http://victimsofcrime.org/our-programs/stalking-resource-center/stalking-information 

© 版权所有:壹心理。如需转载,请在微信搜索关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心理0时差(微信 ID:PsyTime)」,后台回复 转载 二字,按要求申请授权,谢谢。

排版:小鲸鱼  Eshther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成长心理专家